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艺术教学中工艺美术资源的利用

2019-12-18 16:12王旭敏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视域工匠艺术设计

□王旭敏 甘肃政法大学艺术学院

工艺美术中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作品的精湛技艺上,以及制作者专注执着的敬业精神上,这是当前各行各业推崇的一种时代精神。因此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将工艺美术资源及工艺美术中的工匠精神融入实际的教学环节中,通过艺术设计教学来传承发展工艺美术,同时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富有创造以及严谨的工匠精神。

一、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工匠精神视域下工艺美术资源利用的意义

(一)有利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工艺美术资源是传统手工艺,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工艺美术资源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工艺美术的品种非常丰富,常见的包括紫砂壶、玉雕、根雕、红木雕刻、扎染、剪纸、皮影和仿真绣等,这些工艺美术品种和人类的文明起源密不可分,是靠多代人在日常生活中慢慢积累形成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发展受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文化和经济,同时也受到人们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影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已经很难适应当前社会,渐渐远去。将工艺美术资源与艺术设计教学有效融合,可以很好地发扬和继承我国的传统艺术文化。

(二)有利于工匠精神的传承

我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从而产生了多种多样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这些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合理应用在艺术设计课堂教学中不仅能够实现对我国传统优秀传统的传承发展,同时还能够传承工匠精神。工艺美术里的工匠精神主要体现在产业的做工和产品的内在品质上,如果一个工艺品的做工粗糙,设计没有独特的优势,那么这个工艺品就不能称为优秀的作品,这种作品缺乏灵魂和精气神,也就是缺乏工匠精神。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工艺美术资源能够引导学生去读懂工艺美术体现的精气神和灵魂,从而努力发扬工匠精神,实现经典之作工艺和手法的延续。

二、在艺术设计教学中工匠精神视域下工艺美术资源利用的策略

(一)重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多种教学方式共存

要想合理利用工艺美术资源,就必须重构当前艺术设计教学的教学安排。艺术设计课程安排需要在现代艺术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含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设计课程体系,将本土传统的工艺美术资源的作用最大化。而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应用在艺术设计课堂上需要本地传统文化的优势。艺术设计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方式共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学生在艺术设计课堂中的学习任务不仅仅是掌握艺术设计理论知识,还需要传承和发扬传统工艺美术,渗透工匠精神,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出创作灵感。

(二)合理引导学生关注工艺美术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开发和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有目的性地引导学生关注工艺美术资源。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学生找出自己身边的传统工艺品,这个工艺品可以是一个泥捏的娃娃,也可以是一幅画,在课堂上让学生说出自己对这个工艺品的理解,然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以此来渗透工艺美术资源。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借用多媒体工具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欣赏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提高学生对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认识。

(三)注重对本土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利用

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类型和种类比较多,而且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是教师教学任务的一部分,教师需要精取工艺美术资源,在同类型的工艺美术资源的前提下,应该优先选择本土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增强学生的自豪感,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要合理挖掘本土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教师可以开展更多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活动展,将学生在艺术设计课程中可能涉及的工艺美术资源进行详细介绍,并将这些资源根据不同的形式进行分类,制订调查计划,进行实地考察等。教师应该在不影响学生艺术设计课程学习的基础上,优化课程计划,尽量选择一些能够启发学生灵感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促进学生的发展。

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应该基于工匠精神的视域来加强对工艺美术资源的利用,以此来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同时提升艺术设计教学效率。在实际的艺术设计教学中,教师要重构艺术设计教学课程安排,并将多种教学方式共存,合理引导学生关注工艺美术资源,重视对本土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应用,以此来提高艺术设计课堂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发展。

猜你喜欢
视域工匠艺术设计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星.云.海》
《花月夜》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工匠神形
工匠赞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