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民歌花儿语言的特点

2019-12-18 16:12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艺术家 2019年10期
关键词:衬词比兴甘肃

□颜 霏 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

民歌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从生活中萃取的艺术,充满了朴实的艺术观念,并融入了当地的生活。而在我国的众多民歌中,青海、甘肃一带的民歌以其特别的语音语调及结构特色被广为传唱。本文对青海、甘肃一带特色民歌花儿语言的特点进行分析说明,以发掘其新的价值,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一、独特的地域特色

花儿是劳动人民的在劳动生活中的真实感受,许多都是生活中真实场景的再现,是人民群众最朴实的情绪的表达。歌词中经常表现出苦难人民对贫富差距与阶级对立的不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

花儿语言还具有极为独特的语言特色,主要表现在与当地方言的深度结合上,具有强烈的乡土气息。其中许多词汇的利用都具有独特的特点,如将小妹称作“尕妹”,而将“照”读作(ráo),依旧是照耀的意思,还有“团河转”“塄坎”、吃咒(发誓)、小哥(男友)、绕手(招手)、浪(游玩)等。其韵脚特色也与普通话大不相同。

在主题上,花儿语言的选择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选材极为广泛,有抒发广大民众对党的拥护与热爱的,也有对爱情的真诚歌颂,还有对雄浑的自然景色的歌颂与传唱的,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朴实情绪,是人民群众最直接、最真实的情绪表达。

二、节奏明快,修辞丰富

在音乐节奏上,花儿语言既显示出青海、甘肃一带特有的婉转细腻,又兼具悠长爽朗的气质。从歌词的句式结构上看,花儿语言一般由四句组成,前两句运用比兴的修辞方法,在后两句切入主题,并且通过加入一些独特的衬词,每句歌词的字数都在8~10字,当然还可以更多。丰富的修辞是花儿语言的主要特色,接下来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我国的诗歌发展历史悠久,从春秋时代开始我国就有了诗歌,《诗经》在我国流传千载,其中的美好到今天依旧使我们动容。比兴在说文解字中被这样解释:比就是比喻,借物喻人,借它物喻此物,旨在对实物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而兴则是起兴,借助其他事物引入真正的主题。花儿语言利用比兴的手法进行展开,开头两句起兴具有抛砖引玉,提升主题的作用。花儿语言中的比兴手法使用的主要是生活中极为常见的事物,通过口头的即兴创作产生,其虽然没有通过非常缜密的思考,但是更显得通俗朴素,在语言表达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夸张是通过特意对客观事实进行夸大的一种修辞,无论是对事物的放大还是缩小都能产生较为强烈的艺术效果。花儿语言大量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表达自身的感情,这在现代歌曲中是并不常见的,这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朴素情感,突出了事物的核心特点,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而衬词虽然不算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但是在青海、甘肃一带民歌中的运用极为广泛,如“那个”“哎哟哟哎”等都是衬词,它甚至成了青海、甘肃一带民歌的主要辨识特征。花儿语言作为青海、甘肃一带民歌的代表形式之一,自然也大量地运用了衬词,但是与青海、甘肃一带其他民歌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花儿的曲头衬词多以“哎”等开头,通过起调的高亢引起听众的注意。第二,多运用插腰衬词和曲尾衬词。衬词的使用,是花儿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一首歌曲里面,单看歌词的话,衬词也许不见得与正句的内容有什么联系,似乎可有可无。但在音乐方面,它是一段优美旋律的必要组成部分。衬词对于花儿尤为重要,因为它突出了旋律特色,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所要表现的情绪和气氛,是连接句与句之间的桥梁。

婉转细腻的花儿语言作为西北民歌的代表,表达了青海、甘肃一带的人民群众对于大自然、对于生命、对于爱情,对于党和国家的丰富情感,不仅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还带有青海、甘肃一带人民特有的历史积淀,具备了极大的艺术价值与文化价值。尤其在歌曲创作及演唱中大量利用了方言特色,它就不仅仅是青海、甘肃一带人民用来直接传达情感的艺术形式,更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通过对花儿语言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其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了解了花儿语言独特魅力的由来,更了解中华民族在五千年文明传承中所涌现出来的特色之美,它的语言魅力也为我们呈现出一幅幅自然、真实的生活画面,用朴实的心声抒发了朴实的感情,这也正是花儿语言经久不衰的原因。

猜你喜欢
衬词比兴甘肃
衬词在歌曲创作中的运用
藏族古乐谱《目意耳之喜宴》中的衬词研究
行走甘肃
甘肃卷
大美甘肃,我们来了
扬州民歌中衬词的语音特点及其来源
甘肃卷
探究《离骚》的比兴艺术和比兴体系
试论虞山诗派对晚明吴中诗风的继承与发展
关于纳兰性德文学思想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