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的应用措施分析

2019-12-17 08:07张敏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28期

张敏

[摘要] 目的 研究门诊输液患儿实施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方式的应用及管理效果。方法 选择90例于该院接受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纳入时间为2018年1月—2019年1月,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每组均45例。其中参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管理,实验组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方式,对比两组患儿门诊管理相关评分、输液各阶段时间及门诊护理满意度情况。结果 实验组门诊环境、床位间距、对号入座、护理服务等评分与参照组相比较高,同参照组相较,实验组寻找床位时间、护理人员处理时间、等候时间较短,实验组护理服务、环境安静、护理巡视、服务及时等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儿科门诊中通过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可提升输液管理水平,提升其管理规范性,应予以推广。

[关键词] 儿科门诊;输液管理;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10(a)-0173-02

门诊之中输液患者数量较多,而护理人力资源较少,故造成其护理工作存在一定影响,尤其在儿科门诊之中,长期时间内均存在服务不完善、等候时间过长、环境嘈杂等诸多问题,严重影响了儿科门诊输液护理服务效率与质量[1]。鉴于此,该研究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患儿90例给予儿科门诊输液患儿予以移动化信息系统床位安排管理,分析其管理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门诊输液治疗的患儿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实验组(n=45)与参照组(n=45)。其中实验组男性门诊输液患儿24例,女性患儿21例。最小年龄1周岁,最大年龄13周岁,中位年龄(6.84±2.16)周岁。输液时间最短30 min,最长3 h,中位输液时间(1.79±0.46)h。陪伴家长最少1名,最多5名,中位陪伴家长数量(2.67±0.58)位。参照组男性门诊输液患儿26例,女性患儿19例。最小年龄1周岁,最大年龄12周岁,中位年龄(6.81±2.14)周岁。输液时间最短40 min,最长3 h,中位输液时间(1.81±0.47)h。陪伴家长最少1名,最多4名,中位陪伴家长数量(2.65±0.57)位。两组患儿年龄、性别、输液时间、陪伴家长数量等基础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组方式符合可比性校准规律。

纳入标准:①患儿家长了解该研究内容,自愿参与该研究;②均为日间输液患儿。排除标准:①患儿家长认知或语言能力异常;②病案资料不全。

1.2  方法

参照组采用常规输液管理,患儿穿刺结束后由家长带领自行寻找输液床位,护理人员在床位旁巡回,并为患儿调节输液滴速。实验组行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方式,患儿及其家长抵达输液区后,通过手持终端扫描后获取患儿疾病、药品、输液注意事项等相关信息,为患儿穿刺并检查成功后,移动信息化系统自动为患儿分配输液床位[2]。为了提升输液床位寻找效率,该科室将输液床位分別采用红色、黄色、蓝色及绿色予以标明,便于患儿家长寻找。患儿穿刺成功后,护理人员告知其床位号与颜色分区情况,家长携带患儿前往其分配床位[3]。巡回护理人员在床旁巡视并给予必要的护理,当患儿输液结束后,巡回护理人员在手持终端中确认患儿离开输液床,释放该床位,信息化系统接收到信号后,将其再次安排其他患儿使用。

1.3  观察指标

由患儿家长对门诊输液管理中门诊环境、床位间距、对号入座、护理服务方面加以评价,每项满分为25分,总分共计100分,分数越高表明门诊输液管理服务质量水平越高[4]。观察门诊输液患儿各阶段时间,包括找床位时间、护理人员处理时间、等候时间。通过问卷方式了解患儿家长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情况,包括护理服务、环境安静、护理巡视、服务及时等。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90例门诊输液患儿相关数据录入SPSS 19.0统计学软件之中,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门诊输液患儿家长门诊管理相关评分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门诊管理相关评分数据,见表1,实验组门诊环境、床位间距、对号入座、护理服务等评分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门诊输液患儿输液各阶段时间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门诊输液各阶段时间数据,见表2,实验组寻找床位时间、护理人员处理时间、等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门诊输液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

对比实验组与参照组门诊输液护理满意度情况,见表3,实验组护理服务、环境安静、护理巡视、服务及时等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与成人患者具有极大的区别,一方面,患儿年龄较小,在输液期间的注意事项更多,因此需要巡回人员提供更为高品质的服务[5]。另一方面,患儿输液一般均与家长共同前往,门诊输液区域滞留人数较多。传统儿科门诊输液方式均为患儿家长自行寻找床位,其入座存在随机性的特征,临床中部分陪同家长亦会占用输液床位,导致儿科门诊床位始终处于紧张状态[6]。另外,受到患儿病痛的影响,其家长心理状态欠佳,故临床中增加了患儿家长之间、与护理人员之间的纠纷发生率。除此之外,传统管理方式导致护理人员工作量加大,护理人员需要帮助患儿与家长寻找输液床位,巡回护理人员也要处理家长占用床位而产生的纠纷,严重增加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其职业幸福感较低。鉴于此,该研究针对儿科门诊实施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管理方式,其结果显示,实验组门诊环境、床位间距、对号入座、护理服务等评分均高于参照组,实验组寻找床位时间、护理人员处理时间、等候时间均短于参照组,实验组护理服务、环境安静、护理巡视、服务及时等满意度均高于参照组。移动信息化系统自动化为患儿安排输液床位,其自主运算方式较为科学,故能够降低其单位面积之中患儿密度,并采用颜色予以区分,家长带领患儿入座时间得以显著缩短,其临床应用效果显著。移动信息化系统以医院信息系统为基础,使用手持终端实施管理,通过扫描患儿就诊卡及条形码,患儿全部信息均可显示于手持终端之上,护理人员核实患儿身份时准确性较高,不仅能够提升其管理效率,同时也极大程度上避免了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7]。巡回护理人员同时亦可通过手持终端了解每个床位患儿实际情况,从而在更换液体、拔针、输液执行等方面均可予以提示,能够降低巡回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进而防止儿科门诊发生护患纠纷。

综上所述,该研究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实施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与传统方式相比,该种管理方式可有效提升其护理质量,缩短患儿输液相关时间,提高了儿科门诊输液床位应用效率,因此,移动信息化系统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之中具有临床推广及应用的优势。

[参考文献]

[1]  叶雪芬,章赛春,郑虹英,等.移动信息化系统床位安排在儿科门诊输液管理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2):124-126.

[2]  蓝淳愉,曹磊.基于信息化实现移动护理中输液及输血闭环管理[J].中国数字医学,2017,12(3):112-114.

[3]  张仝.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工作流程和管理措施探究[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8,25(19):76.

[4]  高微微,张万里,王晓微.信息化技术优化门急诊输液室护理工作流程和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0):155-158.

[5]  贾喻梅,孟晓云.临床儿科护理管理研究及其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7(48):171-172.

[6]  杨秋珍,王剑琴,董菊.信息系统输液管理在门诊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中的应用效果[J].医学临床研究,2018,35(10):1975-1976.

[7]  李丞,王亦煊,卜涛,等.物联网技术在门急诊输液及药品 全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7,32(11):150-152,160.

(收稿日期:201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