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书就好故事

2019-12-13 01:02彭芳蓉
当代贵州 2019年44期
关键词:题材贵州民族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 / 彭芳蓉

《伟大的转折》剧照。(《伟大的转折》剧组供图)

肖江虹以中篇小说《傩面》攀摘鲁迅文学奖,实现贵州小说创作的新突破;贵州作家多次占据《人民文学》等高端平台的重要位置,如欧阳黔森的纪实作品一年内就3次登上《人民文学》。

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优秀电视剧百日展播活动的首部献礼剧,国庆前夕,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成为央视各频道同一时段的一匹“黑马”,收视率一直保持在2%以上。

这部由贵州省委宣传部出品的“贵州制造”,是2019年中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的重点影视项目,中宣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重点跟踪剧目,贵州省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

贵州影视事业近年来取得了很好成绩,尤其最近几年,随着《二十四道拐》《星火云雾街》《突击再突击》等电视剧的播出,向外界传播了贵州文化、贵州精神,展示了贵州人的文化自信。

红色贵州精彩往事

8月26日到9月20日,“贵州制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伟大的转折》在央视一套黄金时段热播。无数观众每晚准点观看这部以红军长征为背景,全面展示红军在贵州经历的红色佳作。

该剧在同期播出的电视剧中脱颖而出,收视率屡创高峰,网络点击量也持续高涨,掀起了一阵“红色热潮”。

这部展现共产党人坚定信仰的电视剧,点燃了观众激情,证明了贵州在挖掘红色题材方面文艺创作的深厚功底,让外界对贵州的文艺创作再次刮目相看。

此前的电视剧《星火云雾街》《雄关漫道》,都是央视青睐的大剧,“贵州制造”吸引着全国的目光。

38集电视剧《伟大的转折》讲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革命元勋在红军长征途中自“通道转兵”以后,指挥中央红军以东西驰骋、南北往返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最终粉碎数十倍敌军围追堵截而使红军重获生机的故事。

《伟大的转折》聚焦点放在贵州,贵州成为故事展开的重要空间。

在“遵义会议”题材多次被搬上荧屏的情况下,如何再次把这段红色故事讲好,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以总制片、编剧欧阳黔森为首的创作团队,把创新放在首位,在刻画人物内心、塑造人物形象、凸显人物个性等方面,实现艺术手法和思想内容的突破和超越,促成了真实与艺术创作的高度融合。

该剧还在爱奇艺、优酷、腾讯视频同步播出,进一步拓展了传播范围。

同为红色题材的电视剧《雄关漫道》反映的是红军二、六军团在贵州的感人故事。这是贵州文艺创作在挖掘红色题材方面较早的一个成功案例,如今,“贵州影视”出现在更为广阔的视野里。

长征,是一座取之不尽的题材宝库,更是一座用之不竭的情感宝库。

贵州反映红色题材的影视剧还有电影《极度危机》、电视剧《密战乌江1935》。前者讲的是红军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建立黔大毕革命根据地,红17师奉命在将军山阻击敌人,掩护军团进行战略转移的故事;后者则反映长征途中,黔东人民配合红军主力顺利渡过乌江不惜牺牲一切的大无畏精神。

贵州是红军活动最多的省份之一,这为红色题材文艺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而在所有的文艺式样中,影视以其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深受观众关注。

从现有的红色题材中走出一条新路,贵州的文艺界给出了满意的答案。

民族文化炫亮展示

贵州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份,各民族丰富灿烂的文化交相辉映,成为贵州文艺创作的重要源泉。

如贵州第一部原创舞剧《蝴蝶妈妈》,取材于非遗苗族古歌,围绕生命这个永恒的主题,表达了苗族同胞对自然的感恩,对生命的尊崇,对“天人合一”的歌咏。

该剧曾入选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从2018年5月开始,在拥有全国最大苗寨的雷山县每天驻场演出,实现了文化+旅游的充分融合。

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也为艺术人才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创作土壤。如贵州著名音乐人张超,以风格鲜明的《最炫民族风》,唱出了风情的热烈、家乡的美好和生活的快乐。民族文化,在张超的笔下,成了一张唱响家园情怀的音乐招牌。

张超说,贵州是他的艺术之根,他不会离开贵州这片土地,在这里,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绝。

已驻场演出4000多场的大型歌舞诗《多彩贵州风》,足迹遍布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城市,荣登《国家文化旅游重点项目名录》,被加拿大前总理哈珀、英国前首相布莱尔誉为“全球最生态的歌舞演出之一”。

改版4次的《多彩贵州风》由20多个歌舞节目组成,集中反映了贵州多民族大家庭的生活景象。贵州风味十足,民族文化与时尚元素的有机结合,使得该台节目呈现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游客白天在景区观看美景,晚上在室内欣赏节目,原先的一天一场,变为如今的一天两场,多时甚至高达4场,火爆势头只增不减。游客领略到的是具有鲜明贵州特征的文化景象,而这个景象的核心,就是民族文化。

曾在中国舞蹈“荷花奖”民族民间舞大赛中有不俗表现的《跺月亮》《射背牌》等舞蹈节目,用优美的舞姿展现了贵州民族文化的精彩和悠远。

歌曲《情姐下河洗衣裳》《好花红》《醉苗乡》《阿西里西》等,或展示仡佬族青年的情窦初开,或表现布依族人民的热爱生活,或呈现苗寨的浓郁风情,或表达彝族人民的情感内在。

持续举办多年的歌唱活动,推出了许多充满民族气息的优秀歌曲作品,也推出了许多民族唱法的优秀歌手。

而浩如烟海的刺绣、蜡染、银饰、农民画、民间传说、史诗传唱等民族民间工艺和民间文艺,已成为贵州人向世界展示美好心灵的独特表达。

民族文化的多彩,赋予文艺家质朴的创作秉性,诸多歌舞作品因而打上鲜明的贵州烙印,贵州走向大众视野因此多了更为生动、更为精彩的传播形式。

脱贫攻坚演绎贵州精神

《天渠》原型、“时代楷模”黄大发来到黔剧《天渠》演出现场。(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邓刚 / 摄)

近年来,贵州省文艺工作者在文军扶贫、文化惠民等方面的工作卓有成效。尤其是在2019年——脱贫攻坚的决战决胜之年,全省文艺工作者充分发挥“文军扶贫”的作用,用多种艺术形式呈现脱贫攻坚取得的巨大成就。

聚焦现实题材,文学、影视、舞台等齐发力。《伟大的转折》《奢香夫人》《二十四道拐》《星火云雾街》《花繁叶茂》等电视剧的拍摄,为拍摄地包括贫困户在内的民众提供就业和创业机会,助推文旅融合与旅游发展。

而电影《天渠》反映的是“时代楷模”、道德模范黄大发带领群众数十年如一日开山凿渠,解决农田灌溉和人畜饮水的“现代愚公”的事迹,该片2018年入选国家电影局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展映优秀国产新片。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文朝荣》,原型人物是赫章县海雀村原党支部书记文朝荣,他带领群众求生存、谋发展、开荒育林,书写了绝处逢生的感人传奇。

作为反映现实生活的“轻骑兵”,报告文学一马当先。欧阳黔森的《花繁叶茂,倾听花开的声音》《报得三春晖》《看万山红遍》、蒋巍的《这里没有地平线——文朝荣与海雀村一个伟大的起点》、戴时昌的《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县委书记——姜仕坤》、肖勤的《迎香记》等,紧扣时代脉搏,聚焦当下风云人物和现实生活,反映了贵州干部群众致力脱贫攻坚的热血气概和执着精神,为脱贫致富奔小康凝聚精神力量。

由贵州省花灯剧院主抓的贵州省文艺精品创作重点项目——现实题材大型花灯戏《一路芬芳》,以“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一贵州独创的“三变”改革模式为切入点,讲述扶贫一线工作者的感人事迹。

花灯剧《云上红梅》以贵州“最美乡村医生”李金梅为人物原型,塑造了一个主动扎根大山、奉献自己青春岁月、执着坚守的乡村医生形象。

而大型现实题材音乐剧《吉他》,以正安县农民工子女田源返乡创业,在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发展壮大企业,打造世界吉他品牌为原型,艺术呈现贵州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开创多彩贵州新未来的画卷。

猜你喜欢
题材贵州民族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MINORITY REPORT
徐纯中红色题材绘画选(下)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贵州制造”的前世今生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贵州古驿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