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不同术式治疗对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

2019-12-16 08:11郭慧梅冯文栋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31期
关键词:子宫切除术卵巢功能子宫肌瘤剔除术

郭慧梅 冯文栋

【摘要】 目的 探讨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不同术式治疗对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方法 60例

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 根据术式不同分为A组和B组, 各30例。A组行子宫切除术, B组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黄体生成素(LH)、抗苗勒管激素(AMH)、雌二醇(E2)、更年期临床症状调查表(Kupperman)评分及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结果 术后3、6个月, A组的AMH分别为(2.19±2.23)、(2.78±2.12)ng/ml, 均低于术前的(3.95±2.31)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 A组的FSH(9.85±2.11)mIU/ml高于术前的(7.88±3.10)mIU/ml, LH、E2分别为(7.38±3.07)mIU/ml、(90.77±10.11)pg/ml均低于术前的(8.68±3.04)mIU/ml、(110.51±10.70)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AMH分别为(3.85±2.31)、(3.90±2.11)ng/ml水平均高于A组的(2.19±2.23)、(2.78±2.12)n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的FSH(7.83±3.08)mIU/ml低于A组的(9.85±2.11)mIU/ml, 而LH、E2分别为(8.73±1.90)mIU/ml、(110.59±10.37)pg/ml均高于A组的(7.38±3.07)mIU/ml、(90.77±10.11)pg/m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术后3、6个月的Kupperman 评分、SAS 评分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的Kupperman 评分分别为(8.78±3.85)、(5.54±2.42)分, 均低于A组的(11.56±4.89)、(7.72±2.33)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的SAS评分分别为(19.78±7.59)、(12.54±6.42)分, 均低于A组的(28.56±7.68)、(18.75±6.43)分,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无明显影响, 比子宫切除术更具应用优势;相比于FSH、E2、LH, AMH 評估卵巢功能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关键词】 子宫肌瘤;卵巢功能;绝经过渡期;子宫切除术;子宫肌瘤剔除术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1.024

子宫肌瘤是一种发病于女性生殖系统的常见良性细胞瘤, 好发于女性绝经过渡期。该病主要症状为腹部包块、子宫出血、疼痛等, 是引发不孕与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1]。截止目前, 临床对子宫肌瘤仍倾向于手术治疗, 目的在于通过手术去除肌瘤、解除威胁患者健康的症状。有研究指出[2],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可能对卵巢储备功能产生不同的影响。为探究不同术式对绝经过渡期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 本次研究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期间本院收治的绝境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月~2018年3月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绝境过渡期子宫肌瘤患者, 根据术式不同分组将其分为A组和B组, 每组30例。A组年龄27~47岁, 平均年龄(32.31±4.90)岁;肌瘤数2~5个, 平均肌瘤数(3.8±1.1)个。B组年龄26~48岁, 平均年龄(32.52±5.17)岁;肌瘤数3~6个, 平均肌瘤数(3.9±1.0)个。两组年龄、肌瘤数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 2. 1 纳入标准[3] ①符合《妇产科学》(第8版)相关诊断标准者;②经病史调查、B超检查及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子宫肌瘤者;③年龄41~50岁, 就诊时未绝经者;④术前3个月未服用过米非司酮等影响卵巢功能的药物;⑤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 2. 2 排除标准[4] ①存在手术禁忌证者;②术中同时行单侧或双侧卵巢移位、卵巢电灼及卵巢切除等手术者;③术后病理诊断合并恶性肿瘤者;④术后石蜡病理确诊为非子宫肌瘤者;⑤术后需使用雌激素、孕激素治疗者;⑥有放化疗病史者;⑦中途失访者。

1. 3 手术方法

1. 3. 1 A组 行子宫切除术(包括全子宫切除术与子宫次全切除术)。于腹式或腹腔镜下操作, 直视下紧贴子宫体依次离断输卵管、卵巢固有韧带、圆韧带达子宫峡部高度, 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可采用可吸收线套扎子宫颈外鞘及子宫血管, 旋切子宫体后取出, 全子宫切除术则下推膀胱, 离断子宫动静脉及骶主韧带, 在宫颈阴道交界处环形切开, 将全子宫切除后经阴道取出, 最后予以阴道残端缝合。

1. 3. 2 B组 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于腹式或腹腔镜、宫腔镜下操作, 直视下采用单极电针切开肌瘤包膜, 充分显露瘤体, 应用电凝或电铲将包膜分离, 牵拉取出肌瘤, 根据手术具体情况考虑是否再用可吸收缝线分层间断或连续缝合, 予以瘤腔封闭。若于宫腔镜下操作, 取出肌瘤后无需缝合。术后予子宫按摩、使用宫缩药物加强宫缩。

1. 4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的FSH、LH、AMH、E2, 水平、Kupperman评分(填写Kupperman 评分问卷调查表, 评分越高, 说明更年期症状越严重[5])、SAS评分评分越低说明心里状况越佳)。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前及3个月和6个月FSH、LH、AMH、E2水平比较 两组术前FSH、LH、AMH、E2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3、6个月的AMH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术后3个月FSH、LH、E2水平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后6个月FSH高于术前, LH、E2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AMH水平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后3个月的FSH低于A组, LH、E2均高于A组,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6个月的FSH低于A组, 而LH、E2均高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的AMH、FSH、LH、E2水平与术前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Kupperman 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Kupperman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Kupperman 评分均低于术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后3、6个月的Kupperman 评分均低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和6个月SAS评分比较 两组术前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6个月的SAS 评分均低于术前,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术后3、6个月的SAS评分低于A组,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困扰现代女性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 多发于35~50岁女性[6]。手术是子宫肌瘤的最佳治疗手段, 不同手术方式可能会打乱子宫和卵巢之间的分泌平衡, 影响患者卵巢功能[7]。本研究分析不同术式治疗绝经过渡期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的影响, 旨在为临床制定科学、合理及个体化的手术方案提供研究依据[8]。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A组术后3、6个月AMH低于术前(P<0.05), A组术后6个月FSH、LH、E2水平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宫肌瘤术后AMH的变化比FSH、LH、E2更早, 在评估卵巢功能方面比FSH、LH、E2更敏感。B组术后3、6个月AMH水平均高于A组, 术后6个月的FSH水平低于A组, LH、E2水平均高于A组, 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6个月的AMH、FSH、LH、E2水平分别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宫切除术会对患者卵巢功能造成影响, 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无明显影响。在更年期症状评价方面, B组术后3、6个月的Kupperman 评分低于A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子宫肌瘤剔除术可维持卵巢血供, 延缓卵巢功能衰退进程, 减少患者更年期症状。既往多忽视不同术式对术后心理狀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 两组术后3、6个月的SAS 评分均低于术前, B组术后3、6个月的SAS评分低于A组(P<0.05)。提示子宫全切术对患者术后心理状况影响较大, 由于切断了来源于子宫动脉的卵巢血供, 雌激素分泌明显减少, 使卵巢早衰, 患者性欲及性功能下降, 增加了患者性交恐惧感[5]。

综上所述,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女性卵巢功能及心理无明显影响, 比子宫切除术更具应用优势, 相比于FSH、E2、LH, AMH 评估卵巢功能具有更好的敏感性。

参考文献

[1] 梁珍萍, 胡玉玲. 子宫肌瘤手术治疗新进展. 当代医学, 2015(15):10-12.

[2] 莫凤媚, 丘映, 路天祥. 应用ROC曲线评估常用指标对卵巢储备功能的预测价值. 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26):4499-4502.

[3] 李曼, 温冬梅, 王伟佳, 等. AMH、FSH、LH、E2联合检测在不孕症患者卵巢储备功能中的预测价值.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7, 14(12):1729-1731.

[4] 林笑丹, 林以堂, 朱勇.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绝经过渡期女性患者卵巢功能、性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中国性科学, 2014(10):3-5.

[5] 胡路琴, 汪洪, 谢庆煌, 等. 子宫肌瘤不同术式对卵巢功能影响的研究. 中国实用医药, 2017, 12(29):23-25.

[6] 陈述琼, 蒋凤梅. 子宫肌瘤剔除术对卵巢功能、血清疼痛指标水平的影响及临床疗效分析. 中国妇幼保健, 2018, 33(16):3619-3623.

[7] 王亿. 不同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和围绝经症状影响分析. 山西医药杂志, 2015, 44(9):1038-1040.

[8] 李娟, 王永周. 绝经前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山西医药杂志, 2016, 45(10):1171-1173.

[收稿日期:2019-08-14]

猜你喜欢
子宫切除术卵巢功能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卵巢功能及其性功能的影响
探讨次全子宫切除术治疗子宫肌瘤对女性卵巢功能的影响
咪达唑仑与盐酸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全身麻醉恢复期影响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与开腹手术的临床疗效对比
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分析
研究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中应用双极电凝与缝合止血对卵巢功能影响
腹腔镜下阴腹联合子宫切除术的分析与应用
产科子宫切除术治疗产科出血的研究
剖宫产术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分析
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剖宫产同时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中的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