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引导”的策略探究

2019-12-17 21:34李小鸽
魅力中国 2019年37期
关键词:引导思维过程

李小鸽

(江西省九江市怡康小学,江西 九江 332000)

随着我国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深入,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已逐渐为广大的教师所认同和接受,教师的观念已经转变,但要把这些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其间还有一定的差距。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学会引导,力求做到引导到位。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的恰到好处,我以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从学生思维的“连接”处引导

思维的“连接” 处顾名思义就是叙述在学习过程中,新旧知识交接之处。学生囿于知识面的狭窄,学习经验的不足,往往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出现问题。教师于此处进行合理引导,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让学生充分想象

在成人看起来比较容易理解的事物,对于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好理解了。笔者就是把整个圆柱的体积推导过程是怎么来的这样一个思维的过程分解成一个一个的点,设成一个一个问题,通过对圆柱体实物切割的展示来对学生的思维过程进行有效的指导。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感受到对圆柱等分的过程,并让学生充分想象。

(二)在思维的“连接处”进行引导

像这样在思维的“连接” 处进行引导,学生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在引导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遵循“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即学生如果不经过思考并有所体会,想说却说不出来时,就不去开导他;如果不是经过冥思苦想而又想不通时,就不去启发他。

(三)善于抓住最佳时机

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应该是使学生能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尽快进入“学习角色”,还要善于抓住最佳时机,多给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的机会,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参与作用。这是引导的关键所在。笔者不仅教会了学生圆柱体积的公式,而且还教会学生怎么推导圆柱体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二、从学生思维的“凝固”处引导

思维的“凝固”处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因力所不逮,思维呈现胶着、无法运转之状态。这种思维状态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有时甚至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学生思维的“凝固”状态时,教师的引导、点拨尤为重要。处在思维“凝固”的学生面对知识点有“山重水复疑无路”之惑,而引导之后的就会给学生“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

(一)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新课程倡导师生在课堂活动中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通过师生互动、学生探究,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从学生思维的“凝固”处去引导,通过调控、总结、点拨、鉴定、评价、串联等方式,在引导时触及学生的思维“凝固”处,尊重学生,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激励意向、启发思维、点拨疑难、指导方法,让学生自己会学、学会;懂想、想懂问题;促使学生的凝固的思维得以化开。

(二)为学生的思维疏通管道

在教学中,有许多问题表面和内涵都有相似之处。对于小学生来说,要清楚区分开,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表面上看,单位“1”没变,仔细一分析,才发现单位“1”的数量变了。如果教师只通过讲解来纠正学生的错误,势必给学生造成一知半解的模糊印象。因此教师必须抓住造成学生的错误根源——“学生忽视了在数量变化过程中,单位‘1’也发生了变化”这一学生思维凝固性问题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疏导。为学生的思维疏通管道,从而化难为易。在此教学环节,教师点到为止,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对话,去伪存真,在辩论中明理,在辩论中统一观点,在辩论中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性,增强说理表达能力。

(三)在学生极“愤”之时给予的引导

由于教师在学生极“愤”之时给予学生很好的引导,学生的解题思路豁然开朗。于是,教师趁热打铁,再出示几道相类似的题目来巩固此类题目的解法,让学生形成能力。之后,教师实施第二个环节,即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编写一些抓“不变量”的应用题展示给同学看,看谁编的应用题新颖有趣,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让学生自己去编一些符合生活实际的应用题,不但符合数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原则,也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机培养。

三、从学生思维的“亢奋”处引导

思维的“亢奋”处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学习材料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因而兴趣浓厚,出现极度兴奋现象。在学生出现此类现象时,教师固然感到欣喜,因为学生的亢奋能让教师的情绪高涨,从而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但是,学生的极度亢奋会直接影响到教学秩序,如果不及时进行控制,教学活动就无法正常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应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掌控能力,做一个称职的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发挥“组织者”应尽的责任。不但要让学生思维的火花喷发,又不能让其火花灼伤学生的大脑。要学生始终保持清醒的状态。

四、从学生思维的“创新”处引导

思维的创新点,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喷发出的创新的欲望。教师如果能及时抓住学生这种创新欲望进行引导,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都将得到很好的发展。

每个学生都有创造欲望。创新教育的氛围和环境,就是使每个学生都能意识到自己的创造能力,并从中感受创造的快乐。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教师才能引导有方,既充分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体验到创新思考的乐趣、成功的愉悦,享受到创新的快乐。巧妙机智的引导,不但能给学生指出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激发起创造的欲望,开启创新的窗口。

总之,课堂因学生而精彩,学生因教师而灵动。课堂中学生那醍醐灌顶般的醒悟,妙语连珠的回答,并非来自与生俱来的天赋,它更多地来自于教师一次次煞费苦心的引导,来自于教师一次次精心设计的“放手”。教师的悉心引导配以适时有意的“放手”,学生的智慧之花才会越开越艳,学生的思维之树才会更加繁茂。

猜你喜欢
引导思维过程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临终是个怎样的过程
网络时代大学生非理性爱国现象的引导
细细品味课堂语言 轻松享受教学过程
互动式教学法在大学散打教学中的应用
精心引导,实现学生语言积累多点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