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现代汉语语法教学的方法

2019-12-18 15:12郭庆荣
魅力中国 2019年3期
关键词:补语宾语短语

郭庆荣

(黑龙江省伊春市美溪区委党校,黑龙江 伊春 153021)

现代汉语语法知识,是初等教育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在近两年的教学中,我深深地感到,语法知识的学习,如果不联系语言事实,不结合应用,学起来十分枯燥,也没有什么用处。所以,我认为,进行汉语语法教学,要清醒地认识到汉语语法规律是从语言事实中归纳整理出来的,只有结合对语言材料的辨认和分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汉语语法教学中,我遵循从“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主要采用了以下五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语境法

语境法就是把某一语言单位(如词、短语),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辨认、分析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使用于词类的教学,尤其适合于确定词性和分析词的语法功能。

我们知道,汉语中有些词,孤立地看,很难说清它的词性。只有把它放在语言环境中,才能明了他属于哪一类。例如,“突然”,很多人认为它能作状语:“她突然哭了”,应当是副词。如果把它放在语境中仔细考察它的语法功能,就会发现:“突然”能受副词修饰,如,我们可以说“不突然”“很突然”;“突然”可以作句子的谓语、宾语、补语等,如,“这件事太突然了(谓语)“我不感到突然”(宾语)“这个人来得突然”(补语)。“突然”的这些语法功能,都符合形容词的标准,所以,它不是副词,而是形容词。又如“在”,单独无法把它归到哪一类中,即无法确定其词性。如果把它放在句子里,其词性马上就明朗了:“他在家吗?”(动词)“他在跟主任谈话。”(副词)“他在操场上跑步(介词)。

所以,在词类教学中,教师要把单个的词放在语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词的语法功能明确词性:也才能使学生把学到的语法知识运用到语言实践中,真正达到学用结合,学以致用。

二、比较法

比较法就是把容易混淆的语法知识放在一起,对比学习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运用于词、短语、句子等各个语言单位中易混淆知识的学习。

我们知道,有比较才有鉴别,对于具有相似点而容易混淆的知识,放在一起比较最容易发现它们各自的特征。在汉语里,助词“过”与趋向动词“过”,时态助词“了”与语气助词“了”,宾语与补语,兼语句与主谓作宾句等都容易混淆。教学中,教师把它们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比较,二者的区别就昭然若揭。

例如,汉语里的动词既可以带宾语,又可以带补语,究竟一个动词后面是宾语,还是补语?学生往往分辨不清。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出一些含宾语或补语的句子。

引导学生找出句子中的动词,并思考句中的动词与它后面成分之问的关系。接着让学生观察比较每一组句子中动词后面的成分有什么不同。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在比较中归纳、明确宾语与补语的区别:第一,意义上,宾语是动词支配的对象,回答“谁”“什么”等问题;补语对动词作补充说明,回答“怎么样”的问题。第二,构成上,宾语多由名词、名词短语充当;补语多由动词、动词短语、形容词、形容词短语、数量短语充当。学生通过比较,在教师的点拨下,掌握了二者的区别及辨别注意点,最后教师再给出一些句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辨别宾语和补语。

三、五步教学法

五步教学法,即示例——提示——分析——归纳——举例(运用)。这种方法体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学习规律,有利于讲练结合、学用结合。词、短语、句子的教学,都可以用此法,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兼语句是汉语中的一种特殊句式,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兼语句的概念和特点,而且要让学生能分辨兼语句与其易混的主谓作宾句。我采用五步教学法,成功地进行了这一知识点的教学。教学程序如下:

第一步,示例。即出示例句。将准备好的例子书写在黑板上或制成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观察例句,并凭借已有的知识作简单的分析。学习兼语句的特点,我出示了六个句子:“优美的风景使她忘记了一切烦恼。”“妈妈让小刚拖地。”“连长命令大家休息。”“上级派他到基层工作。”“我们请求上级领导重视我们的建议。”“一种好奇心促使我仔细观察我的引路人。”让学生观察分析。由于学生已有的语法知识肤浅,且缺乏系统性,因此,对这些看似简单的句子,总有分析不清的地方。在学生感到迷茫,急需帮助的时候,进入下一步。

第二步,提示。即提出注意事项或有针对性地提出几个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的方向。当学生分析以上句子有困难时,我提示了三个问题:①请找出句子中的兼语成分,并观察兼语前面的动词,说说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性质的动词?②兼语前后的动词之间有什么关系?③兼语前后,哪个地方可以有短暂的语音停顿,哪个地方不能有语音停顿?

第三步,分析。学生得到了教师的启发,根据教师提示的几个问题,小组合作分析给出的例句。思考有了方向,学生便顺利地解除了疑惑。

第四步,归纳。学生通过实践,有了感性认识;通过努力,也解答了疑难问题。这时,我便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例句,回顾刚才学习的过程。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回顾,认识就更加清晰。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归纳出兼语句的以下特点:①句中含有“兼语”成分,兼语成分可以不止一个:②句中兼语前(第一个)动词一般是表示使令、要求意义的动词:③兼语前后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存在因果或目的的关系;④兼语与它的谓语之间可以有短暂的语音停顿,而兼语与它前面的动词之问不能有语音停顿。这样的语法知识,是学生自己从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来的,所以,他们理解透彻,印象深刻。

第五步,举例、运用。学生学习汉语语法知识,不在于记住这些知识,而在于正确地运用。因此,当学生理解、掌握了规律性的知识后,我引导学生当堂即兴举出一些实例来;我还选择了一些精当的句子,打印在纸条上发给学生,让他们趁热打铁,运用刚学的知识进行分析。学生通过即兴举例和及时运用,既巩固了所学的语法知识,又锻炼、提高了分析能力。

总之,现代汉语语法的教学,切忌死板地罗列语法知识,一定要注意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紧密联系语言事实,强化学生实践活动。只有这样,语法知识的传授,才能不枯燥,不乏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补语宾语短语
连词that引导的宾语从句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用法精练
宾语从句及练习
朝鲜语状语在汉语中的对应情况
汉语中的补语在维吾尔语中的对应表达
《健民短语》一则
“NP V累了NP”动结式的补语趋向解读
直接宾语和间接宾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