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儿科护理学》课程提升护生职业素养的研究

2019-12-17 08:10杨丽娜
科技视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儿科护理职业素养课程思政

杨丽娜

【摘 要】高职高专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依赖于思政老师的课堂教育和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不交融,相互脱节。在高职高专医学院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够全面,现在将“思政课程”变为“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融入专业课程中,根据护生的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以及专业特点,落实于专业课的课堂之上,形成协同效应。本文从高职高专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出发,注重传统“思政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将课程思政融合到儿科护理教学中,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模式,护生在获得专业知识的同时,得到职业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思政;儿科护理;职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 F713.36-4;G712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3-0171-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084

【A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ainly depends on the classroom educ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 and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unselors.Professional education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re not integrated with each other and separated from each other.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not comprehensive enough in medic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Now,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is changed into"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moral education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professional courses.According to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needs and expectations of nursing students and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they are implemented in the classroom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to form a synergistic effect.Starting fro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medical college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form of traditional"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teaching methods,and the integ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to pediatric nursing teaching.In the whole teaching process,using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and models,nursing students get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their professional quality at the same time.

【Key word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Pediatric nursing;Professional quality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对全国高校的思政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优势,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政课程”变为“课程思政”,将思政教育融入各类专业课程中,全方面潜移默化地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立足于高职高专护理专业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研究运用哪些路径将思政融入儿科护理学教学内容中去,如何将思政贯穿于儿科护理教学的全过程。

1 专业课程的目标

专业课程思政的目标就是把知识传授和育人结合,达到全方位育人的目的,由于专业课程内容存在差异性,也决定各门专业课育人目标的侧重点有所差异。高职高专院校护理专业课程的思政目标旨在提高护生的职业素养,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坚定职业信念,有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还要有独立学习和创新能力,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和健康的心理素质。

《儿科护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培养高质量的护理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坚定的职业情怀、处理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护患沟通的技巧等等。

《儿科护理学》课程思政目标就是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内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护理专业教育融入课程中去,培养护生职业素养。儿科工作对象是小儿,特点是年龄小,认知能力较弱,合作性差,因此儿科护士应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够提供优质的儿科护理。因此《兒科护理学》的课程让护生掌握基本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把思政融入教学中,提升护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道德修养,达到知识传授和育人的双重目的。

2 “课程思政”与《儿科护理学》课程融合路径

2.1 教师的模范作用

作为专业课教师,要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四有好老师标准要求自己[1]。通过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榜样,在授课的同时,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与学生相处进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人生观。

课堂上坚守专业定位,开展医德教育教学,重视感恩教育,培养学生仁爱之心。

2.2 教学内容与思政深度融合

根据课程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如何将思政融合到课程教学之中去,以达到课程思政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必须具有极高的包容性,从而培养学生耐心,护生在日后护理儿童的时候,要能够与儿童沟通和交流,有极强的耐心。

2.2.1 梳理儿科护理案例

《儿科护理学》教学团队教师梳理教学素材,从临床儿科病房等处收集案例,或者借助相关书籍、网络,把儿科医护人员之间、儿科护士与家属之间需要沟通的护理问题整理出来。每次课前与学生分享一个案例,小组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与学生强调护理工作是爱护生命,受人敬仰的职业,要有精湛的技术与真诚的救人之心,故事比理论更吸引人,思政教育也深入人心。

2.2.2 小组互助模式,助力护生成长

6人一个小组,针对老师布置的课后任务,或制作宣传海报,或案例分析讨论,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为了避免偷懒的现象,每个人都有汇报的机会,既体现小组成员的重要性,又能体现团队精神。互助成长,让学习更有趣味,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

2.2.3 情景化实践课程内容

儿科护理操作通过老师演示,护生反复练习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在此基础上,为了让儿科护理实践课程更真实,把儿科护理实践课程内容情景化,让它更贴近真实情境。护生设身处地地去为患者着想,能够进行换位思考,从而体验患者当下的处境,感受和理解患者当下的情感,从而培养护生的共情能力。

2.3 校园文化助力

在校园每个角落都体现出思政教育,挂条幅,贴标语,大屏幕展示等方式。如每年的母乳喂养周,应该在醒目位置摆放展板,让护生了解母乳喂养的重要性,并能宣传母乳喂养。教师告诉护生如果成为一名儿科护士,应有一颗感恩的心,感恩周围人对自己的帮助和指导,感恩家属的宽容和理解,懂得理解家属焦虑的心情,给予恰当的关怀及配合医生做好的相应诊疗及护理[2]。此外还可以带领护生参加各种活动,比如协助社区医院义诊、大学生志愿者等,提升护生明事理、讲感恩、懂奉献的优秀护理人员职业素养,从而得到社会的认同和理解。

3 小结

“课程思政”是高校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积极推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同向相行,是每一位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立德树人。《儿科护理学》课程做好“课程思政”融合,有助于塑造護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儿科护理人才的职业素养,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小儿健康。

【参考文献】

[1]王显芳,郭智芳,谢羚.高校辅导员争做“四有”好老师,培养“四有”———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师节重要讲话精神[J].高校辅导员,2014(6):31-33.

[2]蒋玥,靳晓辉,等.德育在儿科护理专业课教学中的渗透——以广东黄埔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为例[J].德育研究,2018(11):28-29.

猜你喜欢
儿科护理职业素养课程思政
非语言性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儿科临床护理常见风险因素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