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联升布鞋技艺传承人何凯英:心传胜于技法

2019-12-18 06:54
北广人物 2019年48期
关键词:布鞋技艺师傅

北京有句老话儿:“爷不爷,先看鞋。”北京人出门在外,没双好鞋那可不成。脚底有了劲儿,脸面上才有光。可这老北京的好鞋上哪儿买去呢?内联升啊。内联升传统千层底布鞋,选用的都是纯天然材料,加工过程完全采用手工制作并且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何凯英师傅就是内联升布鞋技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曾给毛泽东、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量脚做鞋。从一个农村进厂学习做鞋的徒弟成为内联升千层底布鞋制作的高手,其背后的故事鲜为人知。对何凯英来说,如今心心念念的,只有内联升传统千层底布鞋。

学徒的过程充满艰辛

何凯英在刚接父亲的班进入内联升时,什么都不懂,原来见过母亲做鞋,到这里见到很多的工具,鞋楦,还有很多讲究,就蒙了。从那时起,他就立志要做一位好鞋匠,于是他认真地跟着师傅学徒。心传胜于技法。在名师指点下,制鞋技艺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没拿过针,结果经常扎手,慢慢学手艺,就一直干到了今天。

凭借着一股韧劲儿,何凯英很快成了厂里的骨干。除了业务上要求精益求精,他也在传承着内联升百年来的要求,那就是全心全意服务顾客。一次,一位在美国的老华侨要求做鞋。因为对方年岁已高,没法来量脚,老人点名点姓地要做内联升的千层底,后来让老人的家人在美国量脚,何师傅在北京指导,用传真把尺寸传过来,终于为老人制作了一双合脚的布鞋。

好手艺还得后继有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何凯英来说,目前除了做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带徒弟。如今,何师傅的徒弟虽然都是80 后,但已经可以担起传承百年技艺的重担了。他徒弟徐文浩的家人都是内联升的职工,他从小耳濡目染喜欢上了制鞋,但是家人不同意他干这行。他后来做过厨师、业务等很多的工作,最终自己依然执着地来到了内联升,从事上了自己喜欢的工作。

2008 年,内联升为奥运会颁奖礼仪特制的颁奖鞋美观大方,时尚实用,再次惊艳世界。此外,内联升还跟故宫合作推出探花系列鞋,与国家博物馆联手推出生命之树、飞鸟春秋等多款布鞋。如今内联升的身影已经登上纽约、伦敦、巴黎等时尚之都的街头,成为人们叫得响拿得出手的“中国礼物”。现如今,鞋的款式、种类越来越多,再加上外国品牌也纷纷抢占市场,传统布鞋受到很大冲击。面对挑战,何凯英和他的同事们潜心研究,不断开发新品。

手工千层底布鞋已有3000 多年历史

老北京人不是有句口头禅:头顶马聚源,脚踩内联升,身穿八大祥,腰缠四大恒。这里说的“脚踩内联升”,是说能够穿上内联升做的鞋,是对身份的一种炫耀。老年间那阵子,洋车夫穿的是内联升做的革及鞋,朝廷文武大员穿的是内联升做的朝靴,就连那清朝末代皇帝登基坐殿,穿的也是内联升做的龙靴。要说起北京的千层底布鞋,那自然是内联升首屈一指。

内联升被誉为“中国布鞋第一家”,传承百年的千层底布鞋制作技艺在2008 年还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千层底其实没有一千层,这都是老百姓形容多用的词。内联升的千层底男鞋有35 层,女鞋31层,就统称千层底。千层底泛指的是手工纳制的布鞋鞋底,而我国布鞋的产生年代非常久远,手工千层底布鞋在中国已经有3000多年的历史了。

内联升是1853 年成立的,老板叫赵廷,前店后厂的模式。跟朝廷的丁姓将军合作经营。专为朝廷官员制作官靴。赵老板是个有心之人,把来做鞋的官员的信息都记录了下来,方便之后做鞋使用。形成了后来的《履中备载》。这《履中备载》可是内联升的一个镇店之宝。另外一个镇店之宝就是“民国礼券”。这也是内联升人先进商业思想的体现。咱们逢年过节走亲戚串门的时候都要带些礼品,像点心、茶叶、酒之类的,但是唯独没有送鞋的,因为这听着不吉利。内联升发明的这个礼券相当于现在的提货券或购物券,来到内联升以后可以凭票取鞋,这样既解决了人们送礼的尴尬,又增加了销量。

每双鞋的制作要经过近百道工序

传说内联升的店里有一块活动的方砖,来客人的时候,把方砖挪开,里面有沙土,人踩上会留下脚印,于是等客人喝茶聊天的工夫,后面的人已经把尺码都量好了。传说毕竟是传说,内联升的师傅能够为顾客制作合脚的鞋,凭的还是过硬的本领和长年累月积累的经验。

千层底布鞋的做工非常复杂、工序繁缛、技艺高深、难度大、耗时长、而且工艺要求严格,每双鞋的制作都要经过近百道工序,制作一双鞋往往要花上一周的工夫。咱们就拿制作千层底布鞋的鞋底来说吧,就需要五大工序,切、包、圈、纳、锤,这里边又包括几十道小的工序。民间老百姓评价内联升的千层底是这样说的:穿坏两双帮,穿不坏一双底。

猜你喜欢
布鞋技艺师傅
布鞋情深
非遗技艺绒花的传承与创新
布鞋
师傅开快点儿/你笑起来真好看
治理的技艺:三代王官学新说
技艺精湛 星光灿烂——来自欧洲的Herrmans
只会一种
只会一种
技艺并举 厚积薄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