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橘灯
——点亮农村孩子的梦”——文化助力精准扶贫问题研究

2019-12-18 15:12栾雪梅孟岚清张旭梁淑娇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贫困地区精准儿童

栾雪梅 孟岚清 张旭 梁淑娇

(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山东 淄博 255000)

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洞村调研时,作出了“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调研时强调,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在贫困地区,我们必须补上这个短板。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党和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教师队伍素质能力不断提高,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成为社会有用之才。”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给“国培计划(2014)”北师大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的回信中说道。可见,党和政府都认为精准扶贫,尤其是文化扶贫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道路中十分重要。

一、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

当前,城市化、工业化高歌猛进,使得农村地区大部分的成年劳动力流向城镇,留在农村地区的绝大多数是老年人和儿童,除去外出务工的子女的供给,他们几乎没有收入来源。在这种情况下,农村留守儿童的一些问题也凸显出来。

(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缺失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儿童,尤其是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他们的教育问题主要依靠学校教育,但是受城乡二元结构所约束,贫困农村的义务教育质量与城

市相差甚远。传统家庭结构具有抚育赡养、情感交流、言传身教等功能,但留守儿童大多是隔代抚养,不完整的家庭结构使得他们三观的形成中缺少父母的影响因素。

(二)留守儿童的情感与心理困扰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的特殊性,他们的学习、品行、情感、心理可能存在某些问题而被称为“问题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6—18岁,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儿童,往往会产生自卑抑郁和骄纵任性两种极端,如果缺少正确的引导,不仅不利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长此以往,更会由心理因素加剧当地的贫困程度。

二、文化扶贫现存问题研究

文化,本质上就是以文化人。在贫困地区,群众受传统思维影响,重男轻女、小农传统、读书无用等思想根深蒂固。

(一)文化扶贫的提出

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脱贫攻坚重在文化扶贫,但同时也难在文化扶贫。贫困地区的文化建设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好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作用。

(二)文化扶贫的内涵

关于文化扶贫的定义,不同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辛秋水指出:“文化扶贫是物质扶贫的延伸和发展,是通过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从而实现脱贫致富”;徐学庆认为:“农村文化建设,是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的必经之路”;王俊文认为:“文化扶贫是对贫困人口精神状态或文化价值观方面的革命”。

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文化扶贫是既是中央政策和政治行为,同时也是人们心底的脱贫意志的体现。

(三)文化扶贫的困境

一是贫穷是代代相传的。贫穷不仅是有形的,家徒四壁或者瘦弱贫穷且营养不良的母亲生下体重不足的婴儿;贫穷也是无形的,是群众思想上的贫穷。群众自身接受意识不强,不愿意学习新的技能。

二是缺失基层扶贫人才队伍。贫困地区缺少优质的教育人才和教育资源,留守儿童没有优质地教育机会,接受不到良好的教育就无法摆脱贫穷的命运。

三是社会主体支持力度不足。自国家精准扶贫政策提出以来,脱贫攻坚的主要力量还是国家和相关政府部门。但是仅仅依靠国家的力量无法触及到边远的贫困地区,也无法面面俱到地做到让贫困地区的留守儿童解除精神禁锢。完全做到文化扶贫需要社会各个主体的参与。

三、文化扶贫视角下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体系建构路径思考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境况不容乐观,国家和社会应该高度重视并针对具体问题出台相应的政策,也可以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如何不能合理解决相关的问题,那他们的处境会更不利。而从文化扶贫的视角下探索农村留守儿童的则对国家解决精准扶贫的隐患对象——留守儿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文化担当

一方面,发挥社区的作用,通过社区营造增强家庭互助保障功能和社会责任意识,把社区营造的视角纳入扶贫政策设计中,增强农村家庭和社区互助保障功能和社会责任意识。

另一方面,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社会保护体系,促进城乡资源合理配置,确保能够从源头上保障城乡儿童公共服务公平均衡化。在教育、医疗、住房等方面给与农民工阶层及其家庭子女全方位的关爱,从政策顶层设计理念上弱化城乡二元结构,降低农民工及其子女社会融入的难度。帮助贫困地区留守儿童接受文化熏陶,树立文化自信。

(二)社会慈善组织的文化担当

慈善组织在文化扶贫中扮演辅助的作用,协助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进行补偿教育。

补偿教育(compensatory education)是指为文化不利(culturally disadvantaged)儿童设计不同教育方案,以补偿其幼年缺乏文化刺激的环境,进而减少其课业学习困难和增进课业学习能力。

补偿教育的意义在于由慈善组织协助政府补充供给教育设施到贫困地区。

猜你喜欢
贫困地区精准儿童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精准的打铁
精准扶贫 齐奔小康
精准扶贫二首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