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资助育人实现路径探索与解析

2019-12-12 02:25陈耕石依依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路径探索育人

陈耕 石依依

摘 要 “三全育人”是新时期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高校资助工作在做好“扶困”这一使命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资助帮扶举措,帮助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解决物质困难之外的精神需求,通过新路径、新模式的探索,实现“扶困”与“扶志”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 高校资助 育人 路径探索

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

高校资助工作是解决部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学难这一问题的基本保障,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举措,同时关系着教育公平能否顺利实现这一根本问题。如今随着“三全育人”的不断推行,也要求高校高度重视思想价值引领这一培养观念,在教育教学的整体过程和各个不同环节中不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共同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大格局。

1资助育人

资助育人,是高校在做好资助工作“扶困”这一基础使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资助帮扶举措,帮助高校学生树立正确的态度面对自身存在的客观问题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前高校资助工作中已能较好的解决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这一基本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能否合理兼顾到学生在理想信念教育、素质能力发展、诚实守信理念以及部分由于家庭原生环境带来的心理封闭、自卑等方面的需求,又变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也是关系到“三全育人”工作能否顺利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高校资助工作的多方调研和寻访,笔者发现现行的高校资助模式仍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其在对于受助学生的精神世界诉求、价值体系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等方面仍存在不足,特别集中在心理帮扶欠缺、诚信问题凸显、感恩意识单薄、能力提升受限等几个方面。因此,如何在实际工作中确立在资助中坚持育人,构建发展型资助体系,突出其中的育人作用,是当前政府和高校亟待解决的问题。

2资助育人实现路径探索

将资助育人工作落到实处,高校资助工作应坚持将育人效能作为主导,在做好扶贫工作的同时以美德伦理为价值导向,从而使其达到真实公平有效与立德树人相统一的共生局面。

2.1思想引领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从逻辑关系上来看,资助是手段,以此达到育人这一根本目的。对于高校资助工作而言,应着力在帮助学生培养远大理想信念上下苦工、出实效,帮助学生积极面对生活困难,凝练意志品质,实现精神“脱贫”。首先,当前经济困难学生面临的困难和挑战,除物质保障的基础外,还有精神层面的不自信、自我封闭以及综合素質提升的难题。高校应以此为目标点,及时有效的调整工作重心,利用学生管理手段着力对以上层面问题进行渗透。其次,经济困难学生的责任意识明显淡薄,高校应充分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在困难学生认定、助学金发放、勤工助学岗位聘任等环节引导学生更多的参与其中,培养学生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学生主动了解和走近资助工作,明晰资助育人工作的实质和内涵,进而自觉自愿的维护和支持高校资助育人工作发展。

2.2活动牵引

高品质的育人活动,可以有效的创造情景,激发学生内生活力,凝聚学生内心愿景,以实际参与和实践的方式影响学生内在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形成,进而内化为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等道路上奋进前行的精神力量。高校可以选择在集中时间内形成系列主题教育活动,通过统筹安排,规划设计不同的创新活动形式以实现培养青年学生感恩意识和诚信担当的总体目标。学校可以分高低不同年级学院主持开展集体主题教育讲座:针对低年级学生,可以“诚信应试”为主题,引导学生签署《诚信应试承诺书》,现场进行诚信应试宣誓;针对高年级学生,以“感恩教育”为主题,开展了“一封家书”活动以及毕业班贷款学生按时还款、回报社会承诺签约活动。通过以上此类相关活动的开展覆盖全体学生,在同学之间营造诚信、励志、感恩的活动氛围,为同学互相学习和自我成长打造了良好环境。

2.3氛围营造

新时代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不断结合新形势,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渗透入学生熟悉的网络社区,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改变学生。资助育人工作,要迅速占领网络阵地,改变固有的严肃、死板的观念形象。因此,高校可以配合主题教育活动开展,利用校园网络媒体平台开展诚信主题教育网络宣传活动。活动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推送诚信故事圆桌会、自强榜样人物录、诚信感恩访谈及资助政策解读等方面的主题教育内容。为了确保活动能够在高校学生群体中形成氛围、扩大影响力,线上可以连续发布推送多篇,不断深入学生思想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主动接触的行为惯性。同时,为了提高吸引力,保障学生参与,可以配合推送内容推出线上打卡环节,邀请全校同学阅读推送后积极留言,交流感想,让参与学生产生情感共鸣。利用行为习惯养成规律,活动可以选择21天打卡等方式,从而变被动接受灌输转向主动参与、亲身体验,同时也增强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受众接受度。

作者简介:陈耕(1991-),男,汉,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河海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石依依(1992-),女,汉,湖南长沙人,硕士研究生,河海大学法学院辅导员,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理论与实践研究。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沈红等.中国高校学生资助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

[3] 刘宁,卜士浈.”微时代”背景下高校资助育人工作的路径[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7,17(01):97-101.

猜你喜欢
路径探索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高校语文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路径探析
十年送刊路 十年育人情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