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2019-12-17 09:32周红菊
现代农村科技 2019年12期
关键词:考核生产环境

周红菊

(衡水学院生命科学系 河北 衡水 053000)

工业革命以来,世界人口的迅速增加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资源消耗速度明显加快,废弃物排放量显著增多,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突出。仅依靠开发污染控制技术所能实现的环境改善十分有限,必须从源头和全过程考虑来解决问题。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无疑是两个重要手段。推行清洁生产,以降低生产过程中资源、能源的消耗,减少污染的产生,发展绿色消费,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而发展循环经济,则是促使物质的循环利用,以提高资源和能源的利用效率。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是以通过预防为主的思想和全生产过程控制的手段来减少污染物排放为研究对象,以最终实现环境和经济效益的统一为目标的一门实用性很强的课程,是环境类专业的一门新兴课程,该门课程的基本目标是培养适应清洁生产审核师和循环经济规划师工作岗位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加强该课程教学的改革探索对于更好地开展课程教学、实现教育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教学目标

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最终使学生成为从事相关专业领域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环境类专业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掌握清洁生产的主要理论和基本实施过程,树立清洁生产观念,了解各企业实行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生产的必要性,掌握企业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以减少企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实现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同时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环保知识的热情和探索精神。

2 教学过程存在的问题

2.1 教材方面。与环境化学、环境监测等环境科学的传统课程相比,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属于新生学科,其理论体系还在发展和完善中。参考教材的内容和结构各有侧重,课堂教学需参考多本教材,导致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各内容在衔接上存在一定问题,且学生在课外很难有针对性地进行课程复习和消化,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编写内容完整、体系合理的教材是提升本课程教学效果的重要研究方向。

2.2 授课方式。现行的教学过程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按部就班地把书中的内容在有限的学时内讲完,本课程理论知识枯燥,内容繁多,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注意力不集中,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是很理想,非常有必要探讨有效的教学方式。

2.3 教师方面。在我国环境类专业本科的专任教师中,大部分是从事“三废”等传统环境学科研究领域的,缺乏清洁生产实际工程经验,而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一门学科,并且这门课程具有应用性强和工程经验高等特点,因此,教师在讲授案例时难以抓住实践操作的重点。有必要对任课教师进行清洁生产的培训,增加工程经验,从而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2.4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是为了检验学生对课程的掌握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做出公正客观的评价,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明确学习方向,逐步适应学科课程的特点;而且也可以帮助教师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教学方法与内容;部分高校对本门课程的考核采用闭卷考试,闭卷考试只能反映学生理论知识掌握的好坏,并不能很好的反映学生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针对本门课程需要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特点,探讨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3 教学改革建议

针对本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根据环境生态专业的学生特点,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改革探索。

3.1 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综合各参考教材的优点,在有限的学时内,兼顾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基础和前沿、理论和实际。具体见表1。

表1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堂教学主要内容

3.2 案例教学。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中,教师扮演的角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教师作为设计者和激励者,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案例教学是阐释枯燥理论、活跃课堂气氛的有效手段。案例讲解可以选择按专题邀请专家报告的形式进行,各专家讲解的案例是其主持的实际审核项目,报告者应用多媒体通过幻灯片、审核报告、照片和视频等多种形式,向学生详细讲解清洁生产审核的流程和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并与学生进行答疑互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这样可以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强化学生对课程理论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3 课程实习。到一个企业进行清洁生产审核知识的实习,可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能锻炼其实践能力,但这类教学实践往往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和较大的成本投入,且会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秩序,很难获得企业的许可和配合。课程实习主要围绕校园内的项目进行,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在课余时间进行,最后各组提交清洁生产审核报告,并将这部分内容做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比如校园的餐厅,可以针对食堂的运输、储存、烹饪和废物处理等各阶段进行审核,最后提交审核报告。针对校园内项目的清洁生产方案,既有现实意义,且时间和经济成本均具有可操作性。或者与专业的第三方清洁生产审核组织进行合作,以实习或社会实践的方式进行。

3.4 课堂教学环节。改变传统的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学习的模式,增加自主学习的内容。教师给学生布置好自主学习的主题,下次课或者间隔一次课,由老师抽查让学生讲解自己的学习内容,最后由其他学生和老师一起点评,老师进行总结,针对重点的问题进行讲解。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也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5 考核方式。课程考核采取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增加平时考核的比重,平时考核部分包括课程实习环节的清洁生产审核报告、自主学习情况等内容,评价方式由学生自评、学生互评、老师评价三方面组成。期末考试针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增加主观性、综合性的考核内容,主要考查学生一些应知应会的重点内容,比如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等等。在命题方面以综合性和实用性为原则,综合各章节理论知识,做到切实能把理论和实际联系起来。

4 结束语

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教学过程中应创造和利用一切资源,在充分考虑学生实际的情况下,逐步的优化教学内容,完善教学方式方法,进而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清洁生产与循环经济》课程因其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特点,学生不仅要学好本门课程,更重要的是用好这门课。本课程的教学改革存在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实践教学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

猜你喜欢
考核生产环境
让安全生产执法真正发挥震慑作用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用旧的生产新的!
内部考核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环境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发挥考核“指挥棒”“推进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