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利用考古发掘成果,将甲骨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2019-12-16 08:17刘一曼
语言战略研究 2019年6期
关键词:殷墟甲骨甲骨文

作者简介:刘一曼,女,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

我参与或主持了1973年和1991年两次殷墟甲骨文的发掘工作,这在研究甲骨文的领域中是很难得的机遇。考古给我提供了研究甲骨文的平台,在此我想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几点体会。

一、殷墟考古发掘将甲骨学研究推向新的阶段

殷墟考古出土甲骨文的历史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一是考古出土甲骨的科学性。120年来,殷墟甲骨已出土了约15万片,其中大多数是1928年前农民私掘出土,科学发掘的有35 000余片。私掘所得的甲骨,出土状况不明,且多属小片,大多数文字较少。考古发掘品,不仅可确知甲骨所出的具体地点、坑位、甲骨埋藏情况及同出的其他遗物等,还避免了鉴真辨伪的问题。

二是考古出土甲骨的集中性。1936年小屯北地YH127坑出土刻辞甲骨17 096片,卜甲就有17 088片,其中完整的刻辞卜甲有300余版。1973年小屯南地出土刻辞甲骨5335片,以卜骨为主,完整的刻辞卜骨有100多版。1991年花园庄东地H3坑出土甲骨1583片,有刻辞的689片,以大版的卜甲居多,完整的刻辭卜甲达300多版。数量如此之多的甲骨集中出土,为深入研究甲骨文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出土甲骨的丰富性。考古出土品中,常见大块的或完整的及文字较多的甲骨。1929年小屯出土了四版基本完整的有字卜甲,董作宾先生据此写了《大龟四版考释》,首创了“贞人说”。其后,又发表了《甲骨文断代研究例》,提出了甲骨文断代的五期分法与十项标准,使甲骨文研究进入了新阶段。

YH127坑甲骨涉及殷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参加整理的胡厚宣先生,据此坑甲骨资料并结合以前所出的卜辞,写出了《甲骨学商史论丛》初集、二集,提出了很多新的见解,对甲骨学与商史研究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小屯南地甲骨,内容丰富,为甲骨学和商史研究提供了又一批重要资料,而且出土时大多有可靠的地层关系,并与陶器共存,这对甲骨文断代与殷墟文化分期研究都有重要意义。

花园庄东地出土甲骨最大的特点是占卜主体不是王而是一位与王有血缘关系的高级贵族“子”。《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一书出版后,激发了学术界对甲骨学与商史研究、特别是对“非王卜辞”及商代家族形态深入研究的热潮。

总之,殷墟考古发掘为甲骨文研究提供了新材料、新思路、新视野和新成果。

二、甲骨学研究成果又促进了殷墟考古不断向前发展

120年来,在构建甲骨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的征程中,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学科体系。这些方面的学术成就,王宇信、具隆会《甲骨学发展120年》已进行了总结和回顾。我想强调的是,殷墟考古与甲骨学研究的关系非常密切,它们互相依存、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如殷墟文化分期的绝对年代确定、殷墟考古发现的许多重要遗迹遗物的年代和性质等考古学问题,都是依据甲骨文资料和甲骨学研究成果来探讨的。因此,应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这样定会取得更大收获。

三、应对学科发展要求,立足学术前沿,拓展研究领域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对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要确保有人做、有传承。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让我们倍感亲切。我们不能忘怀1928年到1937年主持殷墟考古及甲骨文发掘、整理的李济、董作宾、梁思永、郭宝钧、王湘、石璋如、高去寻、胡厚宣等学者。我们也不会忘记,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在殷墟进行考古发掘的老中青学者,以及他们辛勤发掘、踏实研究、开拓创新、追求真理的精神。

刘钊在《甲骨文研究的春天来了》一文中,提到新形势下甲骨文研究应该如何发展和提升的问题,我觉得很好。其中不少研究项目与我们收藏甲骨的单位和直面甲骨实物的人员有关。我们一定要继续做好殷墟遗址发掘,保护好珍贵的甲骨文物,发挥自身优势,将甲骨文研究提升到一个新阶段。

我深信,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推动下,未来的甲骨学研究,必定能创造新的辉煌!

猜你喜欢
殷墟甲骨甲骨文
甲骨传拓复文献 纸上墨香贯古今
字溯甲骨∙文承龙韵
殷商故都 甲骨之城
甲骨文文化展开展
甲骨整治研究综述
殷墟甲骨档案的历史价值评述
图说汉字
图说汉字
商代甲骨档案的农业研究价值
安阳洹北商城考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