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水彩画家安德斯·佐恩对中国绘画的影响

2019-12-17 23:08张炜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水彩水彩画绘画

□张炜健 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一、安德斯·佐恩的成长经历与艺术历程

佐恩从小生活在一个贫苦的家庭,外祖母对佐恩的关爱,以及长期与劳动人民的相处,促使他的作品中充满了生活气息,真实地反映了佐恩淳朴的性格和对故乡深厚的感情。15岁的他考入美术学院,在五年的训练中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并幸运地结识了生活中的另一半——他的妻子艾玛。不久后,为了在艺术上追寻更高的成就,他决定凭借自己的才能去闯荡世界,而正是这个决定,为安德斯·佐恩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满怀艺术追求的他离开瑞典,从1885 年到1895 年在英国、法国进行创作,在这段时期中,佐恩游览于各个博物馆,在受到法国卢浮宫里提香、委拉斯贵支等名作的影响后,对自己的创作有了新的认识,并在与雷诺阿和马奈这些艺术家的相互交流与探讨中深得感悟,在不断的练习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二、佐恩部分水彩作品分析

佐恩的作品以自己的人生经历为题材,满怀正能量。他带着感激的心去体会生活,在绘画创作中并没有将所看到的艰苦环境进行如实的反映,而是以浪漫主义的风格,对未来美好的生活进行设想,在画面中进行映射。

例如,佐恩在作品《我们每天的面包》中,采用了对角线式的构图方式。画面中祖母的形象最为生动,是整幅作品的绘画重心,而坐在草地上的祖母又正好在黄金分割的位置上,远处的农民,炊具连成了对角线,使画面构图整体合理、简洁。从绘画技法上,我们可以看出佐恩将环境的刻画与人物的塑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画面整体感十分协调。这幅作品把欧洲田园劳作的景色描绘得栩栩如生,不仅是佐恩从小生活环境的一种艺术再现,而且还体现出劳动者勤劳刻苦、兢兢业业的特点。浓淡色调的强烈对比突出了主体,流畅而透明的颜色展现了亲情及母爱的伟大,感性的视觉表现及理性的缜密思维,至今令人敬佩不已。

佐恩的作品还经常以自己的妻子为创作素材。在作品中,他追求对光线的真实表现,以达到其自身情感的流露。以《带刺的荆棘》为代表,画家在人物上并没有过多地刻画,但主人公那微微侧身的动态和逆光的细微变幻,给人以诗意般的感受,让观赏者仿佛身临其境。在绘画技巧上,他不再拘泥于对造型进行完整刻画,而是抓住人物动态及表情,在背景中采取了不透明水粉,以酣畅的笔触,细致的颜色变化来表达强烈的光感,使画面生动活泼,在给人一种灵动潇洒之感的同时,又不让形体轮廓被强光分解。从水彩作品《涟漪》《在溪水边》等都我们可以看出,佐恩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笔触,无论是在波光粼粼的湖面上,还是在郁郁葱葱的树林里,或是碧空如洗的晴空下,他都能将光线、色彩处理得游刃有余,在景物与人物的高度协调中,表达瑞典乡村中人们幸福和谐的景象和他对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三、佐恩绘画风格对中国水彩画的影响

水彩艺术在中国经历了上百年的传承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尤其是20 世纪80 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全国性水彩大展及从事水彩画事业研究的青年力量促进了新生代水彩的发展。水彩画家及学生通过画展,不断进行自我总结和提高,创作出了更加具有表现力和冲击力的艺术作品,为当代水彩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动力。

在绘画创作不断寻求突破与创新的时代下,人们开始不仅仅只满足于传统的绘画方式。随着水彩事业的快速发展,水彩画呈现多元化发展,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表现手法,不同的风格,满足了人们不同的审美追求。但与此同时,水彩画的发展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个人认知的局限性,过分注重水彩的表现而忽视作品内涵等。

安德斯·佐恩作为世界著名的水彩大师和瑞典人民的骄傲,他独特的绘画风格及精湛的绘画技巧无不让人赞叹,同时他的水彩画对中国绘画的发展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第一,在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以来,许多优秀的水彩作品被引进国门,使国内水彩画家们感受到在地域性环境差异的情况下,西方水彩所呈现出来的不一样的风格。而佐恩以其淳朴、精细的写实画风给中国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开阔了他们的视野。第二,佐恩从印象主义中学习对光线的处理及把控,突破了传统的界限,发挥其才能,创造出自己独特的绘画风格,在中国当代水彩正寻求创新的大环境中,对水彩观念的改变起了推动作用,也为中国水彩画家结合本国自身悠久的历史和广袤的土地,充分利用自身与本土的优越资源提供了精神动力。第三,在水彩发展的历程中,部分水彩作品一味地追求形式主义,但佐恩在追寻自己的绘画风格时,是建立在扎实的绘画功底及从生活不断积累的经验中得到启示的基础上的,这也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创新中寻求发展提供了方向。

猜你喜欢
水彩水彩画绘画
与水彩对话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水彩版超级英雄大PK
郝林海的水彩画与俳意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水彩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