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研究与实践

2019-12-19 21:16胡延鹤张焕可
大众投资指南 2019年21期
关键词:机电工匠职业院校

胡延鹤 张焕可

(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一)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是新时代发展的需求

建设高素质产业工人队伍、打造大国工匠、培养新时期的工匠精神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李克强总理连续三年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培养和弘扬工匠精神。

(二)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是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把培养职业精神和提高学生职业技能高度融合。积极探索有效的方式和途径,形成常态化、长效化的职业精神培养机制,重视崇尚劳动、敬业守信、创新务实等精神的培养。充分利用实习实训等环节,增强学生安全意识、纪律意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深入挖掘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先进人物的典型事迹,教育引导学生牢固树立立足岗位、增强本领、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理想,增强对职业理念、职业责任和职业使命的认识与理解。在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工匠精神理念的完善,也能够对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规划有效完善,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三)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

注重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工匠精神,多为学生提供动手机会,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助力提升中国产品的质量。以机电专业为例,目前,机电产业正在发生百年一遇的技术变革,向机电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发展的趋势势不可挡。结合中国机电产业发展新趋势和职业院校发展新方向研究如何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和创新型高技能机电人才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这将有力地推动中国机电职业教育的发展,为中国由机电大国向机电强国迈进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我校机电专业紧跟机电产业发展的步伐,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中外合作、产教融合,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和教学模式创新,努力提升我校机电专业内涵建设水平,为培养更多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机电工匠,为我国机电产业由大到强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在全面推进改革创新、提升国家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将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培养相融合,既是建立和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需要的现实选择,也是促进学生职业生涯成功发展、全面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长远大计。

二、课题核心概念及其界定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作为一种职业精神,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等方面的内容。专业文化和专业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可界定为在特殊时期专业本身所具有的价值观念、知识与能力体系及从事专业教学与研究的全体成员特有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的总和。本研究中的专业文化建设是指在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机电专业开展的包括专业精神文化、专业物质文化、专业制度文化、专业职业文化、专业人文文化建设在内的文化建设。专业文化建设和专业文化一样需要通过表层、中层、核心层三个层次来展现的,即:表层—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核心层—理念文化,也需要从上述三个角度进行打造。

三、研究内容、目标、要解决的问题,拟采取的方法和主要特色

(一)研究目标

1、通过了解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机电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培养融合的现状,探寻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实施路径,构建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保障机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匠”文化体系。2、为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面对不同的职业岗位,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的工匠,为职业院校进一步提高专业文化建设质量和水平提供理论依据。

(二)研究内容

1、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现状分析:(1)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2)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的现状。(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现状。通过查看文献、设计问卷、实地走访、统计数据,分析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内涵,对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摸底,以期对当前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等形成全面客观的了解,掌握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培养融合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案。2、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研究与实践(1)物质层面研究,主要包括院校氛围营造、实训基地建设、理论教学区文化营造等。(2)制度或管理层面研究,主要包括工匠制度、匠人行为规则、专业行为、专业素养等。(3)行为层面研究,主要包括工匠技艺培养、工匠师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实习顶岗、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3、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保障体系。(1)“匠心”的机制保障。(2)“匠师”的队伍保障。(3)“匠技”的专业保障。4、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案例研究与实践(1)“学生”和“工匠”的交融。(2)“教师”和“匠师”的渗透。(3)“院校”和“企业”的融合。本课题组将通过个案研究,进行调查分析,统计相关数据,从以上三个方面进行案例跟踪和反馈。

(三)研究重点

通过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路径、保障体系和案例三方面的研究,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匠”文化体系。

四、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以“实地调研——路径分析——保障应用——案例跟踪——剖析总结”为研究思路,力图在调查中研究,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寻找对策。

(二)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组织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研究与课题有关的先进理念,通过对有关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研究成果仔细查阅,对国内外有关文献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从而把握本研究的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明确目前研究成果的意义和不足。2、调查研究法:包括问卷调查、座谈访问、综合调查等,特别是要对职业院校专业文化建设和工匠精神的融合现状进行实地考察,对企业家及员工中的毕业生进行访谈,搜集相关资料,提高课题研究的针对性和实用性。3、行动研究法:我们将在院校机电专业中进行实践,及时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和丰富研究成果,提高课题的实践价值。4、案例研究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选择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案例展开调研和分析,并将此作为第四子课题,以保证整个研究内容不脱离实际。

五、主要特色与可能创新之处

(一)主要特色

1、使学生成人成才,既是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的起因,也是最终归属。2、实施其两者有效融合,需要院校和企业从四个层面进行互动融合。3、保障体系的构建是关键。4、学生对专业学习的主体意识与对“工匠精神”的自我需求,教师实行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培养融合的态度与能力,是决定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融合成效的重要因素。

(二)可能的创新之处

1、首次提出构建职业院校“匠”文化体系,即构建一种以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能面对不同的职业岗位,适应生产、管理和服务需求的工匠为重点,采取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在教学中把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文化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并在许昌电气职业学院机电专业中进行试运行,对在机电专业文化建设中融入“工匠精神”的构成主体、专业设置、教学计划、管理过程、教学评价及校企合作进行全方位的试行效果评析,使院校和企业的优势和资源得到互补和共享,又满足了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和企业的用人需求,在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的同时,实现了院校教育改革的新突破。2、实现职业院校工匠精神培养与专业文化建设培养相融合的全程化、全员化、全面化。以学生整个在校阶段为主要研究范围,并向企业和毕业生进行延伸,实行跟踪研究,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注重学生职业素养的长期培养,实现专业教师、德育课教师、文化课教师、班主任、院校行政人员、企业人士、政府有关部门及各行业工匠们等多方面共同参与的教育模式。3、选择机电、焊接专业为主要研究对象,进行个案研究,虽然缩小了研究范围,但也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更有利于研究成果的转化和推广。

猜你喜欢
机电工匠职业院校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高速公路站级机电维护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工匠神形
机械制造过程中机电自动化的应用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
支持水利职业院校发展
职业院校不能仅培养一线普通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