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什地区棉花产量及质量分析

2019-12-13 07:41叶迎东张慧卿
中国纤检 2019年3期
关键词:白棉衣分棉农

文/叶迎东 张慧卿

喀什地区纤维检验所承担国家棉花“入库监管+仪器化公证检验”制度的执行,组织开展“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 补贴与质量挂钩试点工作,配合发改委完成 “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改革”重量数据核查、加工企业公示工作,以及会同农业部门完成“自治区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工作。

2017年度完成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63.1万吨,入库现场检验3.7万吨,纺织自用棉检验4.2万吨。2018年新棉上市以来,喀什地区纤维检验严格按照国家、自治区和喀什地委行署的指示,全力做好棉花质量工作。

棉花质量监督工作

自2018年9月25日开始,我单位按照自治区目标价格改革工作要求,依据《关于做好2018年度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的通知》,在全地区范围内分区域开展棉花质量监督检查工作。截至2018年11月14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4人次,检查企业130家。抽取棉农小样66个,合计39.579吨,抽取籽棉大垛72个,合计13793.875吨。检查中发现,全地区正值棉花收购、加工旺季,但各企业收购量比起上年同期大幅度减少,全地区棉花加工企业籽棉收购量约为97.2万吨,仅为上年同期的84.6%。通过技术人员测算平均收购毛衣分为40.94%,比上年降低1%~2%。

棉花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自2018年10月1日开始,依据原中国纤维检验局安排,开展监管棉现场检验和仪器化公证检验工作。中国棉花公证检验巴楚实验室现有工作人员162人,安装HVI设备22台,全天24小时三班运行。截至2018年11月14日,共有101家(不包括农三师)棉花加工企业入库公检,实验室公证检验229643吨,监管棉花在库现场检验15681吨。

检验棉花质量颜色级指标:白棉一级占6%,白棉二级占63%,白棉三级占31%,白棉一级和白棉二级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16.7个百分点;长度级指标: 27毫米占7%,28毫米占49%,29毫米占35%,30毫米占5%,29毫米~30毫米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21.4个百分点;断裂比强度指标差档占6%,中等档占79%,强档占15% ,中等档比例比2017年度上升9.7%,强档和很强档比例上升8.4个百分点;马克隆值B2档占26%,C2档占74%。从检验结果看喀什地区棉花总体质量状况比2017年度有较大提升,棉花质量形势总体稳中向好。

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工作。按照自治区办公厅《关于印发2018年自治区棉花“价格保险+期货”试点方案(试行)的通知》要求,喀什纤检所承担技术数据检测分析工作,每月派出技术人员对叶城县棉花收购企业的衣分进行测算。截至2018年11月14日,派出人员226人次,抽取籽棉大垛113个,合计29793.875吨,通过测算平均衣分为40.94%。

发现的问题

1.棉花减产情况较为普遍。目前全地区棉花加工企业籽棉收购量约为97.2万吨,仅为上年同期的84.6%,棉农手摘棉采摘率超过80%,机采棉采摘率超过70%,80%的棉花加工企业于12月25日前结束收购,全地区棉花产量减少10%以上。

2.棉花质量指标有所提高。仪器化公证检验数据表明,喀什地区棉花质量指标比上年好转,但环比全疆,质量没有优势。一方面棉花中间商和收购企业在收购过程中抢购棉花,收购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基本上以籽棉重量、衣分、水杂结价,所收购的棉花混等混级现象严重,没有做到以质论价,加工后棉花质量没有保障。另一方面,棉农种植的棉花品种繁杂。据了解,全地区至少种植有20个品种,有的品种只注重衣分,纤维短粗,有的品种已经退化,需要更换,而“双29、双30”的高品质品种又没有得到普及,导致整体质量偏差。

3.新棉滞销严重。截至2018年11月,全地区加工企业棉花销售中,除少量用于生产絮棉的民用棉销售较好外,比例较大的纺织用棉基本没有销售。滞销严重从表面来看是因为政策和市场原因造成,其本质很大程度是因为棉花质量在全疆市场中没有竞争力,“双29、双30”棉花比例低,不能满足高质量用棉企业的配棉要求。

原因分析及建议

1.棉花产量下降主要因为气候原因。2018年气温低,棉花种植较往年推迟15天左右,棉花生长有所推迟,但霜降又较往年提前10天,造成未成熟棉桃大幅度增加,伴随霜降棉花停止生长,致使亩产普遍减少,后期霜黄花比例增加。其次棉花品种原因。2018年全地区部分棉农尝试进行品种改良,推行高衣分、高质量指标或机采棉种植,部分品种不适应当地土壤气候,甚至部分不是早熟品种,造成亩产降低,衣分降低。

2.新棉滞销严重,除去中美贸易争端的大环境以外,主要原因是产品没有竞争力,棉花加工企业产品类型单一,同质化竞争严重,没有根据棉花的不同用途,生产高品质、有特点的多元化产品。如絮棉企业要求马值高、长度短、杂质少的棉花,纺织企业要求强力、长度好的棉花。企业销售模式单一,全地区棉花销售基本以现货交易为主,因此要鼓励企业逐渐掌握期货、电子撮合等交易模式,熟悉交易规则,尽可能提高质量升水(质量好价格增加),提高整个棉花产业的附加值。

3.全地区棉花整体质量水平不高,主要原因是棉花品种和种植技术问题。目前,全地区棉花采摘方式大部分为手摘棉,全地区初步统计,种植有超过20个棉花品种,棉农种植技术也相对落后。

4.建议与措施。要建立棉花企业信用评价体系,整合发改委、市场监管、税务、消防等单位掌握的信息,对棉花企业的信誉进行评级,通过社会公示的方式,影响企业名誉或限制企业行为,提高企业的违法失信成本,倒逼企业严格自律,提高棉花产业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
白棉衣分棉农
浅谈籽棉衣分率
雪花飘飘
棉农
自花授粉与自然授粉对棉花F2群体铃重和衣分的影响
绿棉织物颜色耐碱稳定性的研究
塔城地区纤检所干部深入农田助力棉农春耕
筒车谣
印度棉价暴跌导致棉农自杀
云与蛛网
进疆棉农铁路运输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