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大场

2019-12-13 14:04朱乃洲
民族大家庭 2019年6期
关键词:脱粒碾压麦子

文/朱乃洲

每到一年的麦收季,望着那一片片金黄的麦子,种田人的心里就充满了丰收的希望。只要收割机往地里一走,那一粒粒金黄饱满的麦粒,仿佛就变成了钞票揣进口袋,变成了馒头装进肚子。每当这时,我就会想起30多年前我家收粮打场的情景。

那时,我家收粮先是从做大场开始的。每年家门前都要预留一块做大场的地,种一些青菜、大蒜、蚕豆等比田里麦子、水稻成熟早的农作物,以便做场时把它们提前收了。做大场时,父母用铁锹把地挖翻一遍,再用铁耙、锄头把泥块打碎摊平,接着用石磙子进行碾压,边碾压边平整,做成一个基本的场面。场面做好后,父母还要挑水浇洇,让场面变得更加密实。等水洇干后再用石磙进行碾压,一边碾压一边让太阳晒。大概两三天时间,大场经过多次的碾压和太阳晒就变得干燥坚固,大场也就基本做好了。

做好了大场,才能收割庄稼。在我的记忆里,割麦子是最苦的农活。每次我还没割几把,就得站直身子歇歇气,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我们家有10亩地,全家人动手割麦子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割完。

割好的麦子要运到大场上去。早先,父母运麦子是用扁担挑,先把地里的麦捆子拎到柳筐里,然后用扁担一头挑一个柳筐,再往肩上担着走。父母每次挑十几个麦捆子,得连续地挑半天的时间。后来,我们家用木料打了一个木板车拖麦子。这比用扁担挑省了不少力气。

当从地里运到大场上的麦子可以摊满一场了,父母就请人来打场。打场人把牛犋的革头往牛脖子上一架,手里牵着牛绳,牛就拉着石磙子在大场上一圈又一圈地转起来。等到大场上所有的麦子被石磙子碾压了一遍后,父母就用铁叉把碾过的麦子翻过来再碾。一大场的麦子要经过牛拉石磙三四次的碾压,每一次碾压都要再翻一次,这样,麦子上的粒子就被碾得所剩无几。因为场地有限,一场打完了,就把打下来的麦粒堆放到一边,再放下一场。要把地里的麦子全部运上来打完,往往要用三四天的时间。后来,村里有了柴油机,有了手扶拖拉机,拖拉机拉磙子打场比牛拉磙子快得多了。

有了柴油机,也跟着有了脱粒机。用脱粒机脱粒要比拖拉机拉磙子打场快一些了。没脱粒前,可以先把地里的麦子全部运上来一起脱粒。但脱粒机脱粒要不少人来帮忙。脱粒机是由机斗子和柴油机组成,机斗子有进口和出口。脱粒的时候,斗子进口处要专门站个人往机肚子里推送麦子,斗子旁边要专门有个人等从斗子下漏出来的麦粒,并用木锨铲出来,斗子出口处还要有个人用铁叉拖走碎秸秆,其他的人就是运麦捆子。我总记得,每当我们家脱粒的时候,左邻右舍的邻居们都来帮忙,机器一响,大家忙得热火朝天。10亩地的麦子全部脱粒完要三四个小时。我们家脱粒刚完,就有下一家来抬脱粒机机斗子。父母匆忙喝几口粥,就去下一家给人家帮忙脱粒。

直到进入新世纪,随着收割机这样的大型收割工具在农村越来越多,我们家就跟其他种田人家一样告别了牛拉磙子打场的年代,收割机往地里一走,我们家10亩地的麦子个把小时就收割完了。同时,地里的麦秸秆也被粉碎还田做肥料。我再也用不着拿着镰刀弯着腰割麦子,多省事省力啊。这就是农业机械化给我们普通种田人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

农民收割庄稼从人工到机械化的转变,不正是改革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国家富强、百姓生活美好的表现吗?我为伟大祖国日新月异的发展感到自豪。

猜你喜欢
脱粒碾压麦子
麦子熟了
基于人工击打脱粒原理的食葵脱粒装置设计与试验
二线碾压一线的时代来了 捷尼赛思G80
麦子比人高 不是开玩笑
钢轮碾压工艺对SMA沥青路面质量的影响
被命运碾压过,才懂时间的慈悲
麦子的回忆
碾转
半喂入联合收割机脱粒不净的原因
论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脱粒清选装置常见故障与排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