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起燕赵》:前行不忘来时路

2019-12-12 06:49白先林
人民周刊 2019年21期
关键词:航校燕赵前辈

白先林

近读军旅作家亦君的新作《鹰起燕赵——“首都航校”创建往事》(人民日报出版社),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军发出的“光荣传统不能丢,丢了就丢了魂;红色基因不能变,变了就变了质”谆谆告诫又一次震响耳畔。阅读这部弘扬主旋律、洋溢着英雄主义的非虚构文学作品,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艰辛与激情的年代,与人民空军的创业前辈相识、相知,从而了解和感知人民空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重温一代人、一支军队、一个国家任何时候都需要的钻石般闪亮的红色基因。

人类的任何活动,最终留下来的是文化,而文化的精髓则是精神。《鹰起燕赵——“首都航校”创建往事》(以下简称《鹰起燕赵》),是第一部表现新中国首批航校创建历史文化的作品,作者以独特的视角、求实的史观、细致的挖掘、翔实的资料和鲜活的语言,通过对“首都航校”创建时期多维纪录的描述,真实生动地再现了第六航空学校(以下简称“六航校”)的光辉创建历程、培育战斗英雄和空天人才的故事。

本书的内容,既有对人民空军“建军先建校”历史大背景的宏大叙事,又有对六航校筹建和启航的细节描述;既反映早期领导爬坡过坎艰辛探索,也反映创业前辈的成功、挫折和失误;既反映在初创阶段的诸多重大历史瞬间,也反映英雄模范和普通官兵平凡而快乐的工作生活场景和细节。在重点反映培养战斗英雄、空天人才以及军政后装各领域工作的同时,还适当反映了抗洪抗震、军民共建、医疗卫生、家属子女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书中传递的价值观、人生哲理以及通篇洋溢的家国情怀、强军期盼,都与当下紧密相连,为青年官兵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阅读和精神范本。

本书作者亦君是一位空军大校,长期致力于创作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反映军事文化精神、体现革命军人血性胆气的文学作品,体裁横跨小说、政论、散文、随笔和歌词。他曾出版长篇小说《向远方》《同窗会》,以及《谁来做下一个“屠呦呦”——诺贝尔奖及中国的获奖之路》《喧哗和搏杀——战场和媒介社会的“舆论信息战”》等一系列颇具影响的作品。亦君站在共和国和人民空军七十华诞这一时间节点上,回望初心、文化寻根,探寻和思索人民空军成长之根、发展之基、力量之源,这也是他以感恩之心为国家和军队献上的一份厚礼。

与共和国同岁的人民空军走过了70个春秋。从地面蹒跚起步到空中振翅高飞,从国土防空到“空天一体、攻防兼备”,人民空军白手起家,逐步发展壮大,已經成长为捍卫国家利益的大国空中佩剑、强国蓝天盾牌。党的十八大以来,伴随着歼-20、歼-16、歼-10C、运-20等新型战机陆续列装部队,空军将士风雨兼程,不懈奋进,警巡东海、战巡南海、前出西太、绕岛巡航,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朝着“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的目标砥砺前行。面向未来,大国空军、强国空军的梦想从未如此之近。

鹰翔回首大地,远航不忘来程。人民空军的根在何处?从哪里来?回顾六航校艰辛的创建史、奋斗史,从中能找到许多答案。六航校作为新中国最早建设的航校之一,培育出万千空天英雄和优秀人才,为巩固新生人民政权、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守护祖国万里空疆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它孕育红色精神和优良作风,激励一代又一代官兵砥砺前行。

回望六航校的创建历史,追溯空军前辈的初心源起,创业者留下的精神财富给新一代空军人更好的镜鉴启迪,让健在的空军前辈们晚年有一种精神慰藉,让六航校老兵们回忆军旅生涯有可靠的载体,让六航校官兵职工的后代了解和认识前辈有可信的依据,让青年官兵真切感受到创建人民空军首批六所航校那代人的功勋,进而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和“传承红色基因、担当强军重任”主题教育,学到更多的空军光荣传统和作风……这些都是作者创作中执着的“初心”。

做这件事的起因,看似偶然却又蕴含着必然。2016年“八一”前夕,亦君发表的一篇回忆老部队的散文在朋友圈不断被刷屏,引发了包括六航校创业前辈、现役军人、复转老兵等多个群体的热切关注。很多人读罢意犹未尽,纷纷留言:“继续写下去,让后人铭记历史”“不仅写老二团,还要写航校”“再现创业辉煌,弘扬前辈精神”……一些前辈老兵给亦君写来长信,给予了热情的鼓励和期待!

亦君与六航校有特殊缘分。他生长于该校的一个军人家庭,入伍后一些年,又在该校担任过基层主官和校团两级政治机关干部。光荣传统作风和前辈“创业精神”,成为他成长的记忆和丰富的精神营养。20世纪80年代末,他调入空军机关,先后在军委空军和军区空军机关任职20多年,多数时间在从事考核班子和干部、了解分析官兵思想情况……

命运的交集、职业的历练、特有的优势,聚成撰写此作的“硬核实力”。也不难理解他的系列文章为什么能在老部队官兵和家属子女中产生热烈的反响。而前辈、战友“记录创建征程、守护成长之根”的深情厚望和提供的一批批史料素材,也给了他很大的鞭策和动力。诚如他所言,“拿起笔来感觉像命运的一种安排,一种自然‘水到渠成的反哺!”

《鹰起燕赵》写作的过程并不轻松。许多老同志年事已高,记忆模糊,必须反复甄选、核对求证,才可能准确地还原历史。为此,他多次到军队档案馆和国家图书馆,检索、阅读、考据浩如烟海的历史文献和各类资料,走访了很多当事人和知情者,了解历史的原貌,厘清事件的脉络,探赜人物的内心,梳理核心素材……有的老兵接受采访后不久便驾鹤远去或开始失忆,这让作者心头压着一种特殊的“沉重”。他敦促自己与时间赛跑,尽己所能抢救历史!

正因为作者把本书的写作当成一次学习追索、一次回报感恩、一次心灵净化、一次向创业前辈致敬,作品才处处洋溢着生命的热度和情感的温度。

通读《鹰起燕赵》,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概括起来,就是“唯物史观、一条脉络、三个群体”。坚持唯物史观,还原历史的真实是本书的特色。一条脉络,就是书间贯穿的英雄气概和奋进精神。具体说就是老一辈“忠诚于党、艰苦奋斗、敢为人先、弘扬传统、严章守纪、牺牲小我”的创业精神。三个群体,是指以首任校长安志敏、首任政委张百春为代表的老红军领导群体,以孙生禄、刘玉堤、焦景文等著名战斗英雄和“红色信号班”等为代表的英模群体,以一大批飞行、航理教员和政工、机务、后勤官兵职工为代表的普通人群体。

亦君采用多视角,聚焦这三个群体,从前辈流金岁月中提炼出最能表现创业精神的故事,在宏大的历史叙事基础上以小见大、以平凡见崇高,讲述了创业前辈的英雄底色和永恒初心,呈现了一个个真实可感、有血有肉的人民空军创业人的形象。过去纪念册和历史档案里的字字句句,那些不会动、不会哭、不会笑的段落,在作者细腻真实的记录描述中变得栩栩如生,触发读者关于生与死、苦与乐、得与失、奉献与索取等人生价值的终极思考。

《鹰起燕赵——“首都航校”创建往事》

作者:亦君

书号:ISBN 978-7-5115-6230-2

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9年10月

(本文为人民日报出版社《鹰起燕赵——“首都航校”创建往事》书评,作者为原空军司令部宣传处干事,常年兼空军报记者。)

猜你喜欢
航校燕赵前辈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他们为黄埔前辈画像
扩宽眼光才能认知更多 拜访南沙区前辈发烧李
青年志 三位青年“创业史”——心思始终“钉”在超越前辈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国内航校建设存在的困境及前景规划研究
三十年同行,共铸辉煌:感恩前辈、感恩读者、感恩作者、感恩同行
中国第一航校——南苑航校
人民军队的第一所航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