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简史:融汇华夏五千年文明史

2019-12-12 09:53张凤元
人民交通 2019年13期
关键词:统一交通历史

张凤元

悠悠五千载华夏承载了浩瀚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中国历史由野蛮走向文明,由战争走向和平,由分裂走上统一。风霜血雨曾有时,柳月林花自来之。人心之所向,历史之所趋。天下大事分久必合,乱久必正。春秋纷争,秦汉统一,隋唐盛世,宋元明清,所表现出来的繁荣经济,昌盛文化,无不是在大一统的和平年代里蓬勃开启的。交通亦是如此,纵观中国历史,其交通的设立,都和军事有着密切的关系,防御外侵,保护政权,攻掠别域,互通文化,发展经济都是需要发达的交通作为根本。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经指出:“一个民族本身的整个内部结构都取决于它的生产以及内部和外部的交往的发展程度。”“交往”或译“交通,”其中包含我们通常理解的交通含义。

说到交通自然就要先了解路,路是怎么来的?鲁迅先生曾言:路是人脚下走出来的。诚然,历史这条几千年的大道,是祖祖辈辈们一步一步走出来的,我们可以说他们是用脚,也可以说是乘车,还可以说是乘船,或者夸张一些,还可以说是御风踏空而行。当然这个在古代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在先辈们所编撰的传奇神话才能遐想一番。但是以前不能实现的,在今天已经是司空见惯,不足为鲜的一件事了。唠叨这么多,其实我只是想说,我国交通的发展也是随着历史前进的步伐在不断的改革发展。

首先我们从春秋战国开启说话交通之旅。春秋战国之期,战伐连连,烽烟漫漫。战争是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总结,纷杀我们对这段历史的怜悯。世上战事缘不平,祸殃寻常百姓家。谁人不厌战祸,谁人不爱和平,谁人不图发展,谁人不愿载册。风云诡谲的战国,变幻莫测的春秋,杀伐争乱的历史,今天,我们不是去探索那个时代战争频发的根源,而是去寻找在历史前进的脚步中,来区别交通历史的脚印。历史是在不断的战争中变迁的,交通是在不断的变迁中前进的。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战争脱离不开交通,交通也因为战争得到发展。在春秋战国,各国诸侯对于交通的修建都极为重视。他们修建了很多交错的在当时称之为“午道”的道路,这些道路的建设与开通,便利了战争,同时也服务了当时中心城市的商贸经济。比如周天子的洛阳城、齐国的临淄、魏国的大梁、宋国的陶丘、赵国的邯郸等地,这些城市都是因为交通的便达,而一跃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商贸中心城市。福兮祸兮,在那样一个侵伐不断的年代,一国的繁荣无疑会成为其他强国的众矢之的,随时都有被侵占的危险。如此说来,在那样一段动荡的历史时期,交通何尝不是一把双刃剑,即对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便利,也为战争开通的道路。

在历史的肩上似乎站着一位巨人,这位巨人用理性而又哲思的眼光来看待历史的一切进展,当他确信当下的现状已经不再适合时代的发展,就会在历史的肩膀上毫不客气的用双脚严厉地督促历史快步向前,去寻找新的发展轨迹。随着春秋战国战乱时代的结束,踏之而来的是秦朝的统一,这一历史时期,为人类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每一次的统一,都是通过残酷的战争换来的。灭六国,残无辜,杀众生,秦始皇清楚他的统一是付出了多大的代价换回来的。因此在统一后,为巩固中央政权,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这里我们不谈其他,单说在交通上的改革措施。秦国在纷乱的战国中,能鳌头独占,完成全国统一,与交通有着莫大的关系。在秦统一的战争中,调动数以十万计的大军连年作战,无疑需要凭借强大的运输力量来保证后勤补给。以秦灭楚的战役为例,秦军出动兵力达60万,以秦汉通例折算,每日士卒口糧达66667石左右,如无法由当地征集,以车载25石计,则需2667辆运车转送,如果运程超过4天,则每日的军粮都需万辆以上辎车对承运。显然,秦国优越于其他国家的交通条件,是能够以强大的军事实力完成统一的重要因素之一。《史记》载道“道九原,抵云阳,堑山堙谷,直通之”。始皇帝统一六国后,便举全国之力修建了一条快速道路——秦直道,对内可以迅速增援北方,对外可以攻守杀伐匈奴。与此同时,始皇帝颁布了“书同文,车同轨”巩固中央集权的战略政令。“车同轨”的颁令充分表现出秦国交通大一统的新精神。在纷乱的春秋战国时期,诸国国君为了抵御外国侵略,保护国家政权,在造车时都有意无意地将车轮间隔造得与别国纷歧。作为统一全国后的秦始皇,哪里能容的这种现象出现,于是他为适应大一统时代的需要,威令一下,振臂一挥,全国动员,严格执行车辙和出轮度数统一的“车同轨”的政令。

我们把眼光再转到汉代。厚德才能载物,国运才能昌盛。汉代历朝君王从秦始皇失民心的暴政中汲取教训,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使得多年因战乱导致的凋敝经济逐渐得到恢复,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盛世局面。尤其是汉武帝的雄才大略,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及汉文帝和汉景帝以“无为而治”的主要思想,都为汉朝文化繁荣发展提供了优越的先决条件。两汉崇文,鼎盛帝国。在这一时期,更是出现了影响我国文学千年的一种文体—汉赋。经济的发展,文学的繁荣,使的汉代在交通事业也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西汉初年,国力衰微,无力还击匈奴,到了汉武帝时,经济和军事实力开始激增,于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与大月氏国结盟,共击匈奴。十余年间,汉武帝出于合击匈奴的目的,两次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但结果却始料未及,竟为大汉朝开通了一条与西域各国同商贸易的丝绸之路。于此同时,汉武帝依靠强盛的国力,把交通的长臂又伸向海上,轰轰烈烈的开启来了一条海上丝绸之路。海陆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便利了汉代与西域各国的互通往来,增加了汉代的经济发展,促进了中西两方的文化交流。不仅在两汉时期发挥着重要作用,甚至在唐代以后的历朝历代,以及我们当今的中国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五千年风雨飘摇,八万里神州大地。谈到丝绸之路,我几度深思,到底什么才是进步的根本源泉 ,它不是科技、不是人才、也是社会的安定,互通交流才是之根本。没有交流就是等于闭门造车,没有对外互通,就形同与外世隔绝,只安于自己的几分天地之中,自生自灭。他朝一日,轰然一声巨响, 这四方小天地就会岌岌可危的瞬间倾塌。一邦一国,一企一家,欲要巩固发展,就要想方设法地多出去看看,去感受一下他邦的风情,内省一下自身的发展。大唐帝国,一个极盛的帝王国度,切实的对外开放,长安这个大都会的街上每天都游走着各国各色之人,商人、使节、学者、僧侣、艺人等等,可谓是千呼万唤始出来,姹紫嫣红遍地开。这样的盛况,若是没有便捷发达的交通,是很难实现的。长安作为当时的文化中心,经济命脉,向东、向南、向西、向北,都建设了四通八达的交通之道,直通全国各地,以及对外相连。此外,随着唐朝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和便捷的交通,洛阳、扬州、泉州和广州等城市,也相继成为国内外交通的重要中心。

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大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它们历尽千年沧桑,虽已不复当时模样,但是他们自身所蕴含的厚重文化,却是我们追溯历史的一个百宝箱。在这里,我们谈及到盛唐帝国,始终绕不开的一个重要历史贡献,也是对我国交通运输上的一个巨大贡献,这务必是要说一说的。想必这时读者们业已猜到,不错,它就是影响我国千年的隋唐大运河。从先秦那个时候开始,我国的劳动人民就已经开凿了大量的运河。既是运河,自然是以运输为主,既有运输就有互通,既有互通,自然就会频繁往来。如此这般,经济的流动,文化的融合,诚然是必然之结果。在当时,隋炀帝一声令下,舉国之力,劳民伤财,开凿运河。虽然隋炀帝之初衷只是供己游玩,但是大运河对当时经济文化的贡献,尤其是对唐朝的繁荣是功不可没的,更对我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意义。大运河促进了我国北方与南方地区之间的经贸发展,为区域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同时也把中国的优秀文化更加方便的传播到世界各国。

万事万物,皆对立,转化,盛极必衰,衰而转盛,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就会返回原点重新开始。我们越过盛世大唐,开始进入婉约风流的宋朝。 “唐宋变革论”认为“唐代是中世的结束,而宋代则是近世的开始”。照此来言,宋朝似乎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分水岭。纵观中国历史,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宋朝的影响力远不及大唐对中国影响深远。宋朝积弱积贫的社会特点注定了他在交通运输上不会有过多突出性的成就。这里我们不在赘述。直到蒙古建立元朝代替大宋统一中国后,在海运上才又翻开了新的一页。

历史有时就像个淘气的孩子一样,总要找些新鲜的事物来增添历史的新奇。蒙古人建立元朝,是中国历史上首次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蒙古统一中国后,在唐宋海运及造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海上交通,一举使其海运水平超过唐宋两朝。同时,元代的造船技术在原有的技术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据史料记载,元朝已经掌握了建造楼船的技术,而且,根据当时海运发展情况,也需要大船来适应海运的发展趋势。元朝这一技术的掌握,使得元代海上交通成为新时代的开端。元朝后的明朝,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郑和下西洋,这一海上创举,绝不逊色于1世纪后麦哲伦、哥伦布、达伽马等葡萄牙、西班牙的航海家,他直接体现出明朝当时的强盛国力。

东方具有神奇的色彩,更是富饶的圣地,历来外侵不断,然而最为残酷、沉痛的莫过于大清帝国时期,迫于西方列强势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也是从这时期开始,海上交通不再是单独的贸易往来,逐渐变成战事要道。然而也是因为西方事物的大量进入,使我们引进了大量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例如轮船,铁路,火车等,使我国的交通逐渐向科学化,高效化方向发展前进。

不再爆发中灭亡,就在爆发中崛起。中国这条东方巨龙,经过百年的屈辱和煎熬,终于浴火重生,迎来了新的繁荣与发展。中国的交通事业也进入一个新纪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交通强国,这意味着我国交通将进入新的征程,这是党和人民赋予交通人的新使命。历史在不断的改革和进步,交通亦是如此。它身上肩负着太多的使命:战争、和平、经济、贸易、文化、旅游以及社会的发展。在新中国的蓝天下,在和平的世界中,交通这位穿越空间的使者,用世界的美妙景色打来了人们惺忪的睡眼,用世界优秀的文化唤醒人们沉静的心灵。它让世界物质变得更加的活跃,让人们视角变得更加的开阔,让社会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作为交通家庭里一份子—《人民交通》杂志社, 他虽然还只是一个孩子,但是也深知肩上责任的重大:服务是他一生的使命,为民是他永久的情怀。人民交通,交通人民,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将会在这里得到完美诠释。

《易经》云:“天地交而万物通,上下交而其志同”。历史从未逝去,甚至从未过去。中国交通在历史的回响中孕育,也必将在历史的回响中不断成长与发展。

猜你喜欢
统一交通历史
坚持严管和厚爱相统一的着力点
繁忙的交通
碑和帖的统一,心和形的统一,人和艺的统一
统一数量再比较
小小交通劝导员
新历史
坚持“四纳入” 实施“四统一”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