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滇公路周览团”云南行程概述

2019-12-16 08:31黄建红
云南档案 2019年1期
关键词:曲靖贵阳昆明

■ 黄建红

一、“京滇公路”贯通前云南与内地间的道路交通

由于山高路远,中原地区与云南之间的交通一直被视为天险与畏途,虽然有五尺道、蜀身毒道、零关道、西夷道、博南山道等路线连接,但沿途充满了艰难险阻,只能依靠步行和骡马,不但耗时耗力,开凿道路及身处旅途中的人,甚至需冒着生命危险。汉代,有感于云南地区闭塞阻隔,以及交通开发的艰难,在修筑保山到大理永平之间的博南山道时,人们作歌哀叹:“汉德广,开不宾。渡博南,越兰津;渡澜沧,为他人。”这首《博南歌》短短数语,一叹三咏,筑路和行旅的艰辛悲壮一览无疑。

明朝,杨慎因“大礼议”事件被从京都谪戍云南永昌(今保山),作《滇程记》记述行程。《滇程记》开篇介绍了当时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三条路线:第一条为“姚嶲道”,从四川会川渡过金沙江,进入云南楚雄地区;第二条为“西道”,经四川泸州,过永宁、赤水,进入曲靖地区;第三条为“东道”,经贵州贵阳、安顺、普安,进入曲靖地区,以贵州贵阳和云南昆明作为起止点,“东道”又被称为“昆明贵阳道”。杨慎戍滇,走的就是较为便捷的“东道”。

云南与贵州山水相连,繁衍生息于这里的人们自古以来就有频繁的交流,从云南去往中原腹地及北方地区,贵州是重要的必由之路。在各个历史时期,滇黔之间的道路建设都未曾停滞过,可惜限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两地间的交通长期处在较低的水平。

元朝将云南纳入版图之后,将在全国施行的“站赤”(驿路、驿站及相关制度)也普及到了云南。“站赤”设专门机构管理,并配备军人保护,其功能主要有三项:一是通达边情,布宣号令;二是为“四方往来之使”及行旅者提供食宿;三是运送政府及军队的辎重物资。

元代,云南昆明至贵州贵阳开辟了畅通无阻、管理有序的驿路——昆明贵阳道,从昆明出发,经滇阳驿、板桥驿、杨林、易隆、马龙、沾益、曲靖、平彝(今富源)进入贵州境,经亦资孔到普安,经安顺至贵阳,该路线继续向内地延伸,即普安通湖广道,可通往中原及北方地区。

明朝与清朝,也大体延续了元朝的“站赤”制度。元明清三代,云南与贵州间的驿站虽有所调整,但路线大致是固定的,是当时中原地区进入云南的主要通道,亦是带有官方性质的驿路。杨慎戍滇是政治事件,选择的是昆明贵阳道。《滇程记》记载,杨慎从贵州贵阳到云南昆明,一共走了17程。

在清代,昆明贵阳道设驿站23个,路程计940里,从昆明到贵阳,路程需20余天。

二、“京滇公路”南段“滇黔公路”的建设

昆明贵阳道是驿路,虽然通达无阻,但只能步行或乘坐骡马,与现代意义的公路有天壤之别。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辛亥革命以后,中华大地才开始有了公路建设的雏形。

由于地形复杂,经济落后,边疆公路建设困难重重,但云南的主政者深知公路建设的重要意义,仍然决定迎难而上。龙云认为:“修通边地公路,比之内地其困难要十倍。但边地关系国防,关系资源,非修不可。”1929年,云南省拟定并开始逐步实施全省公路修筑计划,提出“四干道”概念。

云南“四干道”之一即“滇东干道”,路线基本沿袭之前的昆明贵州驿道。云南境内,由昆明经嵩明、寻甸、马龙境、曲靖、沾益,以达富源,是滇黔交通要道。1929年1月,滇东干道从昆明开始勘测,为保证工程进度,一边测量一边施工,昆明到曲靖间的159.7公里土路基,由沿线各县派工修筑。1932年,土路修通至曲靖县城,次年,由昆明东站铺泥结碎石路面至寻甸与嵩明交界处的古城。

曲靖经沾益天生桥至富源县城的路线计70.3公里,1929年秋天开始测量,测量完毕后,由曲靖、沾益、富源各县出民工修筑各自县境内的路基与桥涵,1933年2月,曲靖至沾益天生桥通车。随后几年,昆平段(昆明至平彝,即富源县)段修筑完成。1937年全面抗战开始前夕,昆平段自滇黔交界处的胜境关,经小街子、亦资孔、华家囤、大水沟、刘官囤,延修至贵州盘县,至此,滇黔公路宣告畅通。云南与贵州间的交通状况大幅改善,行程也有所缩短。

作为“京滇公路”建设的最南段工程,滇黔公路的修筑完成,标志着南京到云南之间的公路全线贯通,云南第一次修通了与国内交通的公路。京滇公路全长2974公里,《海外通讯》评价它是当时中国“东部与西南联络公路之唯一干线,于政治、国防、军事、经济、文化、交通上,均有极重要之关系。”

滇黔公路既是云南、贵州之间的区域性道路,也是全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云南省会昆明沿滇黔公路出发,到达贵州后,经之前已有公路连通的贵州、湖南、江西、安徽,可以通达当时的首府南京,交通状况较历史时期实现了巨大的改善。

三、京滇公路周览团概况

1935年前后,日本侵略者步步相逼,抗战形式愈加严峻,国民政府确定了建设西南为抗日后方根据地的国防战略。京滇公路的建设,作用即在于“打通西南,开发西南之先声”。为实现这一目的,滇黔公路尚在施工期间,中央政府就在策划“京滇公路周览团”,计划对京滇公路全程进行考察、周览。周览团意在推行“统一救国”,《京滇公路周览会报告书》指出,通过京滇公路及周览团的活动,可以“使中央与西南一脉相通,一旦战事发生,东南国防吃紧,西南大军即可迅捷开赴前方捍卫疆土。”

1936年9月21日,国民政府行政院发起组织京滇公路周览团,由行政院秘书长翁文灏具体负责。10月1日,翁文灏召集军事委员会、全国经济委员会、实业部、铁道部、财政部、内政部等相关部门,以及江苏、江西、湖南、浙江、贵州、湖南、上海、南京等各省市政府代表,对组建周览团事宜进行会商,草拟了《京滇公路周览会办法》。《办法》规定了周览会的去程、回程、团员组成、车辆及经费,并要求各省市整理沿途交通,成立筹备委员会,筹办各项事宜,包括编纂省情材料、准备物资、安排食宿、组织欢迎、拟定行程、修整公路、改善治安等。

云南是京滇公路的终点站,对周览活动格外重视,较早开始各项筹备工作,1936年12月,云南成立京滇公路周览筹备会云南省分会,卢汉担任主任,张邦翰担任副主任。

经过数次会商,1937年3月底,周览团的组织和京滇公路沿线各地的筹备工作大体完成,核定团员108人,职员、司机、勤务等72人,共计180人,中央监察委员委员褚民谊任团长,卫生署海港检疫处处长伍连德任副团长。周览团的成员经过精挑细选,由政界、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等精英人士担任,《时事月报》撰文评论周览团“人才济济,专家学者无所不包”。

周览团制定了详细的考察计划,为实现开发边疆实业、促进公路建设的计划,团员细分为国防、内政、经济、土地、教育、交通、工业、农矿、水利、司法10个组。各考察组对沿途各省市的相关事业进行了详细考察,撰写了考察报告和发展方案呈报中央,为中央制定政策提供资政依据。

四、京滇公路周览团的云南行程及活动

京滇公路全线贯通以后,1937年4月5日,由180人近20辆汽车组成的“京滇公路周览团”从南京出发,沿着京滇公路前行,经安徽、江西,湖南,于4月23日抵达贵州省贵阳市。云南十分重视周览活动,省政府提前做好了周密的准备工作,并专程派代表提前赶到贵州,等候周览团的到来。4月26日,周览团从贵阳出发,经安顺、安南、盘县,于28日到达贵州、云南交界处,云南组织了欢迎团,提前在曲靖胜境关迎接周览团。周览团进入富源县用午饭,富源县的接待十分用心,官方用松树枝搭建松棚作为用餐地,棚上点缀纸花,地上铺满青色的松针,令周览团成员耳目一新,赞叹环境“宛若琉璃世界,清爽畅怀”。晚上八点,周览团抵达曲靖,当地专门举行“提灯大会”欢迎周览团,万余人夹道欢迎,街市沿途张灯结彩。随行的《申报》记者在报道中写道:“全城辉煌,为曲靖空前盛况”。

4月29日下午,经过24天长途跋涉,周览团抵达此行终点昆明。

云南人民热切关注着周览团的动态,4月29日,周览团抵达昆明时,龙云率各界人士结队郊迎三公里,在古幢公园举行欢迎仪式,欢迎队伍从城外直到城内周览团住所。“欢迎之盛况,实属空前,远胜周览团所经各省”(达生《京滇公路周览团到昆明》)。

4月30日,云南举行盛大的欢迎大会,龙云出席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为了让周览团更加深入地了解省情,龙云盛情邀请团员延长在昆明的周览时间,经报请中央同意,周览团决定将在昆明的时间延长两天。

5月1日,周览团正式开始在云南的周览。翠湖每天放映宣传影片《今日之中国》,为让周览团成员感受云南文化,昆明举办了书画文物展览。周览团成员在云南大学等地发表演说,并应邀参加阅兵典礼。5月2日,云南民众团体设宴迎接周览团,学术团体也参与其中,大家进行了学术交流。5月3日,周览团成员游览昆明城及周边名胜古迹。

鉴于滇越铁路对云南、对中国的重要作用,4月5日至6日,褚民谊团长率队参观滇越铁路,沿铁路线南行,考察了河口,法国驻云南代表前往河口欢迎周览团,并进行交流。在云南期间,周览团还会见了法国、英国、美国、日本等各国驻滇领事。5月6日,龙云接见周览团成员,并一同检阅了滇省童子军,褚团长也从河口赶回昆明,参加了检阅。5月7日,周览团离开昆明,龙云率其他主要军政首脑相送。次日,周览团一行离开云南省境。

五、京滇公路及周览团对云南的重大意义

京滇公路的贯通,大幅度改善了云南去往内陆的交通状况,不但全程可通行汽车,行程也大幅度缩短。周览团团长褚民谊在总结周览团行程,向中央政府作汇报时指出:“周览团……计共走了24天,这24天之中,是连停留游览的日子计算,若把这些停留游览的日子出去,实际上只走106小时。若平均每天走10小时,10天半就可到达,这还是照我们所乘成队的大客车速度比较低缓而言,若是改用小汽车单行,一定还要快得多,不必要十天半,大概七八天可以到达。”

京滇公路周览是当时的重大事件,在全国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影响力。为迎接周览团的到来,在周览团出发之前,沿途的安徽、江西、湖南、贵州、云南各省均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组织专家学者汇编省情,以便团员提前了解京滇公路沿线各省概况。云南的省情汇编取名《云南概览》,依次介绍了云南的沿革、地理、党务、民政、财政、建设、教育、盐务、金融币制、军事、艺术、金石、名胜古迹、昆明市政等情况。《云南概览》由省主席龙云作序,他在序言中直陈了云南交通、文化、民生的困境:“滇处中国之西南隅,交通阻滞,文化晚开,地多山岭,生产微薄,民力凋敝”。同时,龙云也盛赞京滇公路对中国西南地区的重大意义,认为:“京滇公路完成,开西南交通史志新纪元”。

京滇公路贯通之前,许多人都把云南视为畏途,是蛮荒之地和瘴疠之乡,京滇公路的贯通以及周览团的考察,大幅度改变了这种认知。团员王世圻在发表于《交通月刊》的《京滇公路周览纪要》中感慨道:“昔日隔绝几同化外之滇黔,今已旦夕往返;昔日在家千日好,出门万般难之谣,今当改咏旅行乐矣。”

在任何时代,交通建设都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有着密切关联,京滇公路的贯通,更是增强了国民凝聚力,把西南边疆与内地紧密地连在了一起——这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周览团的主要目的,周览团团长褚民谊在云南昆明接受新闻界采访时,表示希望通过周览,让国人知晓“中国是整个的”,强调国家“所以分为中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者,实因山川河流之隔绝,交通不便所致。”认为云南、贵州“实为西南屏藩,如果交通不便,非特云贵不利,即整个国家,亦蒙不利。”褚民谊指出云南区位优势明显,如果解决了交通建设的瓶颈,“将来的公路更比现在好了,则云南将成为四通八达之区”。

在为周览团举行的欢迎大会上,龙云盛赞京滇公路的重要意义:“自今而后,我中央政府对于一切政令的推行,地方事业的开发,我国文化的传播沟通,必因此大为便利。不特此也,就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亦必因此愈加密切。全国统一,实行完成,增加人民的福利,改进国家观念,民族复兴,根基于此。这真足以使我们对国家的前途抱无限乐观了。”云南一直致力于工业化建设,但限于人力物力财力,困难重重,在欢迎周览团大会的讲话中,龙云淳淳叮嘱周览团成员,请他们返回南京后,恳请中央帮助云南实现工业区建设。

时光荏苒,1978年,中华大地迎来了改革开放,全国经济社会建设步入快车道,云南交通建设也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高速公路通达四方。八十余年前,京滇公路周览团团长褚民谊预言,交通建设达到一定程度后,云南将成为“四通八达之区”。如今,站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的这一历史性时刻来回顾八十余年前的京滇公路建设及周览团云南行程,可以说,褚团长的预言已经完全实现。

猜你喜欢
曲靖贵阳昆明
昆明理工大学
雪中昆明 一梦千年
高速通到我的家
找朋友
昊龙集团·曲靖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昊龙集团·曲靖重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蒋正永
쿤밍(昆明)에 로봇이근무하는 주차장 등장
贵阳城乡“三变”了不得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