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价值链

2019-12-17 08:13施炜
销售与管理 2019年11期
关键词:彩电分销价值链

施炜

流通价值链以流通为中心,包含生产、流通、消费多个环节,环环相扣,呈链接状。分析流通价值链,有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前者考察全社会范围内流通价值链的组合、特征、变化以及趋势,流通生态的演变、优化,以及流通系统和其他社会经济系统(如制造、消费、物流、金融、信息、政府部门等)的相互关系;这是产业角度和整体市场角度的分析。后者从流通价值链上相关主体(如制造商、流通商乃至消费者)的角度,探讨如何优化流通(渠道)价值链的结构,提高流通价值链的运行效率。本文主要是后一个角度即微观角度的分析。

流通价值链上的经营形态

在一个完整的流通价值链上,存在制造、分销、零售多种经营形态。在诸多经营形态中,制造、零售均不需要专门解释。而分销概念由于国内各行业的定义相差较大,有必要详细解说。分销(Distribution)一词,是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进的新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很少使用。广义来说,分销和流通含义大致相同,均指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因此广义分销既包括了批发,也包括了零售,即所有的商品销售。而物流由于不涉及商品交易——通过提供位置移动服务而收取服务费,通常从分销中抽离、独立出来。当然,相当多的分销企业包含物流功能,但物流企业却未必是分销企业。在现实经济活动中,分销企业和物流企业存在交集。但在理论上,分销是分销,物流是物流。

广义的分销,立足于“销”字;而狭义的分销,立足于“分”字,即强调将商品分别销售至各个零售渠道。这与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批发”的意思基本相同。仔细辨析字义,“批发”意在纵向地将商品向下发送,而“分销”则有横向分散化的含义。我国电脑、手机等工厂部门所使用的“分销”,基本上与国际惯例接轨,采取这一概念的狭义。而在家具、建材、白色家电、服装等广泛的销售领域,均按“分销”的中文字面之义,将其定义为面向消费者分别销售的零售。在此提醒读者朋友,本文中出现的“分销”,均是指与“批发”含义相近的狭义分销。

需要指出的是,流通价值链上的零售,不仅仅指线下有形商场、店铺的零售,也包括线上电子商务形态的零售,以及微商等社群形态的零售。

流通价值链上的运动要素

流通价值链是有运动方向的。从上游(制造商)至下游(消费者),存在促使商品价值实现的“推力”:制造商给予渠道(分销商、零售商)压力,而渠道有将商品转移至消费者的驱动力。而从下游(消费者)至上游(制造商),则存在消费者主动要求商品价值实现的“拉力”,即消费者源于自身需求和对商品价值认同的力量。“推力”和“拉力”的统一,使流通价值链不断生成功能、产生价值。

如果把流通价值链比作轨道,在上面运行的要素主要有商流、物流和信息流。其中,商流是核心,其内容是交易活动和行为。它由两个运动方向相反的“子流”组成:一是自上游至下游的商品所有權(无形的权利)的流动(不能笼统地称为商品的流动,这样容易与物流混同。尤其当商流、物流相分离时,这种区分就更为重要),二是自下游至上游的资金流动,即商品销售的货款回流。

商流、物流、信息流中,物流(商品物质形态的空间移动)是商流顺畅的支撑和保证。总的来说,物流跟随商流,受商流的牵引。但为了提升商品转移(既包括商品所有权转移,也包括商品物质形态的转移)的速度和效率,商流、物流可以相互分离,可以有多种组合方式。所谓“分离”,一方面指物流的网络、结构、路径与商流可以不一致,物流方案可依据和考量空间半径、运输条件、运送周期、配送时间地点要求、商品安全需要、费用限制等因素合理设计和安排;二是指物流、商流的经营主体不一致,即引入了商品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物流主体(机构)。

与商流、物流相比,流通价值链上的信息流更具基础和平台属性,是商流、物流有效运行的前提。从内容上说,信息流也包括“下行”和“上行”两个子流:“上行”信息主要包括消费者(用户)的需求信息,下级渠道向上级渠道的订货及回款信息,以及渠道向上游制造商(供应商)的订货及回款信息;“下行”信息主要包括渠道对消费者(用户)的销售信息,各层级渠道的“进、销、存”(进货、销售、存货)信息,上游制造商(供应商)向下游渠道的销售信息以及自身的存货信息和生产信息等。就信息流的特征而言,整个流通价值链的信息流应具有一致性(上下游信息系统“无缝”对接,相互兼容,标准相同)、共享性(重要信息彼此开放共享)和即时性(信息一旦产生和流动,即可发现和使用)。

近年来,流通价值链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信息流的互联网化。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使流通价值链上的流通形态更加丰富(出现了BtoB、BtoC、CtoC等多种电子商务),也使上游制造商的渠道模式更加复杂和立体;同时,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流动价值链的运动方式从以往的“推动式”逐步变成了“拉动式”,流通价值链上各类主体之间的分工也更加深化。

流通价值链的演变趋势

流通价值链是整个市场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一方面它受外部大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其演变亦有内在的机理和逻辑,并且影响着外部环境。从较长远的角度看,流通价值链的演变呈现出以下方向和趋势:

第一,流通环节减少,渠道结构扁平化。有人云,世界是平的,流通价值链也越来越平。传统的多层级分销,在国内市场已不多见;而电子商务的兴起,则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使用者)的对接变得直接、顺畅。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为流通价值链扁平化创造了条件。总的来说,交易成本(从买方角度看,即商品价格之外的全部付出)降低,消费者(使用者)权利意识的增强和地位的提升,社会流通体系效率、速度的提高,既是流通价值链扁平化的结果,同时也是流通价值链持续扁平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商流、物流、信息流运动速度趋快,这是消费者(使用者)需求变化速度加快的产物,同时也是制造及渠道领域竞争更加激烈、各竞争主体奋力追求竞争优势所造成的。和流通价值链扁平化一样,这也得益于交通、通信、互联网等基础设施的进步。流通价值链运动速度(在制造商和渠道商的财务报表上以“库存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等指标来表达和衡量)的持续提升,源于消费品领域的营销战略、渠道模式乃至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时也引发相关行业内部竞争格局的变化。一些跟不上流通价值链运动速度的企业,将会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快速循环中被甩出去。以服装行业为例,ZARA等国外休闲服装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快时尚”的运作模式,给国内同类产品企业带来巨大压力。

第三,流通模式趋于多样化。首先,在社会结构复杂化、消费者群体细分化的牵引下,各种商业形态及零售业态在不断细分和创新。以线下零售业为例,近几十年来,我国从以传统百货公司为主的第一业态结构,演变为便利店、超市、超市型百货公司、百货公司、专卖店、专卖店集合(超级商店和大型购物中心)多种业态丰富多彩的复杂格局。其次,随着全社会交通物流体系、通信及互联网服务体系、金融服务体系的发展,上游制造商(供应商)与下游渠道商以及消费者(用户)之间的组合方式也多样化了,直销、分销、直供、半直销、半分销、半直供等多种流通模式并存,立体式、复合式流通模式和通路结构越来越成为主流。这两方面结合起来,一幅复杂的流通模式图景出现在我们面前:它是如此的斑斓复杂,又是如此的动态和不确定。对流通价值链上的大部分参与者来说,既是竞争致胜的机会,也是殊难驾驭的挑战。

第四,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既然是“价值链”,客观上就蕴含着链接越来越稳固紧密,衔接越来越顺畅(即所谓的“无缝”),促使商品价值实现的合力越来越强劲的内在要求。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厂商之间、商商之间形成规范化、多样化的对接机制,包括产权机制(厂商双向参股)、组织机制(如共组团队、共建组织平台等)、流程机制和信息机制,保证流通价值链运行时上下游相互融入、协同作业。二是厂商之间、商商之间合作规则朝“重复博弈”(长期合作)、双赢共享、减少交易成本方面演进,使双方合作关系摆脱“零和博弈”的困扰,更加规范、稳定和密切。三是在重大市场活动、营销事件尤其是区域市场的开发上,上下游几个方面共同组织、统一指挥、相互配合、协同行动。

第五,流通价值链上各环节的利益分配趋于均衡。不均衡主要有两种表现:一是通路价值链断裂,即上游商品制造者利益份额较大,而下游渠道利益偏少,毛利偏低,影響渠道的销售意愿,制约渠道服务能力、服务水平以及通路价值的提升。二是需求受到抑制,即渠道(包括分销和零售商,尤其是指零售商)利益份额较大,毛利较高,从而导致商品价格较高,对需求产生负向作用。还有一种需求受到抑制的情形是,由于渠道(主要是零售商)相对制造商而言,更加强势、话语权更大,挤压和切分制造商利益,致使制造商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和品质,产品的内在价值和附加值不能提升,从而不能满足部分消费者对产品价值和品质的要求。

利益分布不均衡的主要原因在于上下游环节的谈判地位和话语权不同。而这背后,涉及上下游各环节不同的集中度——垄断程度高的一方通常能切分较多利益(比如家电产业链上天猫、京东,药品产业链上的大型医院),也涉及上下游各环节之间的信息对称性——通常掌握用户信息的一方更加主动。而驱动、促使、推动流通价值链上利益结构均衡化的因素和力量主要有:

第一,上下游各环节博弈时处于弱势的一方,通过调整竞争策略、改善和提升竞争能力、提高同业内组织化程度和集中度、构建业内战略联盟等方式和手段,努力改变不利地位、提升话语权。

第二,上下游各环节博弈时处于强势的一方中,总会有企业(通常是挑战者或试图“破坏性创新”者)以“不均衡”为契机,通过改变利益在上下游的分布——这常常意味着商业模式的创新——来获取市场机会和竞争优势,并改变同业内的竞争格局。

第三,上下游服务环节中的新进入者和替代者有可能改变其所在环节的行业集中度和利益格局,使流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出现变化。例如,大量的汽车美容检修企业(属于汽车后市场)兴起后,对传统的汽车品牌4S店在汽车保养服务方面的垄断地位造成冲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汽车润滑油、轮胎等产品的附加值分布,对这些产品的制造商、供应商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流通价值链上利益结构的均衡化,是竞争深化的体现,往往也是行业生命周期进入成熟期的标志。

流通价值链的竞争、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说是一条价值链与另一条价值链之间的竞争。而企业流通价值链(即渠道链),作为整体价值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的市场环境下,有可能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和关键环节。

以彩电企业为例,中国品牌与外国品牌竞争的过程中,之所以在销售规模和市场份额上逐步超越了对方,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渠道链(尤其是三四级市场)的优势。而外资彩电品牌在中国市场业绩的增长长期受制于中国特有的渠道环境。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从现代化都市到边远乡村的多层级立体市场,这使得渠道层次多且分散度高;加上市场经济的发育和成长处于初级阶段,许多渠道企业的经营规模小、经营素质较低。面对这样一个与国外成熟市场迥异的渠道环境,外资彩电品牌很难突破和驾驭——既有销售组织、团队及管理上的难题,也有文化上的陌生和冲突。由于中国市场缺乏一个能和外资彩电品牌对接的高效率通路体系,因此渠道能力成了其短板,尤其制约它们进入通路结构复杂的农村市场。与此恰恰相反,复杂、混乱的通路环境,是国产彩电品牌“鱼在水,鸟在林,自由来往”的大有作为的广阔天地;而“以农村包围城市”的竞争策略,也就有了依据(外资品牌进不去)和坚实的保证(与通道结盟)。正因为如此,国内彩电企业才会创造出“设郡县”(重视县级市场,以“县”为市场运作及管理的空间单位)、“多产粮”(小区域内精耕细作)、“高筑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相对封闭的区域市场内渠道利益)的营销模式(这9个字的策略,源于笔者1998年为TCL销售公司撰写的咨询报告《广阔天地里的精耕细作》),才会产生数以万计的销售人员重心下移、掌控终端的深度分销奇观。

随着现代家电连锁零售业态以及电子商务的崛起,我国市场的渠道环境已发生重大变化。连锁业态、电子商务的出现和扩张,很大程度上为外资彩电品牌解决了渠道效率问题。同时,随着连锁业态和电子商务向中小城市乃至城镇的延伸、渗透,长期困扰外资彩电品牌的农村市场(包括县城市场)难题得到一定的缓解。由于外资彩电品牌在同等品质、性能条件下相对于国产彩电品牌有一定的品牌溢价(售价高一些),相应地产品毛利空间往往更大一些,给予零售环节的回报有可能更高一些,因此受到部分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企业的青睐。此外,部分外资彩电品牌急于扩大份额,采取了比国产彩电品牌更为激进的价格策略,也迎合了一些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企业价格竞争的愿望,为它们提供了求之不得的激活市场的武器。需要指出的是,某些外资彩电品牌对线上零售价格缺乏管理,甚至被电子商务寡头拖进价格战的泥淖,破坏了整体通路生态,总体上是得不偿失的;同时,也使销售更加依赖于少数寡头。

渠道环境的变化对国产彩电品牌产生了三方面的不利影响:一是利益受到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业态的挤逼;二是农村市场(三、四级市场)的优势受到削弱;三是给予传统渠道的盈利空间由于连锁零售和电子商务业态的价格冲击而受到侵蚀,保护传统渠道资源的难度增加。在新的渠道环境下,国产彩电品牌一方面利用自身的市场地位优势(行业充分整合之后寡头竞争格局已经形成)与连锁零售及电子商务寡头构建新型合作关系——平等、均衡、长期、双赢,另一方面将传统渠道作为和外资品牌竞争的防御屏障——以往传统渠道是国产彩电品牌主要的市场攻击手段,现在则应让位于产品。所谓传统渠道,即区域性的中小型经销商以及非连锁业态的中小型零售商。它们虽然相比于连锁及电子商务属于弱势流通形态,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中国市场的渠道生态变化是渐进而非突变型的。从时间上度量,现有三、四级市场传统渠道占半壁江山的渠道环境还可能会延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从空间上考量,变化是由点到面、由发达地区到不发达地区、由一二级城市向三四级城市逐步展开的。因此,本土彩电企业通过与经销商、零售商结成利益共同体,通过垂直可控的流通链与外资彩电品牌相抗衡,还是行之有效的。这就要求国内彩电企业在销售政策、市场资源投入等方面注重不同业态之间的平衡,花更大的气力帮助、辅导广大基层经销商。这样做,同时意味着对农村市场的保护。近来,创维等许多国产品牌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流通价值链之间的竞争,不仅发生在企业之间,而且也往往发生在具有替代关系的行业之间。近年来,我国家庭装修市场上,两种具有一定替代关系的产品——地板(包括实木地板、实木复合地板、强化地板等)和瓷砖(又称地砖)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铺地砖的面积比例越来越高。按理论,地板产品(尤其是工业化的复合、强化类产品)具有便宜、环保、便于施工和拆装等优点,何故抵挡不过瓷砖的竞争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我国瓷砖企业的产品创新近年来整体上有重大突破(如仿古砖、仿大理石砖、微晶石砖、仿木纹砖等),尤其是产品的审美价值有了显著提升,从而打開了产品的价格空间(一些高端产品的市场零售价已达到甚至超过大理石和实木地板)。在此背景下,瓷砖经销商(主要指零售商)的毛利空间要高于地板。这不仅有利于经销商销售意愿的提升,也有利于吸引实力、能力较强的经销商进入瓷砖零售行业,有助于瓷砖经销商做强做大。由于利益机制强劲,厂商之间的配合、协同会更加紧密,厂家对渠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也会增强,从而提高渠道链的张力。

流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

制造商、分销商(代理/经销商)、零售商、用户共同组成了流通价值链。在这根链条上,各主体之间存在着利益上的“统一对立”关系,它要求制造商必须通过价格、返利等手段,合理有效地管理链上各主体的利益分布,均衡各主体利益,使流通价值链产生持续不断的合力。

利益均衡,意味着价值链各主体均有积极的合作意愿,整体效能最大化。由于所处行业与市场差异巨大,均衡的标准也大大不同。作为一个因时而变的概念,制造商要在营销中动态调控“均衡”。下面,我们通过案例,看看有哪些利益不均衡的情形。

(1)第一种情形:“中间”断裂。

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在国内手机市场上,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国外品牌一直处于领先地位。但在2003年前后却遭受国产手机品牌的强烈冲击(这是国产手机品牌的第一次崛起)。原因之一在于其流通价值链的利益分布曲线不合理。

当时,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外资手机品牌采取大分销(即全国性代理)模式,对渠道体系和市场秩序缺乏深度管理,加之追求市场份额和规模,铺货面较宽,导致渠道(分销/零售商)利润低下。在如此利益格局下,流通价值链尚能运行,不致于断裂,取决于两个条件:一是产品性价比几乎独步天下,用户价值得到尊重和保证,产品的指认购买率极高,用户坚决要买,渠道不得不卖;二是渠道没有替代产品可选择。但当国产手机品牌进入市场后,这两个条件便发生了变化。部分国产手机品牌采取了和诺基亚、摩托罗拉不同的利益分布曲线,给予渠道更大的利润空间,有效地激发了渠道的销售意愿;依靠渠道推力,迅速抢占市场份额(当时国产手机品牌总市场份额最多曾达50%左右)。但隐忧是在用户价值方面缺乏真正的优势。可惜的是,一些国产手机品牌一方面在用户价值上止步不前,缺少切中用户痛点的价值创新,另一方面急于求成,向渠道压货严重,当走货不畅时,渠道利益受到影响。在利益分布上失去了竞争优势的国产手机品牌,从2004年开始进入了漫长、艰难的调整期。大约10年之后,以华为、OPPO、vivo、小米为代表的国产手机品牌第二次崛起——这次是真正的崛起,重要原因在于注重了产品力和渠道力的平衡,对于渠道利益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保证。而三星等外资品牌不注重渠道利益问题至今并没有真正解决,未来在中国市场上的份额继续下滑,恐怕是难以避免的。

(2)第二种情形:需求抑制。

从全社会角度看,在以往相当长的时间内,流通价值链上利益分布最不合理的行业可能莫过于药品业了。国内一些制药厂家,由于缺乏原创能力和差异化产品,面对特殊的渠道形态比如处于垄断地位的医院和医生,根本无法平等对话,只能采用加大产品毛利、提高销售费用、进行“公关”营销的手段。而在一些缺乏产品竞争力的制药厂家看来,这恰恰是市场渗透的机会。医院在药品进价已经偏高(尤其是“普药”之外的新、特药)的情况下,利用垄断地位以及与患者的信息不对称,“以药养医”,将某一些药品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价提供给了用户,使用户利益严重受损,令行业需求受到抑制。

对于绝大多数产品具有替代性的制药企业而言,改变以上利益分布曲线相当困难。近年来,药品管理体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招标投标、两票制、医药分离……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和改变了药价畸高的局面。但是,只要医院垄断、医患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状况不改变,即便医药分离,也很难真正改变流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医院总有各种获取利益的途径)。制药企业在期待医疗体制进一步变革的同时,可以加大医院之外零售市场的开拓(在药品总销售量中,未来社会零售药店的比重将会提升);同时,采取先进的营销模式,借助于互联网和广大用户发生直接的关系,提高市场推力。

(3)第三种情形:挤逼上游。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彩电行业的制造商遭遇来自下游渠道越来越大的压力。连锁家电零售商和线上零售寡头,作为用户价值的代言人向制造商提出种种苛刻的利益要求。由于部分彩电厂家缺乏核心专长,产品同质化严重,因此无法与大零售商平等对话,只能在利润空间上一让再让。上游核心部件供应商毛利起起伏伏,彩电制造商毛利显著下降,连锁零售商毛利显著上升。这种情形下,流通价值链上的利益分布就会不均衡。

面对这种利益格局,一些彩电厂家陷入了两难境地:若与零售巨头合作,利润则被挤压至极为狭窄的空间内(甚至没有利润或负利润);若不与之合作,则会失去市场份额和销售效率。一些中小厂家因此而退出市场。而大品牌制造商短期内也找不到很好的解决方法,只能在“打打谈谈,谈谈打打”中,通过策略性行为与零售巨头周旋,尽可能减少彼此的冲突和自身的利益损失。欲从根本上改变利益格局,只有等彩电制造业产业整合基本完成以及厂家技术进步创造出差异化价值之后了。近年来,外资彩电品牌数量减少,且基本上退守高端市场;国产彩电品牌的集中度有所提高。如何通过商业模式的创新,摆脱流通价值链上的不利地位,对国内彩电制造商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战略课题。

猜你喜欢
彩电分销价值链
浅谈低碳价值链构建——以A公司为例
基于价值链会计的财务风险识别与控制
医疗器械包装发展价值链
微型彩电
试析基于价值链理论的成本管理模式
小黑裙 三级分销时代的终结?
禧玛诺在欧洲开设第3个分销中心
解读微信三级分销
中国彩电技术创新联盟启动
微信封杀三级分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