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模档案管理的思考

2019-12-16 05:09栾明
山东档案 2019年5期
关键词:潍坊劳模档案管理

文·栾明

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优秀代表,是在创造社会历史中发挥正能量、起到榜样作用、引领社会进步的楷模,是创造历史的引跑者。他们以其崇高的精神和坚忍不拔、奋发向上的力量,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代表了社会先进的力量。劳模档案是其本人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图文、视频、音频等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具有非常重要的保存和利用价值、史料价值,可供后人借鉴、学习。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同时也为先模人物彪炳史册,2017年底,潍坊市总工会启动《潍坊劳模影像志》的编纂工作,笔者作为奎文区总工会生产保护部的工作人员,有幸参加了这一工作。在一年多的《潍坊劳模影像志》编纂工作中,通过对劳模档案的查阅、资料的征集、整理,思考了一些提升劳模档案收集整理效率的方法。

一、问题的提出

《潍坊劳模影像志》共收录3200余人,涉及新中国成立后潍坊地区的全国、山东省和潍坊市三级劳模,原计划于2018年五一前出版发行。随着工作的推进,困难超出预计。近70年来,有的劳模调出潍坊,有的劳模去世,不少劳模失去联系,特别是部分劳模档案遗失。为达到所有受表彰的潍坊劳模全部收入志书的要求,潍坊市总工会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开展寻找劳模活动,在全市掀起寻找失联劳模的热潮。经过一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最终与193名失联劳模的后人建立了联系,补齐相关档案材料。

新中国成立以来,潍坊市奎文区共有全国、省级、市级劳模102人,其中在世的91人,档案比较全的96人。对于这些人我们认真进行了核查,整理资料,但有6人失去联系而且档案不全。其中3人比较有代表性。其一,王寿芝,1906年生人,潍坊信丰染厂技师,1951年2月出席山东省工农兵劳动模范大会,被山东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信丰染厂在解放前是有名的大厂,笔者通过潍坊文史资料查到他的原籍,通过原籍村委会提供的线索找到其孙子,补充完善其信息,借到其唯一一张存世的1951年出席表彰大会的照片。其二,郭福禄,潍坊廿里堡公社第一机械厂工人,1959年3月出席山省社会主义建设工业、基建、交通积极分子大会,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1976年起失联。仅凭这68字的信息,我们开启了大海捞针式的寻找劳模之程,经过半个多月的努力,遍寻廿里堡街道周边近十个郭姓村庄,三次拜访同是机械行业的70多岁的老厂长,最终打听到老厂长与他的老同事在电话里交谈时,提及当年廿里堡要比现在的地域大的多,包括现在的广文街道辖区。顺着这个思路,终于找到了在“文革”期间就已经改名且已故的郭福禄的家人。借来了其照片,并根据子女口述的信息补充完善了其档案,使得原只有姓名和单位信息的劳模一下子高大丰满起来。其三,史海先,1966年粮食系统的山东省劳模,因粮食系统的档案管理相对完善,很快就查到其年轻时档案,虽年代比较久远,但也很快通过档案信息找到其子女。

劳模档案真实地记录一个人、一段事,具有时代印记,劳模的事迹感动着许多人,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劳模对历史发展和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档案管理规范,管理方法得当,其他工作开展起来也就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二、问题的现实性

(一)部分企业对档案重视程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高速增长,各种经济呈现百花齐放、百舸争流的状态,一些企业主片面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而忽视了其他,特别是一些民营小企业,对档案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因为员工流动频繁,单位人员流动较快,企业认为档案工作可有可无,不想在员工个人资料方面花费更多精力,不会留存先进工人的相关资料。二是企业以追求经济利益为最终目的,错误地认为档案既不能产生经济效益,还要增加投入,于是不再设档案管理岗位,员工人事档案一般委托机构代管。

(二)档案管理人员业务能力较弱

部分单位虽有档案管理人员,但没有经过专业的档案工作业务培训,不熟悉档案管理要求,对档案材料的收集、整理、归档、装订等业务太生疏。有些档案管理人员身兼数职,档案收集意识淡薄,认为档案管理就是把材料放入档案盒,并没有及时整理归档,这严重影响了一个单位的档案管理水平。

(三)劳模档案后期管理缺乏规范

现阶段,在劳模评选初期会形成一些基础材料,如审批表、人物事迹等,这些都属于档案的范畴,但在后期管理中存在借阅不归还的状况,再加之有些工会负责劳模档案的人员调动等原因,导致劳模档案缺失;再就是对劳模的管理需要动态化,后期工作不跟进,就容易中断联系,不掌握最新动态。

三、问题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要制度先行,规范引路。按照全总的要求,各级工会要建立起完整的劳模档案管理制度。首先,制度要体现合理性、科学性,符合工会工作特点和档案管理实际,以更好地适应工会劳模档案管理的需要。其次,制度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要方便实用、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以便更好地发挥指导和规范作用。再次,坚持制度执行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对劳模评选十分重视,而对劳模档案的管理却不认真严肃。各级各部门尤其是劳模所在单位要严格劳模管理制度,在贯彻落实管理制度中,要做到有功必赏、有过必罚,充分体现制度的权威性。

(二)丰富档案管理手段方法

信息化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需尽可能地运用科技新成果和管理新手段,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以尽快实现档案信息化管理。一是注重原始资料的留存。不管是在这次《潍坊劳模影像志》编纂还是日常劳模管理服务工作中,留存下来的劳模表彰名册、登记表等都是摸清劳模底子、顺利开展工作的基础,劳模数量弄不清,人员身份摸不准,其他工作都无从谈起。《潍坊劳模影像志》编纂工作之初,用了一个月时间反复核对、多方查找资料,确定每年受表彰的劳模名单,保证了志书的真实性、准确性。二是在征集、留存劳模档案过程中,要将口述内容、视频拍摄与征集工作结合起来,对口述资料进行有目的地整理和加工,对所想要了解的内容进行引导性采访和针对性记录,并进行言语、文字、图像的加工润色,从而使口述档案更加贴近历史,还原历史。三是注重建立电子档案。纸质档案越积越多,存放空间有限,许多年代久远的档案查阅起来很困难,也会受潮泛黄。探索对劳模原始登记表等纸质档案进行扫描留存电子版,避免了纸质档案因时间久、保存不当出现的遗失、损坏的情况,同时也方便了日常管理查阅。

(三)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素质

劳模档案管理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管理档案的人员素质。要制定专人负责劳模档案的管理制度,因为劳模管理服务工作政策性强,需要在长期工作中熟悉劳模情况、总结规律方法,具有很强的接续性。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及时掌握劳模的升职、退休等情况,使劳模档案更加齐全、完整,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实用。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工作,做好劳模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是十分有必要的。负责劳模档案管理的人员要以增强服务意识为总抓手,做到脑勤、手勤、腿勤,对劳模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及时更新劳模的电子档案,在建立规范的传统纸质档案的基础上,为每一名劳模在网络上建立云档案。做到线上线下同步管理、同步更新,同时做好网络保密工作。

通过这次编纂劳模志的工作,潍坊市奎文区总工会将继续加大劳模档案管理的工作力度,对劳模实行动态管理,积极探索和创新档案现代管理模式,为更好的展现和宣传好劳模精神发挥出积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潍坊劳模档案管理
动物“劳模”竞选
陕甘宁边区的劳模运动
关于企业档案管理体制改革的探讨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的难点及对策实践
“劳模村”里的幸福密码
档案管理模式改革在医院档案管理中的运用
“筝”艳潍坊四月天
四月春光看潍坊——潍坊“三大盛会”侧记
风筝之都潍坊
加强工程项目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