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中国 礼乐之邦
——新时代艺术教育之我见

2019-12-18 16:12中国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美丽艺术教育

□李 源 中国音乐学院

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位艺术事业与艺术教育事业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本着推动中国艺术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奋斗目标,将自己所学奉献给艺术教育事业,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挑重担、一路向前,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美好”“美丽”的“美”字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也成为我们在新时代各项工作中一个明确的指示与目标。而身为艺术工作者,如何落实到关系下一代的教育事业上,倡导美、引导美,塑造美丽中国、美丽中国人、美丽中国特色也是一项需要充分重视、细致落实的宏伟事业[1]。

纵览中华民族璀璨的历史长河,当我们回望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的强盛与繁荣时,那个时代在国力昌盛的同时,文化的繁荣与艺术的辉煌成就在中国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深深地埋下了强有力的中华“龙根”,深刻影响着代代国人的心。文化艺术事业的兴盛是一个民族伟大昌盛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各项事业发展迅猛,综合实力和经济总量位居全球前列,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领域均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从客观角度来看,在科技、军事、经济等综合国力与日俱增的同时,我们也忽略了一些因“美”匮乏而导致的状况,如部分文艺创作、商业广告的宣传略显低俗乏味,老百姓文娱生活相对贫乏,略显疲软的文化软实力等,这些问题让我们逐渐意识到:“美”在国家社会的长期发展、进步中是不可或缺的,进一步提升国民艺术修养及审美能力刻不容缓。而国民审美能力和艺术素养不足产生的重要根源,很大一部分源自艺术教育的相对缺失[2]。

众所周知,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艺术教育是人类文明长期发展、进步的重要手段。艺术对当今国家和当下社会未来的长足发展,乃至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与意义都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雕塑大师罗丹说:“世界上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马克思曾说:“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怎样拥有发现美的眼睛呢?怎样获得艺术审美的能力呢?面向普罗大众的艺术教育,最重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审美价值观,而审美能力的提升也是艺术教育最核心的价值体现。艺术教育对人类文明的长期发展影响最大,是人对审美的不同需求和情操,从而形成个体之间有一定差别的艺术价值观。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创作,人们会逐渐形成属于个体之间“主观”的审美价值观。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就能按照这种“主观”的审美方式来品味感受、提升生命的质量。

新时代的艺术行业更加重视艺术学科间的综合。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科学与艺术”是两个相互作用又相互平衡的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相对论要求我们理解“科学与艺术”共同拥有着人类文明的重要内涵与独特力量。同时它们又各自分工,充分地激发着人类不可限量的创造潜能,持续进步地追逐着美好的生活。长期以来,科学作为可检验的、具有逻辑深度的重要范畴,给人的印象是理性的、可被证实的,并以螺旋上升状态持续给予人类力量,孕育着人类独特的智性方式;而艺术则更多是主观的感受与情感共鸣的审美方式[3]。

对艺术体验的主观感受不同于科学研究的客观性,对艺术的理解没有绝对的正确、错误。它可以使我们徜徉在自己主观的意识能动性中,将自己的意识与对世界的理解充分表达,并在探索和尝试过程中内省,并发觉自身存在的意义。在艺术类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我们通常会通过视觉、听觉及肢体语言等方面来充分表达自我想法和感受。研究发现,艺术教育对人们的沟通、表达能力的培养和提升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同时,也对全民综合素质、综合艺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在刚刚出炉的2019年高考上海卷的作文题中,材料就与音乐艺术息息相关。材料说,“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本年度的高考作文命题在胸怀大气中绽放出理性之花。从写作中考查学生的综合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这个命题通过音乐中的“中国味”来认识民族文化。同时,要求当代青年人着眼于全球视野,在比较中拥有更加清醒的认知,在积极认知中提升自我的核心竞争力,博采众长,发掘出蕴含在中华文化中内在的核心力量,更好地建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艺术教育、智识教育共同促进了人类左右脑在生活与生产劳动中的相互配合。智识教育着重培养人们的理性思维和逻辑认知能力。艺术教育更侧重于熏陶人们的感性理解和情感表达能力。从脑科学角度来讲,艺术与智识同时为人的左右脑的相互平衡与相互配合做保障,使之在相互作用下得到更有效的发展。艺术教育不仅要提升人们的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在审美价值观的感性支配下,来表达个人的情感和对美的感受,从而提升个人的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因而,艺术教育不能仅停留在享受和感受艺术的阶段,应当将个人的创造能力和对艺术的理解能力相结合,要求我们对待艺术的学习一定要掌握一定的理性学习方法和逻辑思维认知能力,将艺术教育与智识教育有机结合在一起,共同绽放人类文明之花。

当代“艺术教育”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广义来说,“艺术教育”是文化教育的一部分,是美育的核心,是以普及艺术常识和基本理论的方式来提升全民的艺术素养和审美意识。而狭义地讲,“艺术教育”则是对专业的艺术人才进行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教育。

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一个庞大的国民群体,在物质生活水平得以富足稳定的情况下,靠什么提升生活的幸福指数和生命的质量?我想应该是典雅的文化艺术生活和高雅的个人道德情操。重视国民文化艺术生活,使一个人的生命能量在充裕的物质生活保障基础上,充分地将情操释放在高雅的艺术世界中。而国民审美素质、艺术修养与文化艺术生活水平的提升,是一个国家、民族的文明水平的重要体现。

从音乐教育方面举例来说,我们现在的孩子,自童年开始至少要学一门与音乐相关的学科,如器乐、声乐、舞蹈等,来接受以音乐教学为主的艺术素质教育。如同孩子在一定年龄需要接受学前教育、各类科学教育一样,也必须接受艺术教育,使“人手一项艺术特长”逐步成为教育常态。一段时间后,使每个国民都能有条件、有意愿、有意识地享受艺术给我们带来的精神层面的熏陶与影响,使享受艺术、接受艺术的熏陶成为国民基本文化生活的常态。通过艺术教育热爱艺术,通过热爱艺术而热爱生活,通过热爱生活而热爱生命,从而提升生命的质量和生活的品质。通过艺术教育来提升感性能力和智慧,为创造“美丽中国”夯实高素质国民基础。音乐艺术教育作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而素质教育又是创造适合每个孩子的教育。这个理念应当成为国家文化艺术普及教育的常态,成为每一位艺术教育者共同坚持的教育教学理念。

结 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要指示,同时也为艺术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2020年到2035年,“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报告中对“美”的强调,让大家意识到时代在期盼着艺术事业的大繁荣和大发展;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平衡、充分发展的教育事业的恢宏愿景。有着五千年灿若星河文明传承的古老中华民族,作为一个有着“礼乐之邦”社会理想的古老文明国度,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即的社会主义新时代,成为文化大国是当下社会发展不可避免的诉求与目标。建设“美丽中国”,是每位艺术事业与艺术教育事业工作者肩负的神圣使命!作为当代青年人,我们应本着推动中国艺术教育事业长足发展的奋斗目标,将自己所学奉献给艺术教育事业,提升国民文化艺术生活质量,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勇挑重担,一路向前,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猜你喜欢
美丽艺术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纸的艺术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们创造美丽
平凡又美丽
谁是最美丽的虫(三)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