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住“指尖上的形式主义”歪风

2019-12-13 01:32高国春
雷锋 2019年12期
关键词:指尖形式主义政务

高国春

筆者日前从媒体上获悉,有位乡镇干部的手机中安装了11个政务APP,加入了“镇工作群、村工作群、扶贫工作群、党建工作群、危房改造工作群、政务服务管理工作群”等22个工作群,订阅了20多个政务微信公众号,每天要在手机上完成“走访”“学习”“宣传”等多项“打卡”任务,还经常出现同一个数据需要在不同手机平台上录入的情况;有位村党支部书记先后被拉进10多个微信工作群,手机从早响到晚,如果没有及时回复还会被点名批评。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各种政务服务也随着手机App功能的强大快速来到人们身边。形式多样的政务新媒体,丰富了政务公开的途径,成为贴近群众、服务群众的新渠道。然而,在一些地方一些单位,原本便利沟通、提升工作质效的政务新媒体,却变成了基层干部的负担和产生形式主义的“温床”。

现实工作之中,一些流于形式的政务新媒体暴露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同质化”。微信工作群、政务服务平台太多,难免内容相似、雷同。二是“娱乐化”。政务新媒体的主要功能应是发布和解读政策法规、方便群众网上办事,但不少此类平台为吸引粉丝关注,蹭热度、博眼球、无底线,发布的内容不是质量不高就是与实际工作相距甚远。三是“僵尸化”。有的电子政务平台搭建起来后长期不发声,群众在平台中的留言也无人回复,网上政务平台成了“空壳”。四是“考核化”。很多政务App和微信工作群要求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晒照、留痕,于是一些人通过摆拍上传即算完成工作,让政务新媒体平台助长了弄虚作假的歪风邪气。一些单位还把学习型App的积分与单位考核分挂钩,没达到一定分数就要扣考核分……如此,这些“指尖上的政务App”就沦为地地道道的形式主义。

整治“指尖上的形式主义”,得从现实中的形式主义破题,着重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认真整改。要真正认识到,政务新媒体的质量比数量重要。对一些重复建设、运营管理不善的政务新媒体进行有计划地关停整合,以实现信息的互认共享、功能的优化融合。我们要着力优化新时代政务新媒体,切实增强服务功能,打造人民满意的“指尖上的网上政府”。

猜你喜欢
指尖形式主义政务
贵州首个标准化7×24政务服务站正式运行
形式主义的标准
汕头在粤东首推“5G+政务服务”
云南芒市推进“融媒体+ 大政务”平台试点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指尖童话
“哈尔滨政务服务网” 年底建成
指尖开启“浪”模式 HOLIDAY NAIL
跟着指尖去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