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丰润区玉米生长异常原因分析及对策

2019-12-17 09:31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异常现象夏玉米高温

赵 阳

(唐山市丰润区农业农村局 河北 唐山 063000)

1 丰润区玉米生长异常的主要表现

玉米空秆、香蕉穗、苞叶过短(露顶)、缺粒、秕穗等玉米生长异常现象,严重威胁玉米产量。2019年丰润区7~8月份干旱高温、多云寡照天气较多,对玉米雌穗分化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生长异常现象。丰润区农业农村局对丰润区大部分夏播玉米田和部分春播玉米田进行了现场勘查,发现以下问题:

1.1 夏播玉米生长异常现象发生较为普遍,几乎每个乡镇都有发生。尤其是沙流河镇、杨官林镇、七树庄镇和李钊庄镇发生地块相对较多。发生生长异常的夏播玉米品种较多,如郑单958、先玉335、纪元168、先玉045、农大372、京农科728、辽单575、金秋919、伟科702、金城12、秋乐368、YF3240、陕科16等多个品种均有发生。

1.2 春播玉米株高普遍偏低,秃尖、花脸等缺粒现象较多,主要以生育期短的品种为主。春播玉米基本没有空秆、香蕉穗、苞叶过短等生长异常现象。

1.3 以先玉335为代表的红轴美系玉米品种发生生长异常的较多,以郑单958为代表的白轴玉米品种发生玉米生长异常的较少。

1.4 同一玉米品种同一块地的地头、地块四周无遮挡、地块中间的垄沟两侧或植株稀疏缺苗处的玉米植株,生长异常较少;重播、密植的地块生长异常情况较多。

图1 玉米生长异常情况图

2 玉米生长异常原因分析

2.1 天气是导致玉米生长异常的主要原因

2.1.1 高温干旱影响了夏玉米的雌雄穗分化。2019年7月6日下了一场透雨后,持续17 d干旱无雨。7月23日~8月12日降雨次数较多,雨量大,土壤湿润。自8月12日至收获,丰润无有效降雨。俗话说“夏季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由于夏季温度高,蒸发量大,7~10 d内无有效降水,即可发生干旱危害。由图2可知,7月中旬~8月中旬丰润区高温天气较多,旬平均温度较常年高0.9℃~2.7℃。2019年7月15~20日夏玉米陆续进入拔节孕穗期,持续时间长达30 d左右,8月15日~20日夏玉米陆续进入授粉灌浆期。夏玉米拔节至抽雄前为雌雄穗分化期,适宜生长温度为23℃~25℃。该时期还为需水临界期,对水分敏感,尤其是大喇叭口期遭遇干旱,就会形成“长脖旱”。高温干旱可导致雌穗分化异常,雌穗苞叶原基发育迟缓,花丝抽出缓慢而花期不遇,易出现空秆、秕穗、秃尖;雄穗花粉量少,活力低。授粉期干旱高温还可导致花粉活力下降、花丝干枯,容易出现花脸、秃尖、棒槌穗等缺粒现象。

2.1.2 寡照高温导致玉米生长异常。寡照影响玉米光合作用,光合产物减少,输送到雌雄穗的干物质不足,从而影响雌雄穗的发育,尤其是雌穗的正常发育;高温会使作物呼吸作用增强,干物质消耗增加,输送到雌穗等生殖器官的养分减少,从而影响其正常发育。空秆、香蕉穗与寡照高温紧密相关。2019年7月上旬~8月中旬日照时数见图3。

2.2 种植密度过高是玉米生长异常的人为原因。每个玉米品种都有一个适宜的播种密度,密度过高会导致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光合作用减弱;密度高会导致叶片相互重叠,遮挡花粉落到雌穗花丝上,导致授粉不良形成缺粒,如花脸。夏播品种亩种植密度以4 000~5 000株为宜,美系红轴品种以3 800~4 500株为宜。但丰润区沙流河、七树庄、白官屯、石各庄等乡镇,亩种植密度一般在5 000株以上,有些地区甚至达到7 000株。这些地区的一些种子销售商为多卖货,往往不分品种让农户3袋4 000多粒的种子种植2亩地;机播手为了保证出苗率,一般将株距调到最小;农户更是不管种子特性,认为苗密棒子多产量才能高;有些农户为了图省事不间苗,双苗重苗率高。而丰润北部春播玉米区,美系红轴品种亩播种密度在3 500~4 000株的地块,基本无生长异常现象。

图2 丰润区夏玉米雌雄穗分化期天气情况对比分析

图3 丰润区夏玉米雌雄穗分化期日照时数对比分析

2.3 拔节孕穗期喷施控旺剂和吡唑醚菌酯等三唑类农药也是导致玉米生长异常的诱因之一。若这类农药施用浓度过高、重喷或喷施过晚,容易诱发雌雄穗发育不协调,形成花期不遇,不能正常结实。

2.4 营养不足导致玉米生长异常。氮肥不足会引起植株生长细弱、黄瘦,使生殖生长延迟,雌穗吐丝晚,进而导致授粉不良,出现秕小穗、空秆现象;硼肥不足对玉米雄花花粉的形成和授粉时的活性均有不利影响,容易出现缺粒现象。

3 技术对策

3.1 品种选用多元化。既要选择分枝少、脱水快的红轴美系品种,又要选择分枝多、花粉量大的白轴品种。不同品系搭配种植,可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大面积减产绝收。

3.2 合理密植。每个品种都有一个合理的种植密度,播种前要仔细看说明,根据说明确定密度,不要人云亦云。如美系红轴品种亩种植密度一般为3 800~4200株,白轴品种亩种植密度控制在4200~4500株较为适宜。如过分追求密植,只会适得其反,使空秆等生长异常现象增加,产量降低。

3.3 适当增加玉米一次性底肥施用量,或进行合理追肥。随着群体密度的增加,养分需求量也增加,常规的施肥量往往会造成后期养分不足,从而导致玉米秃尖的形成。所以玉米一次性底肥施用量应由常规用量40 kg/亩,增加到60 kg/亩。也可以在玉米灌浆初期追施尿素10~15 kg/亩。在底肥中适当添加硼肥、锌肥,每亩每年施用硼砂0.5 kg,硫酸锌1 kg,与底肥混匀同施。

3.4 合理喷施控旺剂、杀菌剂等农药。在玉米株高0.5~1 m时喷洒控旺剂,不可重喷。苗期严重干旱时避免喷施。

3.5 灌水降温。在干旱时进行灌溉,不仅能够提高土壤湿度和田间湿度,还能降低田间温度,避免和减轻高温热害发生。

3.6 人工授粉。玉米散粉后期可以采用人工拉绳、竹竿赶粉等方法,增加玉米花丝上的花粉量,可减少缺粒现象的发生。

3.7 用作青贮玉米。空秆、秕穗、花脸较多的玉米田,可与奶牛养殖场联系进行青贮,尽量减少损失。

猜你喜欢
异常现象夏玉米高温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高温季蔬菜要如此培“根”固本
全球高温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第八章 不速之客(续)
第四代核电 高温气冷堆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变压器运行中的异常现象与故障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