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技术助力精准扶贫工作的初步探索

2019-12-12 02:25沈梦姣张厚君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共识区块对象

沈梦姣 张厚君

摘 要 清除贫困、改善民生是十三五期间的首要任务和核心工程,要做好精准扶贫工作需要实现技术上的突破与创新。区块链技术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具有原生优势,也存在需要变革的问题,设计真正适合精准扶贫系统需求的区块链是关键。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区块链

中图分类号:F323.8文献标识码:A

1精准扶贫

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 2013 年 11 月湖南湘西考察时被首次提出的,其基本含义可以理解为针对贫困农户实际状况、贫困区域实际环境,科学有效地贫困对象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的治贫方式。据 2013 年-2017 年末数据分析显示,5 年时间,我国精准扶贫工作取得重大进展,农村累计减贫 6853 万人,减贫幅度接近 70%,贫困发生率由原来的 8.5%降为 3.1%,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实际增长 10.4%,而人均消费支出年均实际增长 9.3%,脱贫攻坚战首战告捷。然而,距离“十三五规划” 的实现 2020 年全面脱贫,形势仍然严峻, 精准扶贫工作存在一些问题,扶贫工作如何做到“精准”是打赢扶贫攻坚战的关键所在。

2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可以溯源到 2008 年,中本聪在《比特币白皮书》中首次提出,并伴随着首个应用-比特币的发展而逐渐为世界所关注。区块链技概括起来是指通过去中心化和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它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全新的技术,而是多种现有技术(密码学、共识算法、点对点网络、智能合约等)整合的结果。按技术发展路径,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较为清晰地区分为区块链 1.0、区块链 2.0、区块链 3.0 三个阶段。其中,区块链 1.0 阶段主要是数字货币的应用,其中最广为人知的就是比特币的兴起,区块链技术实际上就是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实现;区块链 2.0 阶段主要是在其他金融领域的应用,其中最典型的应用是以太防,它是一个全世界范围内的分布式计算机;区块链 3.0 阶段则是将区块链推广到除金融领域外的各个领域和场景,包括教育、物联网、供应链、医疗等,出现了不少成功案例。区块链技术在各个行业全面开花,足见其魅力与价值,行业渴望通过其安全和隐私保护、分布式存储、去中心化、自动执行的智能合约、时序数据不可篡改等技术特性,解决本行业中现存问题,但是,任何技术都存在局限性,尽管区块链技术具备诸多独有特性,但其技术研究在很多方面均处于试验验证阶段,致使区块链技术落地应用仍有中心化、效率、隐私和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3区块链在精准扶贫应用中的优势

截止目前,我国精准扶贫工作仍然面临着扶贫识别不精准、扶贫监管不到位、扶贫成本大三个严峻问题。区块链技术以其独有的共识机制、防篡改机制、共监管机制、可追溯机制等原生优势以及不同去中心化程度和在多应用领域的成功案例均显示它在解决和改善精准扶贫工作中暴露出的三大问题上,具有理论层面的可行性与现实层面的实践性。

(1)扶贫识别不精准。扶贫识别主要是将低于贫困线的家庭和人口识别出来,同时找准导致它们贫困的关键性因素,具体又可以细分为扶贫对象刻画和扶贫项目匹配。之所以难以精准,因素很多,如贫困人口分散、贫困人员普遍金融、信息化知识普及较低、数据造假、数据更新不及时、扶贫相关机构间信息壁垒等。要想实现精准识别,必须要求扶贫数据真实、有效、多元化。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将银行、税务、房产等多元化扶贫相关信息以数据化的形式上传到区块链的信息中,全面分析贫困家庭和人口的综合情況,且利用加密、时间戳的防篡改机制保障数据的真实、有效性的同时,也保障了扶贫对象的隐私信息。区块链技术应用医疗记录上的成功证明了区块链解决扶贫识别不精准设想的可操作性。因为医生为了准确判断病人的病情,同样需要获取诸如病人年龄等基本信息、病史、检查记录等多元化信息, 而这些信息以往是存储在各个独立的医院之中的,同时数据同样要求真实、有效,且为保护病人隐私,对于数据的保密性具有更高要求。Gupta 等①论述了区块链在医疗记录上的成功应用。除此以外,从扶贫项目精准匹配的角度出发,还可以以贫困地区产业信息数据入链,结合扶贫对象的自身特征数据和致贫数据,培育出更有针对性的扶贫项目。

(2)扶贫监管不到位。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从扶贫对象的识别到最后的扶贫退出,流经多个环节,涉及贫困用户、扶贫办、发改委、金融机构等多个部门和人员,这是造成目前扶贫监管困难的主要原因。区块链技术可以用于数据存证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业内的广泛认可,在珠宝、保险、供应链等场景也有了成功的案例。因此,区块链技术同样可以尝试用于记录,可以实现精准扶贫区块链信息与行为的全流程存证, 实现扶贫参与各方的共同监管、有效监管。这是因为区块链技术的共识机制、防篡改机制、共监管机制、可追溯机制等原生特征的有效作用。其中,可追溯机制是利用时间戳, 实现区块链上的所有信息都可以追溯到最初始的数据。同时,除了具有隐私性质的数据和需要特殊权限的区块链系统,区块链上的所有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一旦有某个节点的数据被恶意篡改、删除等,其他节点就会群起而攻,起到共同监管的机制。区块链技术已经在砖石、保险、供应链等场景实现了数据存证的功能,这也进一步作为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解决扶贫监管问题的佐证。以砖石场景为例,将原始的矿石开采、到砖石加工、到商家销售、到最终交易这一系列的过程进行数据存证,实现全过程的监管和溯源,最终保证砖石的价值。

(3)扶贫成本大。精准扶贫成本大的最根本原因还是因为精准扶贫服务效能低下造成的,造成的因素非常多,可以重点归纳为几个方面:

传统的精准扶贫模式是以扶贫对象为中心,由于扶贫对象分散且金融信息化程度低,需要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建立扶贫点, 且扶贫各参与方投入人力成本,去实地调研来降低信息不对称的风险,成本高且成效低。

由于贫困对象致贫原因复杂,如学历、疾病、天灾人祸等,只有真正匹配的扶贫项目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下转第264页)(上接第253页)相应的贫困问题, 加之贪污人情等人为因素的干扰,极大程度上导致了扶贫项目资金与扶贫对象不匹配, 最终使得扶贫资金浪费,没有用到实处上。

iii 传统的扶贫方式,贫困信息不能得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已经脱离扶贫标准的对象没有及时被移出扶贫名单,而达到了扶贫标准的对象没有及时被添加进扶贫名单,导致了错误扶贫的现象,也是导致扶贫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针对以上几个方面的情况,区块链技术用去中心提高效益降低成本,并用智能合约实现扶贫项目和扶贫对象的自动化匹配,同时区块链上的数据被及时动态地更新,避免了错误落后数据导致的扶贫成本居高不下。

4区块链在精准扶贫应用中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应用精准扶贫,不能参照其他已经应用领域的案例生搬硬套,要参照精准扶贫系统实际的需求来设计调整,关键要解决三个方面的技术问题。

(1)设计一种适合精准扶贫的共识算法。所谓共识,即让区块链中的每个节点通过一个规则将各自数据保持一致。主流的共识算法有 PoW、PoS、DPoS 等,不同的共识算法在中心化程序、挖矿成本、交易吞吐量、安全危险等特征上存在差异。精准扶贫区块链需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着重衡量算力消耗成本,选择一种现有的共识算法,或提出一种新的或改进的共识算法。

(2)设计精准扶贫智能合约。扶贫项目和扶贫对象只有实现了精准匹配,才能保证扶贫资产用在了最实處,针对这一需求,设计和实现精准扶贫的智能合约原型,利用智能合约实现扶贫项目和扶贫对象的“全自动化”匹配。

(3)设计精准扶贫链架构。精准扶贫是一个系统、长期的工程,流经环节多,涉及部门、人员多,情况十分复杂。所以简单的单链模型是不足够的,需要研究入链多元信息的数字化建模和采集,并研究设计信息的入链认证流程。研究设计链块结构,构建精准扶贫的多链模型,在此基础上,研究链块间的溯源方法。

当然,区块链技术应用解决精准扶贫工作中的问题,除了需要进一步的技术变革, 也应当离不开政府和法律的保障。

基金项目:本文系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基于区块链技术的精准扶贫模型研究(项目编号Y201839923)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沈梦姣(1986 年-),女,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软件技术、高职教育;张厚君(1983 年-),男,汉族,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技术、高职教育。

注释

①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in Incentivizing Efficient Use of Rural Wastes: A case study on Yitong System The study is based on a recent internship program in Asian Development Bank (ADB), supervised by Stephen Peters and Dr. Yongping Zhai.

参考文献

[1] 杨灵运,张昌福,王飞飞.区块链技术研究与应用综述[J].当代经济,2018(04).

[2] 任明,汤红波,斯雪明,游伟.区块链技术在政府部门的应用综述[J].计算机科学,2018(02).

[3] 湛泳,唐世一.区块链技术促进精准扶贫的创新机制研究[J].宁夏社会科学,2018(03).

猜你喜欢
共识区块对象
神秘来电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区块链:一个改变未来的幽灵
论思想共识凝聚的文化向度
区块链:主要角色和衍生应用
商量出共识
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
读懂区块链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