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以形,动之以情
——巧妙做好初中音乐教学的策略探索

2019-12-17 15:23宋兰华
赢未来 2019年34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情境情感

宋兰华

德州经济开发区抬头寺镇中学,山东德州 253000

音乐知识内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音乐技巧具有一定的专业性,音乐情感则具有较强的抽象性。这样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制定教学策略,加强学生对音乐元素的感受,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的理解。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理念下进行教学,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寓无形于有形,开展各类音乐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并且引导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

1 运用形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感知

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运用形象化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升华。具体来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通过巧妙的形象让学生以具体的方式感知音乐情感,使学生通过感知和体验,通过发展自身的思维能力,进行音乐知识的学习,培养音乐技巧。初中阶段的音乐课程教学中不仅涉及基本的乐理知识,还涉及到各种音乐技巧,而这些技巧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就可以将这些抽象的知识进行具象化,使学生更好的进行感知。具体来说,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将抽象的音乐知识融入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在愉快的行进中感受音乐知识。

以人教版初中音乐课程《褐色的鹅》为例,该教材内容是一首冬不拉弹唱。借助天鹅在自由飞翔凌波戏水的过程中赞美了天鹅的形象,借助这种方式抒发了哈萨克族人民歌唱幸福,憧憬未来的思想情感。基于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在课程教学中为学生搭建情境,利用多媒体教学视频为学生介绍哈萨克族人民的生活习俗,学生在这种身临其境的学习情境中,教师播放本节课程的音乐,以此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感受到哈萨克族人民对幸福的憧憬和向往。

2 通过比喻和对比的方法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

音乐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在课程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获取,更要利用音乐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使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并且具备表达美的能力。因此,教师在课程教学中要善于运用对比和比喻等方法,让学生在行进中进行思考,通过相互比较使学生更好的理解音乐作品的情感。以人教版初中音乐课程《新疆之春》为例,本节课程中介绍了新疆音乐的典型节奏。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种倚音和切分音,教师在课程教学中,选取相关内容让学生比较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在这种相互比较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内容,进而通过理解音乐内容感知音乐情感,从而更好的总结本节课程学习的内容,深刻的了解新疆音乐的特点和新疆音乐的文化。

3 借助视听情境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互联网和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为音乐课程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音乐课程本身是一门视听艺术,而多媒体和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则能将这种视听艺术发挥到极致。再感之以形,动之以情的理念进行音乐教育,教师一方面要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整合更多的资源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同类型的音乐,通过“形”了解不同类型音乐作品的特点,通过体会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更好的体会音乐作品的艺术情感。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媒体,为学生营造生动而灵活的课程教学前进,引导学生通过视频,将抽象的音乐情感具体化。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雪绒花》这一课程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不同艺术家演唱雪绒花的视频画面,让学生感受不同艺术家所演唱出来的不同情感。当学生在学习唱演时,教师还可以以教室为平台,将教室打造成为“舞台”,鼓励学生走上舞台进行表演,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化身“歌唱艺术家”,站在“舞台”上进行体验,能够使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

4 融情于景推动学生的情感发展和体验

音乐作品的创作融入了作者对于时代的思考和体验,是创作者的情感表达,只有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感受音乐作品创作的灵魂才能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因此,在音乐课程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将学生的情感体验推向高潮。通过教师的讲解,营造声情并茂的课堂,使学生感受到音乐作品的生动性,逐步将学生引入教师创造的意境中,抽象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才能达到教学的目的。

5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音乐的课程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理论知识,掌握音乐技巧,更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音乐作品的情感,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体现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理念。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情境情感
不同情境中的水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失落的情感
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护患情境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