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 从“魔稻祖师”到“‘90后’梗王”(下)

2019-12-13 01:32高吉全
雷锋 2019年12期
关键词:下田超级稻袁隆平

高吉全

盛名之下

随着超级杂交稻的成功,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袁隆平也成为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百姓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有记者问及此事,袁隆平连说:“过奖了,我不能和邓小平相提并论,他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功臣,我受不起,以后最好不要这样讲。”

再后来,随着新闻的传播和网络的普及,袁隆平这个以往只出现在教科书中的名字,开始成为网民热议的话题:有的人为他逛车展只买国产车纷纷点赞,也有网友把他的名字玩成了一个“梗”——怼那些不作不死的出格行为。常有网友回帖:都怪袁隆平、都是袁隆平惹的祸——吐槽都怪袁隆平让这些人吃饱了撑得没事干,才会这样。而附加在这位老人身上的一些标签,“隆平高科”、超级稻、亿万身家等,也让他数度成为舆论中心。

2016年,人民日报社下属的《环球人物》杂志曾为此专访袁隆平,他说:“我日日下田,而已。”

无论身处艰难岁月,还是如今国人皆知,袁隆平的眼里始终只有那一亩稻田。

80岁前,他一天抽一包烟,如今已完全戒掉。他对记者说:“保养身体,是为了每天下田。”只要在水稻生长期,他必定每天亲自下田观察。

袁隆平的朴实是骨子里的。年轻时曾多次相亲被拒,理由都是“太不打扮自己了”,他则反驳:“在一起,看的是人又不是衣服。”有一次他与夫人逛街,看到有打折到10块钱的衬衫,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

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那时,他满脑子就是一件事:“90岁以前实现超级稻每公顷18吨产量。”

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2014年秋,南方某地超级稻品种出现大面积的绝收或减产,一时间,对超级稻的质疑甚嚣尘上。当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文,《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对质疑一一进行回应,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决不会退缩。”

退回到1992年时,曾有个别权威人士大肆斥责杂交水稻,称其为“三不稻”,即“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他本来不想作答,心想,事实胜于雄辩。后来,树欲静而风不止。江西省一位副省长来访,对他说:“那些言论让群众产生了困惑,许多人在考虑要不要种植杂交水稻。我要给老百姓一个交代。”

这使得袁隆平第一次意识到,自己的研究已经超出了个人荣辱毁誉的范畴。不久,他在《人民日报》撰文,“杂交水稻既能高产又能优质”,稳定了全国种植杂交水稻的信心。

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开始没同意。国家级领导劝他,“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他同意了。此时,一份评估機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但事实上,他当时每个月的全部收入加起来才4000多元。

有人鼓动他说,你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

“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头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

让人吃饱的雷锋

2019年9月7日,是袁隆平虚岁90岁生日。被问及生日愿望时,袁隆平又一次说起他的两个梦想:“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

前者是他真实的梦境。他曾梦见试验田里的超级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谷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稻穗下乘凉。现在,2米高的水稻已经在试验田种植成功。

后者则是希望超级稻走出国门,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全世界的稻田,如果其中一半种上了杂交稻,每公顷增产2吨,每年增产的粮食可以多养活5亿人口。”

这个梦想也正在一步步接近现实。从1979年首次“走出”中国,杂交水稻已在全球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进行推广,在国外的种植面积已达700万公顷。袁隆平的超级稻不只造福了中国百姓,也造福了世界人民。以越南为例,超级稻在越南的种植面积几年前就超过了一千万亩,比越南当地的常规品种增产将近40%,越南原来是个缺粮的国家,一跃成为仅次于泰国的第二大米出口国。

全世界很多人在告别饥饿的同时记住了袁隆平。由于他创建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后来又以其为依托成立了国家杂交水稻中心,有人如此形容说:湖南出了“两个雷锋”:一个是让人崇高的雷锋;另一个是让人吃饱的雷锋。

1994年,美国人莱斯特布朗曾发表报告《谁来养活中国人》,宣扬“中国粮食威胁论”。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粮食援助捐赠国,仅次于美国和欧盟。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袁隆平从没有停下逐梦的脚步。

2016年,袁隆平又带领团队,向“海水稻”发起挑战,并在新疆、山东、浙江、黑龙江、陕西等全国五大类型盐碱地区域开展测试。“海水稻”,也就是耐盐碱地的水稻。袁隆平算过,全国有十几亿亩盐碱地是不毛之地,其中有将近2亿亩可以种水稻,如果在10年之内发展到1亿亩,每亩按最低产量300公斤计算,可以产300亿公斤的粮食,这相当于湖南省全年粮食总产量,可以多养活1亿人口。

袁隆平透露,目前“海水稻”研究进展顺利,“第一批亩产量有620公斤,我们还是很有信心能够完成这个任务”。

2019年9月17日晚,“共和国勋章”名单公布。而在当天,90岁的袁隆平还在试验田查看正处于对花期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生长情况。

9月29日,在“共和国勋章”的颁授仪式上,人们注意到习总书记与袁隆平亲切地说了些什么。袁隆平事后告诉媒体:“总书记问我:有什么进展?我说,我们正在向亩产1200公斤冲刺!”

10月12日,有记者在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见到90岁的袁老,袁隆平告诉记者,他没有想过退休的事情,最怕闲下来没有事情做,“我现在是‘90后,我希望在我百岁之前,实现每公顷20吨的目标。”

猜你喜欢
下田超级稻袁隆平
袁隆平:我从“80后”成为“90后”了
袁隆平贪心水稻,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袁隆平“贪心”水稻, 我们又贪心什么呢?
“两会东风劲,大家快下田”
我国超级稻累计推广应用面积达13.5亿亩
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
袁隆平戒烟
深耕
深耕
吴刚学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