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探析

2019-12-17 08:03孙东媛
山东青年 2019年10期
关键词:心理调适心理特点

孙东媛

摘 要:通过探讨大学新生心理特点和人际关系的特点,提出人际交往能力的调适方法,为大一新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供有效帮助,以期新生在大学期间以至以后的人生中受益。

关键词:心理特点,人际人际交往能力,心理调适

大量实践表明,人际关系不良正严重地影响着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的学习与生活,妨碍着他们在成才的道路上奋进,给他们带来了无尽的苦闷和烦恼。如何建立起新的人际关系已成为初入大学校门的新生必须正视和亟待解答的问题。

一、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与人际交往特点

刚刚经历高考来到大学的新生们,无论是生活环境还是人际关系、学习方式方法都发生巨大变化,原有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心理活动方式被打乱,此时的新生们为了适应新的环境,需要调整心理状态,建立新的心理结构,以期达到新的心理平衡。

大一新生处于青年期,是个体从不成熟的儿童期向成熟的成年期过渡的阶段,其生理、心理和社会性几方面都表现出过渡性的特点。个体进入青年期以后,随着心理的发展,内心世界逐渐复杂,大学生在情感内隐,意志力更强,抽象思维水平提高,开始不轻易将内心活动表露出来,这在大学新生中表现最为突出。个体的智力发展开始达到成人水平,抽象逻辑思维高度发展,发散思维有新的发展,想象力丰富,使其创造性有智力基础。但其思想还不稳定,容易偏激,常有片面性和认识模糊的情况,在求知欲与敏感性方面缺乏正确思想指导时,易出现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情感不稳定,容易激动、烦躁、不安,即“疾风怒涛”时期。

身处这个阶段大一新生,其人际交往体现出了自我中心、心理闭锁、承受力差等特点。

二、大一新生人际交往现状的成因

人际关系的好坏,影响到个性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个体活动的成败。因此,人际关系问题是许多大学生尤其是大学新生特别关注的问题,而人际关系适应不良又恰恰是大学新生众多适应不良症中十分突出的一种。

(一)自我为中心,有较强的心理闭锁性

相当一部分的大一新生是独生子女,习惯于听各种赞扬声,形成独具特点的“骄子”心理,自我意识特别强烈,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意识。在脱离家长掌控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成了其追求的重要内容。

但这种自我的觉醒和独立意识与心理上尚未完全断乳形成强烈的冲突。进入大学后,他们离开了熟悉的家庭、教师和同学,置身于一个陌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人际环境,失去了原先令他们安适的心理环境,易产生不顺心、不温暖、不合群的失宠心态。他们有较强的心理闭锁性,不善于向别人倾吐自己内心的烦恼与忧虑,孤独感强烈等,这些矛盾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其处理好人际关系的难度。

(二)对大学生活充满理想色彩,心理承受能力差

中学时,理想的大学充满了智慧和神秘,美丽的校园,学术的殿堂,儒雅的学者,浪漫纯情的学友,丰富多彩的业余生活,一切都是完美的。

然而进入大学,暂时的新鲜感消失后,许多同学发现这里和中学区别不大,生活仍然是“三点一线”——寝室,教室,食堂。集体生活与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样,于是陷入深深的内心矛盾中,对学校生活产生了失望情绪,有些新生口出怨言,甚至影响到学习生活的正常进行,造成严重的心理困扰,因此而厌学、退学的夜大有人在。这其实业反映出新生适应能力的高低。

(三)功利主义导致人际关系异化

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以“志同道合”为基础与人交往的,有些同学与人交往时目的不单纯。是看到对方有利可图。或者是对方为学生干部,或者是家境较好、背景不错。与之交往既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也能从中得到实际利益好处。一旦双方利益发生冲突时,可能会导致关系破裂。

(四)盲目性与果断性并存

大学新生刚入学时,迅速的与一些人建立了友谊关系,并不考虑两个人之间是不是真的合得来,纯粹是为了消弭自己对陌生环境的恐惧或是避免孤独寂寞,在一段时间后会发现两个人性格或是生活习惯等存在较大差异,很难继续亲密相处下去,就会毅然决然的提出解除好朋友关系,甚至与不能成為普通朋友,形成“陌路人”情结。这既体现出新生在择友时的盲目性,也体现出他们作决定时的果断性。

三、心理调适的方法

大学新生要学会自己调适,使自己更自然、更成熟的与人交往。

(一)消除四种心理效应,调整认识过程

社会的发展要求大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只有克服和消除影响人际关系形成的社会心理障碍,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生要消除或克服四种心理障碍:刻板印象、第一印象、晕轮效应和嫉妒心理。调整认识过程,从理性层面认识到人都有优点与不足,不能只看到对方的一个方面而忽视其他方面。他人的进步是努力的结果,自己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我,走在成人、成才、成功之路上。

(二)敞开心扉,摆脱孤独

大学新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内心世界变化加大,对自我有更深刻的了解,发现自己与他人间的差异与特点,对自己产生新的期待,关注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形象与地位,社会认同感强烈,当自己不被认同时,感到失望、落寞、空虚、孤独。对于许多大学新生来说,他们处于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都面临新的问题,所以时常感到不适应,不肯轻易地将心中的秘密告诉别人,却又渴望别人能真正理解自己。他们变得郁郁寡欢,不主动与人交往,令人不敢亲近。

摆脱孤独感的最好方法就是“自我暴露”,主动与人交往,拓宽生活空间,与人心灵沟通。建立和谐宽松的人际关系,更需要我们致力于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增进相互间的了解,这是健康的人际关系建立的基础,而相互了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自的“自我暴露”。“自我暴露”的信息是多方面的,可以涉及兴趣、爱好、情趣、脾气禀性。开放程度取决于开放对象与自己的亲密程度。一般状况下,自我开放区域扩得越大,就越有可能搞好人际关系,运用各种手段——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把有关自我的信息传递给别人,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对大学新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要克服心理上的闭锁性,参加各种活动,在课程学习和业余爱好以及日常生活中寻求欢乐。

(三)自强自信,消除自卑

自卑感是一种自我评价过低引起的心理體验。对大学新生来说,引起的自卑的原因往往是认为自己在智力、能力上不如他人。当他们从中学的“骄子”变为人才济济的大学中的普通一员时,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形成自卑感。

消除自卑最主要的是能正确认识自己,认识到自身的优势,自强、自信。即便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也不能一叶障目,对自己的长处视而不见。这样才能超越自卑,建立自信并有效地在自强不息的奋斗中勇敢地站起来接受新的挑战。

(四)拓宽交友范围,增长社会阅历

结交朋友是大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大学新生在这方面的需要更为强烈、急迫。大学生活环境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他们渴求倾诉和心理认同。

对于初入大学的新生,在结交朋友、建立友谊的过程中注意以下几方面:把握好自己,正确地认识自己,评价自己,是建立友谊的前提;把握好对他人的期望,现实中不存在完美的人,都有一定的不足与缺点,在与人交往中应降低对他人的期望值,以避免失望感的产生;与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人交往,拓宽交友对象范围。由于大学生交往对象多为同辈人,很少向长辈学习,使得亲子间或师生间的沟通较少,形成代沟与社会疏离。大学生要多找机会与成人交往,更多的了解社会,学习书本以外的知识,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五)掌握交往技巧,塑造健康人格

人际交往是建立人际关系的根本前提和基础,也是人际关系形成的基本途径,对大学新生来说,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是十分必要的。要学会主动交往,并给对方良好的印象;关注别人的需要、兴趣和感受,成为别人倾诉的对象,增进感情;学会理解他人和赞扬他人,认同他人优点,掌握好自我袒露的度。

在此基础上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能力,塑造健康人格。待人热情、真挚,对人、对事采取称赞、欣赏和支持的态度。这往往成为决定一个人在他人心目中的印象的关键因素。还要学会应对不同人,从中学习交往技巧,完善自己心智。鼓励他们以诚实、热情、积极的态度,转变观念,改变错误认知,并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努力创造一个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今后的顺利成长与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注重内在品质的培养

我国社会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在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结构中,人们作第一选择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有这几条:具有较好的合作性,能谦让,懂得体谅人;能够就思想观点方面的问题进行讨论或争论;思想比较成熟,可以给自己帮助;热情坦率,愿与别人谈心里话;性格活泼,爱好活动;考虑问题经常以大局利益为重;对自己应完成的工作抱有责任感,能善始善终;能正确认识自己;思维活跃,有创见精神。具有友好、诚实、可信、热情、无私品质的人最容易成为他人的朋友。

[参考文献]

[1]史林溪,新时期大学生人际交往现状调研及对策研究——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07):41-42.

[2]孙婷,互联网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研究[J],现代交际2019(08):23-24.

[3]刘广,高校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矛盾分析及对策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 2016(22):44-45.

[4]谢静,大学生人际关系研究与导引,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4): 79-82.

(作者单位: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

猜你喜欢
心理调适心理特点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浅谈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的教学方法
高三,我这样帮学生进行心理调适
宫外孕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探讨
驻藏官兵睡眠的认知心理特点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