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老区十五年 不忘初心再出发

2019-12-14 14:50李世长
红土地 2019年4期
关键词:红土地贵刊办刊

《红土地》杂志社编辑部:

新年好!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新起点新机遇。为共同办好《红土地》,我就贵刊办刊思路、栏目设置以及加强联通互动等事项讲一些看法和建议。

案头上2018年第12期的《红土地》“告诉”我:《红土地》杂志从2004年公开发行以来,已经努力地奔跑了15个年头,共编印发行了224期月刊,它已成为全国三本宣传老区专刊的重点刊物之一。

看法:坚守宗旨具有特色又有创新

15年来,《红土地》坚守五句语20字的办刊宗旨,即“宣传老区、服务老区、弘扬传统、传递经验、探索新路”,成为全省宣传老区工作的窗口、平台和主阵地。可以这么说,尽管15年不太长,但这15年是《红土地》风雨兼程的15年,是贵刊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15年,也是贵刊不遗余力地推动全省老区发展进步的15年,更是我与《红土地》结缘——成为忠实读者和诚实伙伴的15年!15年来,从省老促会、老区办再到编辑部的全体同志,无不怀着敬畏革命英雄,弘扬红色基因而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艰辛的编辑工作代价,真是劳苦功高,可敬可赞!如今,全省老区、山区的干部群众都亲切称《红土地》为“咱的《红土地》”!

《红土地》一路走来,从办刊思路、栏目设置等事项,都是经过省老促会、省老区办领导和贵刊编辑部多年的战略布局和顶层设计,前后设置了11个栏目,我认为,其中《红色记忆》、《红色旅游》、《服务台》、《百花文苑》(包括散文、诗歌、图画、印章等)——它们都没有离开“宣传老区、服务老区”的宗旨,而且这样办显得更有趣、更灵活新鲜,显现出特色。二是《红土地》能适应形势的发展,纸张和彩图都很光鲜,很吸引“眼球”。我们都知道,纸张是传统纸媒的载体,版面或彩图是纸媒的衣裳或脸面,它们都是纸媒质量强起来的重要内容之一,这样会使《红土地》更生动、更形象、有质感,更有吸引力,会让老区百姓更喜欢看,何乐而不为呢。三是《红土地》有改革创新。去年4月中旬,《红土地》进行重大调整改革,把原由单位部门或读者出钱征订,改为两系统公费征订,即由订刊发行改为赠刊发行。这是《红土地》创新改革的重要举措。这样既可减少发行环节,减轻基层(县、乡)经费负担,又能提高实用效应,扩大了发行量,深受全省各老区单位和百姓的热烈拥护和欢迎。

建议:增设《老区呼声》与《编读往来》栏目

目前,在精准扶贫和振兴乡村工作中,老区仍有不少困难、问题、意见和建议,他们很想通过媒体发出呼声反映,以求得尽快解决或完善。诸如反映革命遗址维修、道路难行、饮水困难等普惠老区民生的热点、难点问题,如我曾经写过《华安老区群众坐不上火车》、《山区水泥路维修难》、《应给农村五老和遗孀更多的关心照顾》等,都因没此栏目而无法在贵刊登载反映,而在《中国老区建设》给予刊登。

《编读往来》是编者与读者交流互动的平台,其文章虽然短小精悍,但对编者而言,可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反响,对读者也是一种鼓励和促进。这样的编读互动,既可扩大刊物的宣传与受读面,又可互有成就感和满足感,增强编读之间的情感。

刊物的质量是传统纸媒体的生命力。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我们诚望《红土地》不忘初心再出发,继续“探索新路”,继续讲好“三个故事”,继续为全省老区鼓而呼,祝愿《红土地》越办越好,以更新的面貌展现在老区百姓的面前。

猜你喜欢
红土地贵刊办刊
重要启事
风景独好的红土地
两个新发现的不等式
全省首届少儿期刊办刊经验交流会在长沙召开
易小贞:红土地上放飞“绿之梦”
“办刊育人”理念的探索与实践
来信
还原历史是贵刊吸引我的地
红土地的牵挂
我治好了脚跟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