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雄在云南发展格局中的战略定位

2019-12-13 20:54
创造 2019年9期
关键词:镇雄云南

镇雄要放眼于长远和全局,更新发展思维,破解合作难题,化解区域冲突,打破行政边界,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行性手段,带动催生镇雄人流、物流和产业发展,深化区域合作,增强区域发展合力,努力实现从“人口大县、经济小县、财政穷县、基础弱县、资源富县”到“综合实力强县”的转变。

一、云南发展格局简介

“三个定位”的格局。云南发展战略遵循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讲话指示精神,规划实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在国家战略的大棋局下,领袖高瞻远瞩,洞察云南实际,清晰地为云南的发展开了一付浩方。

国家战略下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希望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谱写好中国梦云南篇章,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云南内联外通的结构布局,设计规划了“一横一纵”两个大通道,外加两个辅道轴,对接了长江经济带,融入了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既助力了国家的规划发展,也实现了云南自己的目标。

区位优势下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云南的发展战略不管是过去的建设绿色经济大省、民族文化大省、联通南亚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继之而后的“两强一堡”战略,还是今天的“辐射中心”定位,都与云南的区位优势高度契合。云南内联腹地,外通南亚、东南亚,北上能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下连通海上丝绸之路,是中国唯一可以同时从陆上沟通东南亚、南亚的省份,东连黔桂通沿海,北经川渝进中原,南下越老达泰柬,西接缅甸连印孟。独特的区位优势,凸显了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彰显了云南是“一带一路”建设连接交汇的战略支点和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对外开放门户,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通道,连接东南亚、南亚、西亚的市场枢纽,使云南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具有突出地缘优势的省份。

大开放的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云南经济要发展,“出路在开放”。国家支持下的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定位,开放前沿、辐射中心、连接内地的指向更加凸显,使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有机对接,变云南从开放“末端”走向开放“前沿”,规划出台“一带、五支点、多平台”的开放布局,沿边境线开放经济带,建设瑞丽、临沧、腾冲、勐腊(磨憨)、河口五个开放的沿边战略支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海关特殊监管区和沿边自由贸易(试验)园区多平台,不断健全双边多边合作体制机制,加快布局建设“海外仓”和转口基地,推进电力、能源、通信大项目合作,着力构筑对内对外双向开放、沿边地区开发开放新格局,发展以滇中新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为主体和以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为重点的开发开放平台,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充分发挥云南省沿边优势,提升中越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中缅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西双版纳边境贸易旅游交易会、中老越三国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保山腾冲边境贸易交易会、临沧边境经济贸易交易会。

昆明核心引领下的多点线圈格局。从“一核(昆明市)引领,全省联动”的发展布局出发,构建以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州市及红河州北部拓展区为发展空间的“4+1”滇中城市经济圈建设蓝图,围绕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提升昆明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立足西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加大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力度,催生区域性国际金融服务中心新格局网络,推动滇中产业聚集区建设为核心,形成“一区、两带、四城、多点”的区域发展格局,发挥滇中城市群核心作用,建好昆保、芒瑞、昆磨、昆河四条大通道主线,做强滇缅、滇老、滇越三个国际经济合作圈,向南通过泛亚铁路构建“中新”经济走廊,向西巩固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强化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建设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设置沿边三个跨境经济合作区和九个边境合作区,建立云南—越北、云南—老北、云南—泰北合作机制,建设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临沧边境经济合作区、红河保税区、云南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

蜘蛛网立体交通格局。建设公路、铁路、航空、水运为一体的综合立体交通骨架。加大昆明长水机场建设,提升国际航空港地位,以长水机场为核心规划全省航空网络建设,特别是版纳、瑞丽次级航空港建设,增加通往南亚东南亚航运密度。贵昆、成昆、昆河、广大、南昆、昆玉、内昆的铁路线汇集昆明,辐射全国,沟通东南亚,规划中的滇缅铁路和中老铁路连通交汇构成泛亚铁路网,加强与南亚东南亚的紧密联系。次级公路已四通八达,以昆明为中心,加快推进“环线+射线”的高速公路网骨干路网体系建设,实现省内周边互联互通。水路规划南北二线,北线以水富港为中心拓展长江水道建设,实现通江达海。南线以景洪为中心,强化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建设,加大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力度。

二、镇雄战略定位优势要素

(一) 区位优势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是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交通地理区位在空间地域上的有机结合。区位优势不单指某项优势,而是区位的综合资源优势,即某一地区在发展经济方面客观存在的有利条件或优越地位,主要由自然资源、劳力、工业聚集、地理位置、交通要素来决定。镇雄取“镇守雄关”之意,地理位置处于云南省东北,云贵川三省结合部,东以赤水河为界与四川叙永相邻,南连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赫章县,西毗彝良,北抵威信,有名的“鸡鸣三省”之地,总面积3696平方公里,毗邻云贵川三省,呈川滇黔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地带,“一县连三省”的区位优势浑然天成。北经川渝进中原,依托长江经济带,连接成渝经济圈,融入贵毕经济长廊试验区,镇雄是滇东北三条入川进渝东线咽喉通道,高高耸立的滇东北的门户,不管是东进西出、北上南下,特别是“一带一路”确立云南建立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内地和云南无缝连接,云南作为国家联结国际的大通道,镇雄就是联结云南和内地的大通道。镇雄不管是自然区位、交通区位,还是地缘经济区位,都具有不可低估的优势,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二) 资源优势

镇雄资源丰富。境内矿产主要有煤炭、硫铁矿、大理石、水晶石、石灰石等30多种。其中,无烟煤首屈一指,煤炭远景储量74亿吨,占全省储量28.01%,工业储量45.17亿吨,占全省储量的17.1%,煤炭分布广、质量好,是发展火电和煤化工的上好原料。硫铁矿全县都有,远景储量12.3亿吨的资源全国县级第一。页岩气储量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生物植物资源600多种,有银杏、珙桐、红豆杉、樱桃,筇竹、方竹等珍贵树种,还有天麻、黄连、半夏、云木香、杜仲等100多种中药材,再有竹荪、香菌、木耳等多菌类植物。玉米、土豆、生猪、牛、羊、鸡、蚕桑、核桃、竹笋、木漆、魔芋量大质优。旅游资源独特,有五德天坑群、红色古邦、赤水之源、鸡鸣三省、乌峰耸翠、一星拱斗、梅坳流云,柳林春雨、罗甸风光、白水天桥(天生桥),中屯小三峡景观,所有景观中,五德天坑群代表着自然景观一绝,它复制了“北斗七星”形状,吸引了不少的好奇者和探险者,红色古邦代表着红色文化经典,所有人都会记住“乌蒙磅礴走泥丸”。境内水资源有横江、赤水河、乌江三大水系,含大小河流39条,主要河流有白水江、罗甸河、翟底河等,水能资源较丰富,水能开发潜力大。

在镇雄众多的资源物产中,生物、水能和其他矿产资源,对推进域内整体经济发展大有文章可做,特别是天麻、竹荪、木漆、香菌、樱桃、杆桔、五茄皮、银丝杜种等类别土特产和中药材名气特别大,硫磺、杉木、木漆、蚕桑、茶叶、烤烟、肥猪收购、禽蛋收购、菜牛收购被列为全省生产发展基地。作为原材料生产区,镇雄是皇帝女儿不愁嫁,家家可能是亲家。

(三) 后发优势

就外部客观因素而言,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指出,外部性内部化主要发生于相对落后的区域,它与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能力方面所形成的位势差,容易引致外部区域新因素的进入,从而激发区域内部性的变化,区域经济便能较快地进入起飞阶段。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借助发达地区的市场资源,从而实现自身的跨越式发展是可行的。就内部主观因素来说,相对于行业的先进入企业,后进入者由于较晚进入行业而获得的较先进入企业不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观察先进入者的行动及效果来减少自身面临的不确定性而采取相应的行动,获得更多的市场份额。镇雄对号入座,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梯度推移理论,认真研究,优势不言而喻。

(四) 后交通优势

镇雄县情的帽子是“基础弱县”,这是前交通现状写照,只有乡镇通普通公路,村组无公路,更不用说航空、铁路和高速,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镇雄党和政府的努力,修建了镇凤二级、镇威二级、镇赫二级、镇泼二级,宜毕高速镇毕段通车,正在修建宜毕高速镇威段、宜昭高速镇雄段、昭泸高速镇彝段、镇赫高速镇雄段、以生高速镇雄段,镇雄陈不屯将是西南最大的高速立交交汇中心,全县不仅村村通油路,而且村组全是硬化路。成贵高铁镇雄段马上通车,龙黄铁路镇雄段正在修建。镇雄机场已选址定调。镇雄后交通优势潜力不可估量,不仅具有强大的大交通资源支持,而且能够获得全新大交通建设理念,吸取先发地区发展留下的经验教训,借鉴可供发展的模式,趋利避害,以较低的成本获得收益最大化,建立更具调节矛盾的发展理念和与之相适应的经济格局。因为大交通的发展是现代化经济的催化剂,随着交通条件改善,镇雄经济将迎来高速发展的时期,未来极具发展潜力,运用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实现市场优势最终体现经济优势,实现弯道超车。

(五) 人口优势

镇雄县辖3个街道办20个镇7个乡,25个民族,是云南省第一人口大县,也是中国百万人口大县,人口160多万。在160多万人口中,有劳动力80万,剩余劳动力50万,劳动力资源丰富,高达50余万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遍布全国,他们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人的因素将决定事情的成败,这是云南其他县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他们是镇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劳动力保障,也是镇雄实现跨越发展和富民强县目标的重要生力军。

(六) 文化厚重

镇雄历史文化厚重,从公元前135年(西汉武帝建元六年)置南广县起,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别称“大雄古邦”,与滇西腾冲并驾齐名,享有“金腾越、银镇雄”的美誉。西周青铜斧、西汉五铢钱、彝文古典籍、芒部古石刻、“戏剧活化石”傩戏,历史沉淀的缩影,文化符号的代表。千年风雨尽染乌峰叠翠、红色经典唱响鸡鸣三省、“乌蒙回旋战”造就红色古邦、甘甜可口选择“赤水之源,每一张都是镇雄的名片。大山之上的人民积淀了“坚韧不拔、敢为人先、淳朴厚道、勇于担当”的镇雄精神,进取意识强烈,面对困难敢于直面人生。

三、镇雄战略定位规划

一新区:建立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区域性经济试验新区。区位优势也会随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不同的时间、地点和发生的不同事件,一个地方的地位和作用也会发生变化。镇雄地处云、贵、川三省交界,历史上属于典型的“三不管”地区,发展极为落后。也正是位于三省交界,由于受行政边界分割的影响,区域统筹协调发展受到严重制约,在各自的规划中,这些区域在产业布局上容易各自为政,甚至存在地方保护主义倾向,很难形成一体化的市场、一体化的产业布局和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体系。三省接合部必须打破这种条块分割,连成一片,建成统一的经济试验区,鸡鸣三省大桥修通更将使接合部连成一片成为现实,以通道经济为核心,实行转口服贸,采取招商引资,承接产业转移,带动资源经济和旅游经济,复兴地方传统产业,催生一个从未有过的经济试验新区。

一中心:打造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区域性城市群中心。镇雄有条件、有潜力与周边城市展开竞争,凭借已有的六大优势,昭通其他十县区,南边宣威会泽、威宁赫章,东边纳雍大方、织金黔西,北边古蔺叙永、高县珙县、筠连长宁,镇雄一定能脱颖而出。进一步打基础,练内功,增加辐射力和吸附力,力争能与昭通、六盘水、毕节、遵义、泸州、宜宾比肩并坐,成为毕节试验区、成渝经济圈、长江经济带的重要辐射交汇中心,凸显云贵川三省接合部区域性中心城市强大功能。

一通道:内联外通大通道。小镇雄和大云南有惊人的相似,云南在国家空间构局中有边疆优势,是联结中国广大腹地和南亚东南亚的大通道,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通道,镇雄在云南空间构局中有内边优势,是联结内陆腹地和云南的大通道,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大通道,大通道是一个广义概念,不仅是道路交通的大通道,还包含人流、物流、信息流等的大通道。独特的区位优势扼守咽喉,狠抓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前行性手段,推进“铁、公、机”一体化立体交通网络,加大广义大通道体系建设,助推镇雄融入成渝经济圈、挺进长江经济带,畅通内联外通大通道。

一枢纽:对内开放的枢纽。镇雄是冲要的地点,链接处的关键,处于紧密联系的核心地带,凸显枢纽门户地位,单从立体交通上看位处路网各大通道或线路的交叉点,故有镇雄成为西南最大的高速立交交汇中心,但镇雄门户枢纽不只是交通枢纽,更是路网客流、物流、车流和信息流的重要集散中心。镇雄开门通关,正面就是川、滇、黔、渝四省,也是通向长江经济带的正大门,向内延伸可以通向祖国的任何一处,终端可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尽头,经过苏俄通往欧洲。正是因为这扇门,必须长期开放,让他们走进云南,通往南亚东南亚,也让云南能走出去,互通有无,开放发展。

一码头:内联外通的旱码头。码头是供乘客及货物上下之地,常见于水陆交通发达的商业城市,自然就有水码头和旱码头。镇雄是川、滇、黔、渝互通的陆路码头,是川滇黔接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是中国内地经云南连接东南亚、南亚和西亚对外开放的双向大通道。立体交通网络形成后,内地和云南无缝连接,道路联通、贸易畅通势必走在前面,加快发展区域性、多层次的现代商贸物流产业,通过复杂的物质流、信息流、人流与其他经济区保持密切联系,

推进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汇聚,镇雄将以大商贸、大流通、大发展为目标,加快发展以金融、物流、旅游等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努力把镇雄建成滇东北区域性物流枢纽码头。

一基地:红色文化基地、煤化工生产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承接产业转移基地。镇雄红色基因世代传承,红色文化永不消失,红色经典永远传颂,乌蒙回旋纪念馆、贺龙巴溜指挥部就是标志性名片。煤化工生产基地、生物资源加工基地、劳务经济发展示范基地是用好镇雄的优势,发挥镇雄的长处。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而言,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快速发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镇雄拥有劳动力和资源成本优势,不缺资源,但缺乏人才、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缺乏对外界投资的吸引力,而东部企业则有人才、技术、资金的优势,两相对接相互互补,镇雄有东部企业选择资源丰富、人力成本低、市场广阔、流通成本低的条件,镇雄有承接产业转移的现实基础和招商引资的意愿,承接产业转移基地水到渠成。

四、镇雄战略定位建设

(一) 镇雄不能再被边缘化

镇雄被边缘化了一千多年。历史上因战争、分治,地方和中央政府的矛盾,使得镇雄没有得到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唐宋时期,南诏、大理两个地方政权先后称雄于云南地区,镇雄既与中原文化疏离,也未能充分接受南诏、大理文化的影响。元明土司制“探险阻深,与中土声教隔离”,“桀骜难治”。从唐朝天宝年间到清朝民国,一千多年的时间镇雄一直被边缘化。

解放后,昭通作为不发达地区,经济积弱积贫,即使资源丰富,由于特殊原因也未得到国家或地方的充分支持。因为建国后优先发展重工业,一切都要让位服务于这一战略。改革开放后服从“两个大局”的决定,“两个大局”意即优先发展东部,后反哺推进西部发展。镇雄顾全大局作出了巨大牺牲,经济没有得到大的发展,发展极为缓慢,无法形成大的市场反哺能力,造成镇雄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越来越大

在云南发展格局中,镇雄也是被遗忘的角落。改革开放后的云南实行沿边辐射开放的向西向南看政策,没有顾及到滇东北,也就没有顾及到镇雄。新的机遇来临,云南的战略规划布局基本上忽略了滇东北,也就没有镇雄的机会。前面介绍的云南发展战略格局,众多的规划布局没有一个提到滇东北,内联外通出现了一片真空地带。

(二)总结经验,强化内生动力

就镇雄现在发展形势和政策分析,镇雄的发展环境将会持续不变,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形成合力,吸取边缘化教训,镇雄不能再有一千多年的耗费。只有解放思想、转变观念,自力更生,激发内生动力,继续发扬取得的成功经验,形成累积效应,主动将自身力量与外界的支持有机结合起来,激活“造血细胞”,进一步提升“造血”功能,借助外力变内向型发展为外向型发展,假以时日弯道超车更有动力。

(三)用好用活政策,寻找资金

政策保障是基础,在区域经济发展格局中,争取政策就是争取优势。积极争取更多政策。推进投融资、财税金融、电力体制和资源性产品价格等重要领域改革,争取国家对扶持的财政转移支付比例随该区域年度生产总值增长比例而提高,对资源开发项目的地方配套资金比例逐步减免,对争取引进的人才、专利、技术、项目给予专项优惠扶持,逐年提高对生态资源、环境保护的补偿范围和标准。争取国家对资源开发税费、土地出让税费、资源型产品流转税费等给予特殊的处置权限,专项专款用于基础设施建设。

用好用活政策,制定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加大对资源开发的金融支持力度,由上一级政府帮助协调当地政府和金融部门,对资源状况和开发价值进行分类、评估、授信,逐步扩大资信授予度范围和质量,全面提高资信授予度,有针对性地扩大对该区域资源开发的金融支持规模,特别是对条件成熟、可带动当地群众就地就业致富的资源开发型项目给予重点支持。认真研究土地政策、产业政策、生态环保政策、财政及投资政策等涉及到的所有政策。

改变纯政府投资模式,政府投资和招商引资两结合,引导民营企业投资,吸引民间资金。争取国家、省政府、中央部委投入,积极稳妥地引进外资,采取发行债券吸纳社会资金,利用土地有偿转让资金,用好BOT、BT、TOT融资及广告经营权收益。争取国内银行贷款,转让特许经营权。推进国有资本公司改组,有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 等投融资模式。加大央企入镇、省企入镇和民企入镇工作力度,大力推行产业招商、项目招商、园区招商和以商招商,积极参与和举办各种招商引资活动,构建招大商、大招商的新格局。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统一外来投资和县内投资政策,营造优良招商环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

(四) 做好“四城同创”,提升镇雄形象

提升城乡人居环境,创建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安全城市、文明城市。治脏、治乱、治污、治堵,改造旧住宅区、改造旧厂区、改造城中村,拆除违法违章建筑,增加城市绿化、增加公共服务设施。镇雄检查验收合格,已获得省级卫生城市称号,很多州市县到镇雄寻经取宝,更有外省来考察取经,获得很多外来人士的好评、高评,改变了多少年来镇雄的形象。当然,镇雄不能只做县城形象工程,要全面做好美丽乡村建设,至少要做到改路、改房、改水、改电、改圈、改厕、改灶,房前、房后、沟边、坎边绿化,清洁水源、清洁田园、清洁家园。同时还要有文化底蕴,立足镇雄县革命老区实际,充分整合资源,打造“镇彝威革命老区党建镇雄示范长廊”,创建镇彝路、镇凤路、镇威路三条公路沿线基层党建示范点。时隔三日当刮目相看,展示今日之镇雄远不是往昔之镇雄。

(五) 人才教育优先发展

以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目标,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实施教育兴县战略。人才是第一资源,积极培养和用好现有各类人才,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提供人力支撑,为镇雄经济发展奠定人才发展基础。择优选拔使用优秀人才,留住并用好现有人才,从全县人才匮乏的实际出发,需要引进各类实用人才。努力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实现科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围绕培育镇雄经济新的增长点,抓住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和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引进先进实用技术,带动技术进步。加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努力提高贫困群众的自我发展能力。

(六)抓好交通建设前行性手段

规划布局“铁、公、机”一体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全力推进镇雄机场建设,已勘定尖山尾坝机场地址,尽快启动建设内外两条县城环线,核心是以县城为中心,向外辐射沟通泼机、塘房、尖山、芒部、赤水源、场坝、中屯外环城路,缓解县城交通压力,构建东半县以以勒为中心、西半县以牛场为中心的两大交通圈,快速推进成贵高铁、隆黄铁路、丽攀昭毕遵镇雄段铁路建设,宜毕高速镇毕段、宜昭高速镇雄段、昭泸高速镇彝段、镇赫高速镇雄段、以生高速镇雄段加快进度已近尾声,镇雄(风翥)—威信G352线、盐津(柿子坝) —罗坎(风翥) —镇雄县城—泼机(二龙关) G246线、罗坎(纸槽村—风翥—温水)—盐源—五德—赤水源—县城—中屯(煤灰包)S202线、花山—牛场—五德—赤水源—芒部—雨河—威信S302线、坡头(斑鸠井—坡头村)—以勒—林口—塘房—县环城—旧府松林湾—中屯长罗湾—旧府太阳丫口—旧府高山—场坝—以古—坪上—牛场S244线、花朗—大湾—母享—黑树—毕节S201线正在提级改造,乡镇路已全面铺油,村组路即将全部硬化,整个交通将形成以省道、县道为骨架,乡村道为枝干,村组路为补充的公路“蜘蛛网”及天上一条“彩虹”、地上三根“动脉血管”的立体交通架构。

猜你喜欢
镇雄云南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朴镇雄:共同促进鲁韩交流合作
感受韩国文化魅力——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访问走向世界杂志社
云南行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热情的镇雄
我家镇雄
站好外交官生涯最后一班岗——访韩国驻青岛总领事朴镇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