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社交媒体清查流量造假

2019-12-12 06:11辛嘉
检察风云 2019年22期
关键词:清查欺诈社交

辛嘉

美国知名社交媒体Facebook也曾遭遇流量造假

在美国,最早呼吁打击互联网流量造假的,是流媒体巨头Netflix公司。该公司一度通过播放预告片的方式,参照观看量来决定某部影视剧是否值得上线播放。但2017年1月,该公司发现有人利用APP通过大量不同的设备在Netflix上反复观看某些预告片。当Netflix的统计显示有10位不同的观众在观看某个预告片时,实际上可能只有一个人通过10部不同的设备在“刷流量”。APP会奖励积分,操作者可以用积分兑换礼品券或者现金。这些操作者的幕后支持者无疑是影视剧出品方。他们试图通过流量造假来制造“剧集受热捧”的假象。

继Netflix公司之后,Facebook等社交媒体也曝光了平台用户涉嫌流量造假的情况,并开始与反广告欺诈公司合作,清查流量造假的用户。DoubleVerify公司是Facebook的重要合作伙伴,其主要工作是确认流量是否来自于真正的观看者。该公司总裁罗森菲尔德表示:“社交媒体上的一些热门账户流量大,确实能提升品牌的曝光率。但当厂商为流量支付费用,并期待产生促销效果时,广告欺诈的风险就提高了。流量造假的用户多了,整个社交媒体的公信力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DoubleVerify公司获得Facebook授权,利用特定的软件嵌入一些“网红”平台,提出问题,并与粉丝互动。通过专业的手段,很容易就能分辨出哪些粉丝是所谓“僵尸粉”,哪些留言和评论是在“刷流量”。经过一番排查,Facebook对于涉嫌流量造假的用户进行了限制或清理。

其他社交媒体也相继对用户进行了清查。Instagram和Youtube与AppsFlyer公司合作,排查观看平台信息的“是真实的观众还是设备”,以及是否有观众收取奖励“刷流量”的虚拟货币。

经过行业内广泛实施的大规模清查行动,以“刷流量”为业的人在美国逐渐失去了生存空间。

2018年12月,美国《洛杉矶时报》对曾经从事这一行业的人进行了采访。一个名叫德埃利桑德罗的受访者表示,他最多时每月能靠“刷流量”拿到2000美元,但没有持续太久。因社交媒体打击广告欺诈的行动,他在2018年3月遭遇“收入暴跌”。另一位受訪者哥特·辛迪表示,他曾拥有上百部手机,每天疯狂“刷流量”赚钱。但现在(2018年底),他每天最多只能赚到10美元,已经没法再做这一行了。

《洛杉矶时报》指出,限制甚至封杀一些有问题的用户,虽然在短期内会降低收益,但对于整个社交媒体维护诚信和长远发展无疑至关重要。

美国的社交媒体意识到“网红”对于消费者的影响,因此对于旗下用户推广的产品严加监管,规避法律风险。

YouTube、Instagram和Facebook等公司针对生产者、销售者和发布者建立诚信追溯机制,不断完善信息数据库,把商品、生产者、销售者的基础信息都纳入其中,并确保数据联通、准确、完整。一旦出现消费者投诉,那么产品、生产商、销售商将会被列入黑名单,相关平台用户也会被标记,受到更严格的监管。

编辑:姚志刚 winter-yao@163.com

猜你喜欢
清查欺诈社交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社交之城
关于假冒网站及欺诈行为的识别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海洋资源资产清查系统设计与实现
社交距离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森林资源清查复位调查的几种简易提速调查方法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企业固定资产清查与管理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