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浅析

2019-12-16 13:02张乂方
黄河之声 2019年9期
关键词:古筝曲古筝右手

张乂方

(贵州省镇远县文化馆,贵州 镇远 557700)

古筝的发展源远流长,随着世界文明的发展与影响,古筝也愈来愈深受人们的青眯,遍及规模也愈来愈广,随着历史不息的变迁,古筝曲也为当代艺术发展奉献着它的力量,区别于传统筝曲,现代筝曲创新了创作的方式,改变演奏形式以及增强文化内涵等,实现了质的提升。本文将针对传统和现代筝曲的特征,浅析其中的关联与差异,得出传统筝曲得以继承与发扬,现代筝曲也正在向良好的方向发展,并提出自身观点,在承继和发展传统筝曲的基础上,现代筝曲的发展问题也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也只有持续改善,才能推动古筝的向前发展。

一、中国筝曲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概况

近年来,古筝的演奏技巧在持续加强,并日趋于成熟,这以左手替代右手部分演奏,使其音符的表现力大为增强,也符合筝曲风格不一的要求。此外,站在全世界,考虑到音乐发展的趋势变化,传统筝曲将跳出狭小的空间,凭着其丰富的音乐表现力和艺术塑造性,可以最大化地满足受众的需求,同时为艺术家提供了更大的舞台施展自身才华。此外,不同文化的交融和碰撞,如民族历史和现代艺术、东方和西方等,将为作曲家们创作优秀的筝曲作品。

在和声、旋律、节奏等不同的乐段,现代筝曲都与传统筝曲有很大的区别,但同时又符合新时代古筝曲发展的特征。目前,随着筝曲的普及程度增大,筝曲被西化的趋势日趋增强。从古筝曲的乐曲创作、表演方式、文化背景等方面,现代筝曲的表现特征将越加鲜明,表现形式也更为多变。

综上所述,浅析传统筝曲和现代筝曲的异同,不仅有助于传统民族文化的传承,也能够在某些程度上促进古筝曲的持续发展。无论在调式调性、旋律织体、节奏还是音色等方面,现代筝曲均能够展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并在演奏过程中表现出艺术家自身的个性特征,为今后古筝曲的创作和演奏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的对比

(一)创作风格对比

1、传统筝曲创作风格

在对民间景色的描写与抒情上,这类乐曲能给予听众身临其境的感触,如《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古筝曲就能充分的描绘出一幅幅优美景色,其中《高山流水》就绘画出了巍巍高山,云雾弥漫,飘忽无定和流水潺潺的情景,又抒发了偶遇知音的感慨之情,音乐充满着热情,使人回味无穷。在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姜女泪》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主人公不远千里的寻夫故事向我们展现了一位不屈不挠、坚强不屈的女性形象,同时也表现了对丈夫深深的爱,戳中无数人的泪点。

2、现代筝曲创作风格

较为典型的是《夜深沉》,这曲时而激昂,时而幽怨,仿佛能让我们聆听到在四面楚歌时,西楚霸王悲壮的脚步和虞姬舞剑的曼妙,一幅英雄气短和柔情万千融合的画面已在眼前缓缓放映。在历史怀古上,更多的采用协奏曲的演奏形式,例如古筝与钢琴的协奏曲《临安遗恨》,曲子创作以《满江红》为基础,同时选取岳飞遇害的历史为背景,将岳飞在临行前对于家人的怀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其中还夹杂着对于奸臣的厌恶和斥责。这首值得回味的古筝作品,不仅抒发了情感,又巧妙的将历史故事融入其中,留给听众深深的怀念与思考,它凭借着古筝深沉、柔美的音色和演奏者真挚情感的表现,再配上钢琴伴奏,这幅感人的历史画卷似乎映入眼帘。

(二)演奏技法对比

1、传统筝曲演奏技法

对于传统筝曲而言,虽然存在一定的地区差异,可是演奏技巧大多是“右手弹奏,左手按揉”为特征,右手传统技法主要是指大、中、食三指的运用,不论是托、劈、勾、剔、抹、挑,还是撮、轮、摇等诸多技法,其核心原则是以大指为轴心,五声音列八度内的勾搭技法为特点的技法规律,即左手以润饰为主,取音为辅,右手以取音为主,润饰为辅,这种“音”“韵”结合的传统技法,使得多音并置和五声音阶排列的古筝,在表现传统筝曲时得心应手,构成了传统筝曲美妙动听的音色,华丽委婉的音乐和行云流水的意境。

2、现代筝曲演奏技法

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筝音乐广泛运用和吸收了其他乐器的技巧,丰富了自己的表达方式,从用双手演奏到用特殊的声音演奏,从五七音阶的排列到特殊音阶的排列,表演大大的被丰富了。“指序弹法”使弹弦的手指不局限于右手的大、中、食二指,而是双手的十个手指,强调指功能和手指的独立性,左手不再是传统筝曲中单一的只为右手加花,它也有了自己的表现方式,有属于自己的旋律线,《黔中赋》就是其中之一,左手疾速不间断的三连音旋律肢体,展现了水流的各种形态,看似单音的节奏型,却包含了旋律线条在里面,使之与右手的歌唱性旋律充沛的配合,迸发出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其次右手大指的单一摇指,发展成为多指摇,如八度摇、双指摇、扫摇、扣摇、多指扫摇等,都是建立在大指悬摇的基础上,利用手腕的灵活,大指和食指、中指快速的劈托与抹挑,形成有声有声的旋律布局。左手悬摇是古筝在左手演奏上的另一个创新。悬摇一般作为演奏复调音乐,使音乐肢体更加丰富,让听众在听觉上感受到新的震撼力,例如《云岭音画》的左手悬摇片段,很大程度实现了现代筝曲的演奏技法的创新。

三、中国筝曲从传统到现代发展的思考

(一)现代筝曲对传统筝曲的继承与发展

1、演奏技法继承与发展

不论现代筝曲的演奏技法再怎样不时的进行创新,但很多都还是在传统筝曲的演奏技法上衍变而成的。例如《浏阳河》就运用了传统技法的“快四点”,构成了一个小快板,将主旋律再现,表现出了人民热情愉悦的场景。《将军令》则很好的发挥了“勾、托、抹、托”的指法的运用,向观众传达了一幅士兵极速前进的画面,通过振奋人心的演奏表达了士兵英雄的气概。因为右手摇指打下的扎实基础,扫摇也应运而生,《战台风》就运用扫摇表现出了码头工人顽强不屈与台风搏斗的艰险场景,渲染了紧张的气氛。左手在现代筝曲中,不仅需要掌握好传统筝曲中的按、滑、颤、揉、吟,还需要如右手一样的演奏技法,左手可以说是身兼数职。

随着时代的变化,很多新颖的演奏技法也不断被开发出来,左右手演奏技法只是其一,除此之外,还有“掌击琴弦低音区”的技法,使乐曲更加丰富多样。不仅如此,刮奏琴码左侧无效音区还会在很多时候被用于筝曲当中。除此之外,还有通过左右手共同配合演奏形成的泛音技巧,让音乐不会太空洞,这一技巧在《长相思》也得到了较很好地体现,左手泛音与右手旋律的卡农,似乎是朋友之间的窃窃私语。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清楚地能够发现,这些在演奏技法上的创新技法都是建立在传统之上的,并不是无意义的大篇幅拍板、只顾炫技无内在不注重表达感情的技法等。

2、定弦的继承与发展

人工调式定弦虽然在现代筝曲中比较常见,但都是根据传统五声阶级发展而来的,“筝韵”大多体现在左手按滑的上下过程,比如在传统潮州筝曲中的重六调、轻六调、活三五调等多种民间调性甲的微降Si微升fa都是以左手按压弦取得,试想如果能在特殊定弦中加入类似于微分音的微降Si微升fa,既可使左手解放出来,保留“筝韵”,又可使左手参与取音,增强和声织体,即可达到两全其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特殊的定弦手法,它们都是作曲家努力尝试传承和发展之道的智慧结晶,对于古筝创作至关重要,如同绘画用的纸和笔,能否画出色彩斑斓的画面很大程度取决于特殊定弦中音与音之间的微妙关系。当代古筝新创定弦手法虽然只是筝乐作品创新和探索表现手法之其一,但它的广泛运用却引领筝乐创作领域的重大变革,翻开筝乐创作走向繁荣的新篇章,未来的古筝特殊定弦创作手法将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多种多样的五声调性、无调性以及微分音等等特殊定弦创作手法还会有更多可开发、可持续发展的广阔空间

(二)筝曲的创新与思考

在将传统和现代筝曲进行创作特色、演奏技法等方面对比后,可以发现现代筝曲在各个方面都是在传统筝曲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弥补了传统筝曲在音乐表现力上的局限。使听众能有一场新的听觉盛宴,不规则的节奏、多变的节拍、丰富的演奏技法、无调性的旋律,都能在现代筝曲中得到充分的体现。因此我们在很多的现代筝曲中,也不难发现很多作曲家将传统筝曲的五声调式做了一定的调整。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曲家目的也有所不同,有的作曲家是为了适应乐曲的情绪、或契合特定地区音乐的性格特征;有一部分则是希望可以在语言等方面有所建树,等等。另一方面,一些作曲家则是在过分强调创新的途中迷失了自我和筝曲本身所表达的初衷背道而驰,一心炫技。古筝之所以深受广大人的喜爱,恰是因为它特别的韵味。例如《渔舟唱晚》、《山丹丹开花红艳艳》、《汉江韵》等典型的曲目,就因为其优美的旋律深得广大观众喜爱。

除此之外,也有许多优秀的现代筝曲,很好的保留了我国民族音乐的风格,充分的体现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色。《临安遗恨》、《夜深沉》、《如是》等古筝曲就适度的进行创新,在民族传统特征的基础上创作出了与时俱进的音乐作品。

四、结语

古筝是我国传统的乐器之一,集中体现着中国音乐家的智慧结晶。通过研究传统筝曲与现代筝曲的异同,让我们更好的了解古筝曲的传统韵味与创新发展,也充分的掌握了其技法、风格等特征。对于古筝曲的继承与创新,应该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继承传统不是目标,而是为了更好的发展。所以,筝曲如果一味的继承、必定就会裹足不前,而一味的只为创新,必定也会失去古筝的魅力。创新是继承的延续,继承是创新的根基,只有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发展传统音乐,才能让筝曲的创作更上一层楼。

猜你喜欢
古筝曲古筝右手
第一次上台表演古筝
左手和右手
遇见古筝,置身竹海
左手和右手
湖湘风格古筝曲的传承与创新研究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浅谈古筝曲《晓雾》的演奏特点及创作风格
第一次弹古筝
古筝协奏曲的和声技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