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论析

2019-12-17 08:05唐凯
职业教育研究 2019年11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唐凯

摘要:高职院校学生是技术技能人才的后备力量。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水平总体不高,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力度不强、效果欠佳。高职院校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效果,加强引导和养成教育力度,加强顶层设计和师德师风建设,营造浓郁的工匠精神校园文化,不断提高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人才。

关键词:新时代;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9)11-0014-05

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如何把高职学生培养成既有匠艺又有匠心的大国工匠成为全社会尤其是高职教育关注的重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分为“硬本领”和“软实力”两个方面。“硬本领”指的是其专业技术,“软实力”指的是其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两者都是影响高职学生未来发展和成就的重要因素,“软实力”有时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培养学生过硬专业本领的同时,加强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育和提高高职学生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必由之路。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现状

为了准确掌握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现状及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现状,我们选取了贵州5所高職院校进行调研,调研内容主要包括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和了解程度、学生工匠精神素养水平以及学校工匠精神培养水平及成效。选取贵州省属高职院校贵州职业技术学院300名在校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大一、大二、大三学生各100名,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有效问卷294份。

(一)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现状

1.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水平总体不高

“工匠精神”是一种高标准的职业素养,它主要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专注、求实创新等几个方面。通过问卷调查,发现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情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爱岗敬业”品质欠佳。在对问题“你对未来的就业领域和职业生涯有规划吗?”的回答中,选择“有,大学期间在为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准备”的占45.2%,选择“没有,看就业形势选择行业”的占45.9%,选择“没有想过以后工作的事情”的占8.9%;在对问题“你的职业定位是什么?”的回答中,选择“选定一个行业领域,精耕细作,干出成就”的占39.8%,选择“根据热门行业选择工作,有机会随时都会转行”的占32.2%,选择“赚钱快,以利益为导向”的占22.9%,选择“只要有利可图,投机取巧和铤而走险未尝不可”的占5.1%。综合分析来看,大部分高职学生对未来的职业没有清晰的定位,盲目追逐热门行业,职业价值观主要以利益为导向,侧面反映出其爱岗敬业精神不强。

(2)“精益求精”品质不高。当今社会,精益求精的精神对于干好工作和事业发展不可或缺。在职业素养自测题目“学习、工作、生活中各种事情‘差不多就行,没必要追求极致”的自评中,13.1%的学生选择“完全符合”,34.6%的学生选择“比较符合”,29.4%的学生选择“不确定”,选择“不太符合”和“完全不符合”的总共占29.9%;在测试题“为了更好地完成一件事情,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的自评中,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列仅占47.5%,选择“不确定”“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的占52.5%。以上两个题目的测评充分反映出高职学生“精益求精”品质欠缺。

(3)“踏实专注”品质不高。目前,“浮躁”的社会风气在各个行业、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只有大力弘扬踏实专注的工匠精神才能阻止浮躁不良的风气蔓延。在测试题“只要条件允许,能偷懒就偷懒” 的自评中,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高达38.1%;在测试题“喜欢走捷径和投机取巧”的自评中,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高达34.2%;在测试题“不会因为环境中的各种诱惑动摇实现目标的决心”的自评中,选择“完全符合”和“比较符合”的比例只有29.5%。以上一组自评题充分反映出高职学生“踏实专注”精神品质不足。

2.对“工匠精神”素养重要性认识不足

在问卷调查中,对问题“你知道‘工匠精神吗?”的回答,有23.2%的学生选择选项“不知道”;在选择“知道”选项的学生中,进一步进行了解程度的调查,其中选择“知道大概”的学生占47.4%,选择“略知一二”的占36.4%,选择“非常清楚”的仅有16.2%。在对问题“良好的职业道德素养和过硬的技术本领哪个对未来发展更重要?”的回答中,只有22.9%的学生选择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道德”,其中77.1%选择了“过硬的技术技能”。综合分析以上结果可知,目前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不深,对“工匠精神”素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虽然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有关“工匠精神”的研究和宣传频频见诸于各大新闻媒体,但目前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和作用以及它的意义仍然没有足够的重视。

(二)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主阵地。国务院于2019年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指出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培育和传承好工匠精神。

通过走访调研了解,贵州省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工匠精神教学和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活动,主要方式包括课堂教学、学生活动以及工匠精神校园文化营造等。在学生问卷题目“思政课有‘工匠精神教学内容吗?”的调查中,选择“经常,对我影响较大”的学生仅占17.1%,选择“有,但是很少”的高达58.5%,选择“没有”的学生为24.4%;对问题“专业课教师直接或者间接给你传授‘工匠精神了吗”的回答中,选择“经常,对我影响较大”的学生仅有16.4%,选择“有,但是很少”的高达60.4%,选择“没有”的学生为23.2%;在问题“学校经常开展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活动吗?”的调查中,选择“经常,对我影响较大”的学生占比为19.7%,选择“有,但是很少”的学生占比为50.4%,选择“没有”的学生占29.9%;在问题“你认为校园‘工匠精神文化浓郁吗?”的回答中,选择“没有”和“很少”选项的学生合计高达71.2%。通过以上几组题目的分析,目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培育现状可以总结如下:形式不新、强度不大、影响不广。在课堂教学方面,无论是思政课还是专业课,“工匠精神”教学都不够深入;在学生活动方面,关于“工匠精神”的学生活动数量不多,影响深刻的少之又少;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充满“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氛围还未形成。

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定位分析

大力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于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社会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高职学生作为我国高级技能人才的主要后备力量,培育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是其成长成才的必然要求。要探索出切实有效的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途径,除了要了解目前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水平状况以及高职院校工匠精神培育现状,准确分析高职学生工匠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还要对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要达到的预期水平以及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的方向进行明确定位,为我们更有效探索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的具体方式方法提供指导,从而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一)目标定位

工匠精神是较高的职业素养,属于思想道德品质和社会意识形态的范畴。任何一种道德素质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培养和历练才能形成。日本著名企业家也是著名匠人的秋山利辉先生,他制定的学徒培养周期长达八年,其中培育匠心的时间和精力要远远超过传授技能的时间。要真正成为“大国工匠”和具备高尚的工匠精神,必须经过长时间的工作历练和不断的内省感悟。目前,我国高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综合素质水平不高,其在校学习和顶岗实习只有三年时间,而且也并未真正成为一名职业人,因而高职学生的职业素養和职业精神仍处在感性认识阶段,还未上升到理性认识,没有实际走入工作岗位,很难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精神内化为自身的品质。因而,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在目标定位上应符合实际,不应盲目拔高。可以理性地设定如下两个目标:一是进一步提升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二是初步形成热爱岗位、踏实专注、严谨认真的品质,达到工匠精神的初级阶段,为以后真正进入工作岗位打下思想基础。

(二)培育途径定位

目前,贵州省各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工作,但总体来看效果尚不理想,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仍然不高。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道德品质,其培育途径和方式不同于技能技艺的习得,必须要遵循思想道德养成的规律。除了基本的课堂理论教学外,师长的身教、榜样的引导、校园文化的熏陶等潜移默化的影响更为关键。因此,“开展‘工匠精神养成教育是核心”[1]。

通过调研发现,大部分高职院校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上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的形式,对养成教育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很多院校也有养成教育的培养环节,但强度不够,实施效果也欠佳。例如,有些学校实施的早操和晚自习制度,本来是培养学生学习和生活习惯的良好方式,但松散的纪律不但没有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反而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了对纪律的漠视和助长了不诚信的习惯。因此,加强工匠精神素养培养,必须要重点抓严抓实养成教育,用严格的规章制度培育学生,用浓郁的校园文化熏陶学生。

三、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路径探析

秋山利辉先生在《匠人精神》一书中说道:“有一流的心性,必有一流的技术。[2]”工匠精神是一名大国工匠必备的精神品质。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加强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培育更迫切、更重要,同时也更复杂,必须内外联动、多措并举。内外联动的“内”是指直接针对学生的举措,“外”是指与学生在校学习成长有关的其他措施。

(一)“内”方面的具体措施

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培育,最直接的途径是加强教学、引导和养成教育。

1.加强工匠精神知识传授的教学力度

开展和加强工匠精神教学是培育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素养的最直接途径。虽然各高职院校已经开展了一些涉及工匠精神方面的教学活动,但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各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教学力度远远不够,所实现的教学效果也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状态。

加强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有关知识的教学应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需要思政课和专业课教师有意识地增加涉及工匠精神的教学内容,不断提高高职学生对工匠精神的认识,加深对工匠精神的了解。专业课教师要加强行业法规、行业标准以及典型案例等内容的教学,培育学生知底线、守法规的敬畏之心;思政课教师要进一步拓展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职业素养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宏伟的职业理想,培育学生追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卓越之志。另一方面,应增加一些涉及工匠精神的选修课或教学内容。例如,利用晚自习或者易班平台、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途径播放《大国工匠》《我在故宫修文物》等弘扬工匠精神的纪录片,通过学分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充分发挥大国工匠的榜样和引领作用,让工匠精神在学生心中扎根并影响其思想发展。

2.加强对工匠精神素养培育的引导

相比于教学而言,引导是一种相对隐晦的培育方式,犹如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它虽不如教学传授那么直接,但却更深刻、更有效,它会直接触动学生的内心。古代的师徒相授,最主要的就是引导的结果。

引导学生培养工匠精神素养,主要通过两种方式实现:一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标准和要求。如今,很多学校存在这种现象:由于高职学生知识功底和学习水平相对偏低,为了提高学生的课程过关率和毕业率,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要求、考核标准都有所降低,虽然表面考核通过率和毕业率较高,但却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差、考试风气差,久而久之形成不良的学风和考风,也促使学生形成投机取巧、心浮气躁的不良品格。为了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素养,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积极向上、努力拼搏的学习和生活态度。二是进一步落实现代学徒制,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切实落到实处,避免高职学生理论脱离实践。参与实践操作,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理论知识的升华和工作经验的积累,同时可以增加学生与优秀企业老师交流的机会,通过与企业工匠老师和前辈们的亲密接触,耳濡目染,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习工匠精神。

3.加强养成教育

养成教育是思想品德培育的有效途径,加强养成教育主要依靠加强行为规范教育,通过制度育人。工匠精神包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踏实专注等多方面的优秀品质,每一种品质的形成都是一个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养成过程。养成教育的关键是依靠严格的规章制度,严格要求和约束学生,培养学生良好、健康的生活习惯和优良品格。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高职院校学生国家安全教育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与教育方式分析及阐释
高职院校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途径探析
韩国语能力等级考试新动态及应对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