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途径

2019-12-17 08:10吴春生
科技视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实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

吴春生

【摘 要】本文结合当前教育环境下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状及阻碍和制约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探讨了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途径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3-005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25

教學和科研是衡量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水平的重要价值尺度。从高校教师的职业特质来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包括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专业知识、专业技术、专业能力和专业素质。教师专业发展关乎学校、学生及教师个人的发展,掌握并及时解决制约和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利因素对学校、学生及教师个人都至关重要。

由于高职高专学校有别于本科高校的特殊情况,本文主要探讨高职高专学校影响教师自我发展意识的因素和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途径。

自我专业发展意识是教师个体基于现实的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而形成的关于自己未来发展目标的系统化、理论化的认识,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在个体心理上的反映,是教师根据教师专业化及社会给予教师的特定的要求,不断习得与教师角色和规范的精神追求,是努力实现预期目标的心理反映。

1 个人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长期从事1-2门课程的教学,教学内容相对于本科院校要少,难度要求要低,同时学生的整体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足,使得教师教学的积极性不高,教师进行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动力不强,教学模式落后,教学手段单一,专业发展意识淡薄。

(2)社会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认知程度相比本科院校较低,这使得教师们对自身的职业认同不高,职业幸福感较弱,由此导致教师的工作动力不足,内在动机不强,这些势必对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最终对高职高专教师的专业发展造成了障碍。

(3)高职高专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外,也要完成学校规定的科研工作,教学科研的压力以及职称评聘竞争的压力,对于自身客观条件的限制及主观因素不足的高职高专教师来说,往往导致严重的心理失衡,有些教师甚至丧失了晋升职称和聘任的勇气,对学校的工作消极怠工,得过且过,不求上进。

(4)高职高专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较而言,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学习平台的提供与建设方面要少得多。这对本身就自我学习能力较弱的教师而言我学习途径变得更少更窄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规章的制定,行政人员参与较多,任课教师参与较少,教师的自主性受到较大的限制。

(5)教学与研究是相辅相成的,教学活动必须与教学研究紧密结合,教学活动要建立在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基础之上,大学教师必须不断地进行研究活动。但由于高职高专教师知识基础的限制,由于培训、进修体系的缺乏,高职高专教师们的教育科研方面能力较弱,参与课题研究的机会较少,这直接导致了科研能力进一步的下降,也导致了教师间没有互相分享与互相协作的机会,最终的结果是大家谈到科研就怕、就躲,视科研工作为洪水猛兽,严重影响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以上的种种不利因素对高职高专教师专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广大高职高专的教师们在面对这些不利因素时应该应迎难而上,适时调整心态,不断增强抗压能力,培养乐观、自信的个性,正视困难,勇于挑战,在不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增强勇气、增强自信,百折不挠、不断进步。

2 学校因素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

(1)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民主意识不强,官本位现象严重,管理方法和手段比较简单,广大教师缺乏参与学校管理和决策的机会,加上部分学校领导的官僚意识,一些教师在工作上也得不到学校领导的支持、鼓励和认可,其主人翁的地位和责任意识得不到应有的尊重。

(2)在知识、科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专业发展靠教师个人单打独斗是完全行不通的。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及模式化倾向,严重限制了其对外界知识、科技、信息、技术的获取量,限制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渠道。对此,学校或院系应通过组织各种研讨会,组织课题研究、精品课程开发等多种活动通过将具有不同经验、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教师集合在一起,努力营造团结协作、互信互谅的氛围,激发广大教师的热情,实现互助学习,取长补短,打破固步自封,从而实现教师的共同发展。但目前这些活动在一些高职高专院校的开展欠缺。

(3)教师评价制度在促进教师发展,在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情感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有些学校评价制度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不足,有些学校的评价制度只是将相关院校的评价制度在稍加修改后就拿来使用,未必符合本校的实际情况,甚至颁布实施是也未经过一线教师的表决同意,这些制度难免会成为教师发展过程中的羁绊。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自主提升,学校在引导、管理、激励、评价等方面的外力作用至关重要,学校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

3 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发展实现途径

3.1 做好教育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高职高专学校教师亦为传道、授业、解惑者, 但其与本科院校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别,与专业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差别更甚。因此,大部分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的科研工作重点应该是与自身的教学实践、教学心得相关联的研究,而不应该是一些高深的纯理论的研究。教师的研究问题应该是来自于自身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来自于对自身实践教学过程的不断反思、系统总结的过程中、是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教与学的关系及师生发展等实际问题的研究。研究的成果或目标不是一定要形成高深的系统的理论,而是要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将该方法付诸于教学实践中去,指导教学实践,反过来通过教学实践验证该方法,不断尝试,不断反思,不断改进,最终形成切实可行的理论方法,从而达到了教学科研能力和教学实践能力有效地结合,实现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是一个短期的、阶段性的过程,而是贯穿整个职业生涯的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过程,不断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反思教学实践中问题的过程,不断提高教学研究能力、实现专业发展的过程。组建教学科研团队、科研课题组,定期开展科研交流活动,对教师的教学研究意义重大。为了确保教学研究的顺利进行,学科带头人要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参与教师也要真正参与其中,而不能是科研活动流于形式。

3.2 搞好团队协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对于教师专业发展,除了个体自身发展外,还要保持开放心态,随时更新教育信念与专业技能。为此,教师要充分挖掘,利用各种可利用的有助于自我专业发展的资源,包括与其他教师的交流,并进行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使自己的专业视野更加宽广,扩充自己的专业内涵。高职数学教师之间的协作能打破科研发展的僵局,增强学术交流、组建学习共同体,为教师创造更多的学术科研机会。教师间可互助学习,形成教学实践共同体;相同研究方向的教师可以组建科研共同体;不同专业教师间可以建立跨学科的协作共同体;也可以与其他院校的教师建立跨地域的协作共同体。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以上共同体的发展创造了多的实现机会。通过以上的协作形式,教师之间共同创造机会、分享经验会更有利于教育和科研的发展。如果能正确处理好这种开放、合作、竞争之间的关系、既有利于不同成员的自我发展需要,又能形成个体有活力、团队有活力的良好组织气氛。

3.3 加强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首先教师要主动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主要通过教师的自主学习来实现,而教师学习的核心部分是教师个人作为学习者的反思、对教学实践环节反思、对自己教学经验进行批判性的反思。由于教师个人经验的局限性,教师要向同伴或同事学习,借它山之石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質,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因此,教师可以通过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专业发展。教师可根据所教授专业课程成立教学和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应该具有自愿性、同一性、发展性等特征。学习共同体成员可以进行集体对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集体反思,取长补短,定期举办教学研讨等。

3.4 开展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校本研修是以学校为基地、通过校外专家和校内有经验教师的专业引领,促使本校教师专业可持续性发展及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校本研修主要是将教学研究的重心下移到学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教学过程中教师所遇到的各种具体的教学问题作为研究对象,其研究内容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践紧密结合,目的是解决学校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累了第一手的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二专家们掌握着指导教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校本研修过程中,二者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各取所需,有利于教育理念落到实处,同时也有利于教师围绕共同的目标进行合作、共同进行探究。

4 改革学校对教师的管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学校管理者要改变观念,建立以人为本、科学民主的管理制度,要创造一种人人都能参与的机制和氛围,让教师有机会参与到一些与他们密切相关的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切实反映广大教师的心声,让教师能更好的了解学校的现状、未来发展目标,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增强其归属感和责任感,这势必会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不仅要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还要注意制定各种激励措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使制度真正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系科也要大力加强自身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关注教师职业发展,多组织教师参加教学研讨和交流等活动,为教师提高专业技能和进修创造条件,促使其专业的发展。系科领导也要要关注教师的日常表现,对产生心理挫折和职业倦怠的教师,要认真分析和正确对待,帮助查找原因,解决问题;还要尽量创造条件为教师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设法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加强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缓解人际关系的紧张状况。

【参考文献】

[1]王萍.高校教师的专业性发展及其途径[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7(4):120-122.

[2]郑伦仁,周鸿.《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及其自我实现途径研究》[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03:520-523.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院校实现途径教师专业发展
利用云录播搭建教师专业发展研修平台
微视频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研究
如何将创新阅读植入小学语文教学中
新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实现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