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育未来 护“未”成长

2019-12-17 15:23李晨怡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施暴者法律心理

李晨怡

武汉市江夏区文化路小学,湖北武汉 430200

我们教师本该教给他们仁义谦让、善良节俭的中华美德,让他们受尽呵护与疼爱,成为快乐的小天使。他们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可这个社会对他们做了什么呢?从三鹿到“爆炸气球”,从虐童到“消毒灵”,这个社会对儿童的伤害从来没有停止过。

愤怒的控诉之后,不该是仿若一切都不曾发生过的平静。2015年11月1日,我国正式通过《刑法修正案九》将虐童罪纳入刑罚体系。但虐童事件仍未绝迹!

是的,直到今天,“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之类的话语仍不绝于耳,“孩子要打”的传统观念依然根植在许多人的思想之中。许多大人以及孩子对“虐待”这个词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大人们觉得小孩子犯了错就要罚,而不知事的孩子连虐待两个字都不会写,更别说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在很多争议的“虐童”事件中,施暴者常常会拿出“他太不听话”、“我心情不好,手重了些”、“我也是为他好”等话语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然而无论出于什么原因,孩子可以打不还手、骂不还口,但法律和社会绝不允许!虐童行为早已超过底线。

反思既往,在触犯刑法的教师接受到法律的制裁后,我们该做的,不应该是空洞的呐喊,而是防止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这一切的关键并不在于如何处置惩罚施暴者,如何安抚受伤的孩童,而是如何创造一个法制性的和谐环境。国家的立法部门要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同进执法部门要加大对幼儿园虐童事件的处罚力度;学校要加强教师队伍道德建设,安排一位心理辅导员给每一个上岗的新进教师进行专业的心理测试,对于测试不合格的教师,要对他们及时进行心理疏导;教师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个人素养,更要熟悉这几年国家颁布的有关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如《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保护法》、《国十条》等,教师只有熟悉法律,始终做到从法律的角度考虑问题,才有利于提高对法律的正确认知与教师的守法性,通过合法的手段教育学生,保证学生的公民权利不受侵害,给学生树立好的榜样;家长也要学会管理好自己的情绪,与孩子和谐民主相处,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每天在校的情况,关注孩子的心理及情绪有没有异常,同时要教会他们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引导孩子们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治意识、养成守法习惯,让“法治精神”真正在他们心中开花结果。

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因为只有心与心的真诚交流才能使教育成为可能。爱学生是天职,但是光有爱心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会爱”、得体的爱、恰到好处的爱,才能激发学生真挚情感的爱,所以在我心中这一神圣高尚的职业除了教书育人之外,还要从细节去关心、爱护孩子们,因为分数只是暂时的,但孩子们的身心能否茁壮成长将影响他们的一生。

入职教师行业已经四年,自从第一次跨进学校的那一刻开始,我便知道当好一名教师的不易,学生们也许会做出一些令我们头痛不已或气愤不已的事,让我们“又爱又恨”,但“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回头想想我们的童年,哪一个人不是在不断犯错和改正错误中逐渐完善自己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成年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我们童真的孩子们呢?所以,不管对待怎样的孩子,无论是活泼的、淘气的、安静的、腼腆的...作为教师,我们都要拿出百分百的热情、爱心、包容心,都应该一视同仁,努力让学校成为所有学生的温暖港湾。

其实,每当身心疲倦的时候,看到孩子们的笑脸,看到孩子们暖心的行为,就像是驱散生活阴霾的一道曙光,给予了我很多力量,温暖治愈了我的心灵,这也是只有教师这个行业才能体会到的幸福吧。所以,就算身体再辛苦、心理再疲惫,我们也要努力把阳光洒进孩子们的心中。

有些人被童年治愈,有些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只希望我们所有的孩子们能够被父母、被老师、被同学、被朋友、被整个世界温柔以待!

猜你喜欢
施暴者法律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青瓦台常驻记者吃霸王餐?
家庭暴力中施暴者的矫治问题研究
“白丝带”,协助家庭暴力施暴者开展“自救”
心理感受
让人死亡的法律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