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武汉教了6年德语

2019-12-13 04:15
环球时报 2019-12-13
关键词:外派德语青木

德国《美因茨邮报》12月12日文章,原题:我在中国中部教德语我一直很喜欢接触异国文化。因此我参加了德国政府向亚洲外派德语老师的项目。

(第二次外派)我本可以去乌兹别克斯坦,但是中国有着更古老、更丰富的文化,学习中文也更有意义。毕竟,超过10亿人说中文。因此,我非常明确地决定:以德语老师的身份去中国。

我在中国中部武汉市的一所外国语学校教授德语。刚到那里,我立即请了一位中文老师。但学中文对欧洲人来说很难,尤其是音调,比如“ma”可以表示“妈妈”“大麻”“马”或“骂”。6年后,我终于掌握了约2000个汉字,平时可以与中国人进行简单的对话。

我对中国人特别的心态印象深刻。在德国学校里,个人更重要,而在中国,集体非常重要。中国学生也不难教,学校就像大家庭,大家相互帮助。

学生的学习时间很长,从早上7点30分直到晚上8点30分。父母对学生的要求也较高,希望他们获得最高的分数,因为这将决定他们到哪所大学就读。

在中国的生活也让我看清了西方媒体的一些偏见。比如,中国绝不是一个所谓的“警察国家”。中国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警察不会随便干预民众的生活。我的感觉是,中国警察就像朋友,乐于助人,让社会更安定。总之,我在中国受到友好的欢迎。

中国人非常热衷技术创新。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智能手机,移动支付很普遍。无论是在餐馆、商店还是在食品摊位,没有手机几乎寸步难行。

我在中国度过了愉快的6年。现在,我回到了家乡,在一所中学教经济学。每当我喝着热气腾腾的茶时,总会想起第二故乡——中国。▲

(作者阿齐姆·霍夫林,青木译)

猜你喜欢
外派德语青木
集团化企业财务人员外派必要性及建议
中国赴东盟外派人员特征分析
时隔二十年,如何重返“人世间”
令人头疼的排班表
德国1/5小学生不会德语
治理决策乱象真正发挥外派董事作用
德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Eva Luedi Kong: Journey to the East
青木昌彦 因病离世
丹麦小店流行取“难听的”德语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