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策略

2019-12-17 08:10李巍
科技视界 2019年33期
关键词:国家安全新时代人工智能

李巍

【摘 要】国家安全问题的治理国家长治久安的重点与核心。人工智能技术的颠覆性突破触发国家安全问题,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需要通过提升国家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国家监督和加深国际合作来完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化解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同时为国家安全治理提供反思路径。

【关键词】国家安全治理;新时代;人工智能;国家安全

中图分类号: D63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2457(2019)33-0249-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33.123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提升治理水平,设立国家安全委员会,完善国家安全体制和国家安全战略,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遂于此成立,这都体现了中国在国家安全治理上的认识提升和眼光更具理性和战略性。2014年习近平主席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治理提供路线和纲领。该年发生了昆明火车站“3·1恐怖事件”和新疆乌鲁木齐早市“5·22惨案”都彰显了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的前瞻性和国家安全治理的紧迫性。2017年美国特朗普政府发布首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该报告提到中国有33次,对华论调很不友善,无论从主观动机还是从客观影响上都提醒中国从更长远的角度审视全球安全治理战略的制定和体系的构建。2017年7月,美国智库——贝尔弗尔科学与国际事务研究中心发布《人工智能与国家安全》,该报告详细评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系统总结了以往颠覆性技术对国家安全的重大影响及应对经验,提出国家安全领域应保持人工智能技术领先,并为有效管控风险提供了政策建议。也是在该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实施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十九大报告中也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从此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与此同时,我国人工智能与产业呈现快速发展态势,我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论文和专利居于各国首位,在新时代如何在保证人工智能发展相关指标数量的同时,提高质量并充分运用到国家安全治理中,以提升国家安全治理水平和能力,是当前以及今后需要切思的问题。

1 问题提出:人工智能时代更需要加强国家安全治理

国家安全一直是中国国家长治久安的核心和重点。中国古代历有治国安邦之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等等都是涉及专制时代国家安全问题的思想。虽然在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国家安全理论已经出现,但中西思想史上并未有“国家安全”之名。近代中国的国家安全思想以救亡图存为主线,统治者思维方式的立足点仍放在了“政权安全”上,将“国家安全”等同于“政权安全”和“政府安全”,所以才有“宁赠友邦不与家奴”“攘外必先安内”的想法。政治改革与革命与国家安全思想的变迁息息相关。政权为少数私人所有则所谓的“国家安全”是维护少数私人利益的工具。维新派和革命党人虽然致力于政治改革和革命,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其国家安全理念终究落入为统治阶级辩护的窠臼。中国共产党人秉承“一切为了人民”的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是真正从名和实上维护中国国家安全的力量,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人民为中华民族和子孙后代营造一个长治久安的国家安全大局。

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中国日益崛起,面临的安全威胁和挑战逐渐增大,安全问题的程度扩大和范围增加,特别是新时代人工智能的爆发之后。人工智能作为一项颠覆性技术,对当前及可预见的未来的各个层级的治理造成了巨大的挑战。人工智能无疑是“双刃剑”,同历来的新科技无异。一般地讲,人工智能,又称为机器智能,是与人类和其他动物所拥有的自然智能相对而言的一种由机器来呈现的智能行为或活动。当前对人工智能尚无统一的概念,当然“对人工智能的概念还是要准确认识,不能什么东西都包括”[1],人工智能在安全领域的界定和认识需要准确、可靠和理性。

新时代人工智能触发了国家安全问题。人工智能呈爆发式发展,应用广泛,相关技术叠加突破,极大地影响了国家安全,人工智能将会是国家安全的领域的颠覆性力量。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呈现快速发展态势,近年来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支撑下,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突破,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多维空间高度互联,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升级和变迁,进而迫使维护安全的手段和方式升级完善。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获得极大拓展,尤其在一些尖端领域,足够引起安全警惕。除美国最早发布人工智能报告以外,各国都在积极布局人工智能,美国政府和企业加大投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英、法、德、日、俄也将人工智能的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国际安全处于一种动态平衡之中,人工智能将可能成为打破平衡的潜在因素,因此要保持国家安全竞争力,将人工智能放入国家安全战略中势在必行。因此,在新时代加强国家安全治理迫切紧需。除了要应对传统安全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外,更要应对人工智能时代来临所带来的安全威胁和所造成的安全风险与挑战。

2 新时代国家安全治理化解人工智能挑战的策略

新时代面对传统安全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中国国家安全治理绝大多数都有应对之策,例如应对台湾问题,通过加强两岸交往与反对“台独”并重,对外灵活外交,稳步推进统一进程;应对周边领土、海洋争端,中国面对主权占领与实际控制管辖之间分离的现实,不断争取主动,提出了很多创新性的方案,一方面坚决回击挑衅,另一方面推动与周边大国的深化合作,为最终解决争端创造条件。关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应对之策,就应对能源安全的對策而言,通过深化国际合作,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与公平合理定价,大力发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建立并完善统一、高效的管理制度等这些都是非常可行的路径。至于全球安全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安全形势的变化是可以预测和行动的客观趋势,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和“一带一路”战略的推进过程中都有效地解决和应对。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使世界各国国家安全治理面临的各项风险无比严峻,从全球层面看各国应对措施缺点较大,人工智能的应用发展趋势存在各种潜在风险。因此,从国家角度看,应该提升国家安全风险意识,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加强国家监督和加深国际合作。其一,国家安全治理应对人工智能颠覆性技术的起点应该是提升防范意识,充分评估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对国家安全治理预期带来的潜在风险;其二,从技术、产业、政策、法律等多个层面构建人工智能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国家安全治理不同于安全管理,需要多方参与,在这一过程中政府应与其他安全治理主体紧密合作,建立风险管控互动机制,加深公私部门的治理合作才能有效真正实现国家安全治理体系良性运转;其三,政府加强对人工智能技术的监管是其应该发挥的国家安全治理主体责任,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司法监督和社会监督,对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破坏国家安全的行为依据法律从严处置,同时发动广泛的社会监督,充分发挥公民参与人工智能发展的主动性和智慧,使利用人工智能为恶者无所遁形;其四,人工智能带来的问题都具有全球属性,不是单一国家或單一领域的治理问题,加强全球合作治理是应对这一安全挑战的良举,各国在人工智能发展和应用上对国家安全治理造成的威胁是跨越国界的。因此,需要加强人工智能领域的国际合作来应对国家安全治理风险。

反思人工智能国家安全治理的各个领域,一方面,要正视国家之间的差距,国家行为体间在技术与制度上的系统性差距短时间无法弥补,需要通过国家治理体系与国家治理能力的全面现代化来实现赶超。另一方面,要充分注重技术要素,搭建好平台,使人工智能技术人才充分施展才能,让人工智能技术要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下潜力迸发,将人工智能给国家安全治理带来的风险和挑战化解于中国崛起的大潮中。

3 国家安全治理应对人工智能挑战的进一步思考

面对传统安全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以及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突飞猛进发展而带来的国家安全压力,在构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过程中,以人民为主体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构建一定要具有开放性的思维,传统安全挑战和非传统安全威胁都没有冲破安全壁垒,处于可控范围之内。通过给予足够重视,为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充分赋权与赋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社会安全等方面的威胁和挑战都将具有足够预期的手段予以解决,保持国家安全治理体系的开放性,可以为未来出现的新的国家安全压力和风险留出可以缓冲和转圜的空间。总而言之,在新时代人工智能的发展将与国家安全息息相关,密不可分,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执政者和人民的治理能力,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治理体系,为全球安全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陈钟.从人工智能本质看未来的发展[J].探索与争鸣,2017(10):4-7.

猜你喜欢
国家安全新时代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华人卷入两起涉美“国家安全”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