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科技管理”推进企业科技创新评价工作

2019-12-17 08:10李晨露
科技视界 2019年34期
关键词:科技管理互联网

李晨露

【摘 要】[目的/意义]科技创新评价工作是科技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促进科技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方法/过程]通过对企业科技创新指标体系的研究分析,并结合国家层面、行业层面的科技创新评价和分析方法,设计研发了《科技创新评价系统》。该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流程协同、计算智能、以及数据全面可视化,现已在企业内部全面应用推广,得到较高的评价。[结论/结果]运用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使得企业科技创新评价工作变得可行、高效,从而提高科技创新管理能级,为相关企业提供经验借鉴。

【关键词】科技管理;科技创新评价;互联网+

中图分类号: F326.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4-0017-005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4.005

"Internet+ Technology Management" Promote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Enterprises

LI Chen-lu

(Engineer General Institute of Shanghai Construction Group,Shanghai 201114,China)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management,and an important mean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erprises and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resources.[Method/Process]Through the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index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enterprises,and combining the evaluation and analysis methods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t the national level and the industry level,the Evaluation System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as designed and developed.The features of the system are simple operation,process collaboration,computational intelligence,and comprehensive visualization of data.It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enterprises and has been highly evaluated.[Result/Conclusion]The application of modern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makes the 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feasible and efficient,thus 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and providing experience for relevant enterprises.

【Key words】Technology management;Evaluation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Internet+

0 前言

“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誰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地阐述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从长期经济发展来讲,科技创新确实是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国家正在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海也在为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而努力。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当然要把科技创新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上海建工集团坚持“科技兴企”,早在“十二五”期间就已筹备在集团内部推行科技创新评价工作,来进一步提升集团科技管理能力。即将颁布的企业标准《企业科技创新评价标准》,其中详细说明了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和具体评价工作流程。整个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一二三四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7项,分别是科技创新管理、科技创新平台、科技研发投入、科技创新成果、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人才,二级指标35项,三级指标175项,四级指标234项。要建立常态化的科技创新工作考评机制,对下属二十余家子公司(集团)及事业部实行一年一度的科技创新评价工作,数据收集、材料审核、各类数据报表的计算统计分析,急需研发一个设计优良,质量可靠的信息系统支撑这个新业务,新的信息系统命名为《科技创新评价系统》。

《科技创新评价系统》其业务功能自定义要求高,且开发工期紧张,软件外购是无法满足要求的。上海建工集团工程研究总院,作为集团直属的一级研发机构,这边设立的信息技术研究所拥有一支成熟的软件研发团队,正好可以担任这一艰巨而又重要的任务。笔者作为本项目研发团队的项目经理,简要介绍下本系统功能和特点,希望对于相关企业的科技创新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1 系统功能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个企业是否具有竞争优势的关键,华东师大杜德彬教授的《全球科技创新中新:动力与模式》中提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組成结构三个要素:核心层次是人才,主体曾思是企业、大学和政府,支持层次是创新文化、资本市场、创新设施、创新服务等。全球知名的《全球创新指数2017》中采用了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等一级指标来评价世界各国的创新绩效和能力。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创新指标体系”,采用如下四个指标计算中国创新指数,分别是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创新产品和创新成效。

综合国内外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方法,以建工集团这样大型建筑企业的创新能力为重点,基于文献研究和定量科学研究方法,构建了一套全面、科学、实用合理的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项按不同功能分为:企业基本指标、主观评分指标、填报指标、间接指标和计分指标。企业基本指标指的是企业经营相关信息,如营业收入,营业利润,员工人数等,不直接用于计分,客观反映企业的规模;主观评分指标是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方面的相关情况;填报指标是原始的客观数据,如省部级科研项目牵头立项数等;间接指标是一些中间数据,如各类指标的集团平均值,用来为后期计算做准备的;计分指标则是指用来计算分值的指标,其附加一定的权重,用以折算最终评价结果。

整个评价工作流程分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签发阶段,各阶段内容如下:

2 系统特点

本系统特点主要体现在操作简便、流程协同、计算智能、以及数据全面可视化。

2.1 操作简便

用户在没有操作说明文档的情况下可以无障碍地使用系统主要功能,简而言之就是操作简便。而且更重要的是这样可以降低应用推广难度,大幅减少关于系统功能使用上的沟通成本,降低系统后期运维压力。举例说明如下:

1)用户菜单项精简至三项:首页、填报数据、评价结果。【首页】满足通知公告和帮助文档的查看,以及评价工作的进度展示;【填报数据】菜单可以进入数据填报的页面进行指标的填报和审批;【评价结果】菜单可以进入评价结果页面查看各类分析图表。通过菜单,用户对系统功能可以有一个直观地了解,参见图5。

2)指标列表采用树状层级结构,选择便捷。考虑到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本次适配的评价体系中填报指标项有184项),树状层级结构可以大大改善用户的指标选择的使用体验。系统界面参见图6,左侧选择一级指标,右侧显示该一级指标下的二级指标,且二级指标又可以展开显示其下属的三四级指标。

2.2 流程协同

数据填报审批环节通过线上流程,多人多角色协同完成,流程图见图7。

1)【单位填报】和【单位复查】节点,对应的角色分别是单位填报人员和单位负责人,一个填一个审,要求单位负责人在首次提交截止日期前提交至【集团审核】节点。

2)【集团审核】节点,由集团多个岗位负责人,采用会签的形式对各单位数据进行审核。有不通过的项目时,自动退回至【单位填报】节点;全部通过时,自动提交至【集团审定】节点。

3)【集团审定】节点,由集团负责人最终审定,通过后流程结束。

通过线上的协同办公,大大提交工作效率。在本次年度评价工作中,数值数据共计4500条,附件数量共计5391件,附件大小共计8.67G,仅在两个月时间内完成了填报和审批工作。

2.3 计算智能

关于单项指标的评分计算,系统中归纳总结了两类:分值累加法和层差比率法。

1)分值累加法就是数据乘以分值计算单项指标得分,然后乘以指标权重得到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计算公式为:数据 * 分值 * 权重,例:

2)层差比率法就是先判断得分层次,再以百分比确定单项指标得分,然后乘以指标权重得到该指标的最终得分。

智能计算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全参数配置,二是优化计算过程。

1)全参数配置。在管理员使用的指标设置页面,可以对各类参数进行配置,并实时反映至评价结果计算中。包括各级指标权重值、各指标的分值(见图8)、特殊计分方法(见图9)等。

2)优化计算过程。考虑到计算处理对象众多,需要支撑计算结果页面显示数据也很多,计算处理过程经过一次次设计优化,引入了多线程以及redis缓存技术,最终大大缩减了评价结果计算所需耗时以及结果页面的显示响应时间。

2.4 数据全面可视化

数据可视化可以利用图表,对数据加以可视化解释,可以更直观地洞察数据内在信息。我们在系统的评价结果页面上精心设计了各类可视化模型,主要介绍如下三个页面。

1)各单位评价结果排名

创新水平排名展示各单位综合创新水平以及各一级指标指数的排名情况。右侧则为上年的排名情况,可对比看出与上年评价结果的变化情况。

2)关键指标情况

关键指标情况展示各关键指标评价值,包括各单位的数值及排名情况。

3)单位评价结果

单位评价结果左上方的雷达图展示各一级指标的得分情况,以及与集团平均值和上年得分情况作对比。左下方的雷达图展示的是科技创新成果相关的各二级指标的得分情况。右侧展示的是该单位的所有指标数据以及各指标在集团中的排名情况。

3 系统适用条件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科技管理互联网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