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清廉”传家宝

2019-12-14 18:10
党员干部之友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杨震传家宝亲属

自古至今,我国就非常注重清廉家风的传承。司马光给司马康留下“俭能立名,侈必自败”的诫子训。包拯一生刚直不阿、铁面无私,写下“为官贪腐非我子孙”的家训,其子包绶、其孙包永年等都居官清正,留有廉声。陈云同志向亲属子女提出了极为严格的“约法三章”,他的亲属子女个个严谨朴素,谦恭低调。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家风“润物细无声”般影响着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准和价值取向,最终也将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党风政风。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更是首次将“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写进了规范,将党员干部的家风建设以纪律形式予以固化。这要求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廉为镜正己身、以史为鉴树家风,守住“清廉”传家宝。

要守住“慎独”关。《礼记》云:“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东汉名儒杨震,一生公正廉明,不接受任何私人请托,更因“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而“暮夜却金”的高风亮节,被世人称为“四知先生”。正是杨震立下“以清白传家”的家训,杨门四世三公都品德高尚、清廉正直,均官至太尉。恰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所提到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也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慎独修身,党员干部要以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定力对亲属子女言传身教,尤其在“八小时外”,更要不放纵亲情,不“护犊子”,管好“后院”,真正在家风中筑牢廉洁自律的“高压线”和“风向标”。

要守住“慎友”关。古语云,“立身成败、在于所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古有管仲鲍叔牙之往,令人羡慕;又有苏轼章敦之隔,令人痛心。党员干部的“朋友圈”既是砥砺品行的“磨刀石”,又是抵御贪腐的无形“防火墙”。但是“朋友圈”一旦“癌变”,不仅会豢养啃噬国家根基的贪腐蠹虫,更会败坏社会风气,影响政治生态。党员干部要管好自己和家属子女的生活圈、交往圈,不留死角、不漏盲区,以高度的警惕心防止被身边人“围猎”,杜绝歪风邪气从“外围”破门而入,让廉洁家风成为廉洁自律的守门员、警卫员、消防员。

要守住“慎微”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多积尺寸之功。“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巴豆虽小坏肠胃,酒杯不深淹死人”。古今官场上的腐败分子,大多都是起先比较谨慎,或在推杯换盏中放松了警惕,或在小恩小惠面前丢掉了原则,或在轻歌曼舞中丧失了人格。然而,涓流不止,溪壑成灾,哪怕一处防线放松,一个口子打开,贪念的潮水就会逐步漫进,最终骑虎难下,一步步地走向犯罪的深渊。党员干部要牢记“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古训,坚持严格要求家庭成员“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正心明道,防微杜渐,决不越雷池一步,从小事小节上、在一点一滴中夯实筑强抗腐防变中家庭这个前沿阵地。

国无廉不安,家无廉不宁。清廉家风远比万贯家财来得可贵,各级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家风独特的作用,廉以律己、廉以持家,培育家庭的浩然正气、涵养家族的廉洁文化,在清正的家庭氛围中增强不想腐的自觉,筑牢不想腐的堤坝,始终保持共产党人革命家庭的清廉气节和政治本色。

猜你喜欢
杨震传家宝亲属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杨震两袖清风
红色“传家宝”
English Abstracts
狗也怕醉汉
提升服务是经销商的“传家宝”
忠厚是可贵的传家宝
传家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