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鳗鱼产业发展及其资源保护建议

2019-12-19 02:01张婷婷王思凯陆亚男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19年4期
关键词:鳗鱼苗种养殖

张婷婷,赵 峰,张 涛,王思凯,宋 超,庄 平,陆亚男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农业农村部东海与长江口渔业资源环境科学观测实验站,上海 200090)

鳗鱼是鳗鲡目(Anguilliformes),鳗鲡科(Anguillidae),鳗鲡属(Anguilla)鱼类的统称,目前已鉴定分类的鳗鲡属鱼类共有19种,广泛分布于45°N~20°S沿海国家和地区的附近海域[1]。在中国沿海和各大江河及其附属水体中,主要以日本鳗鲡(A.japonica)分布为主。

鳗鱼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是全世界重要的名贵食用鱼种。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FAO)的统计数据显示(http://www.fao.org/fishery/statistics/en),自2000年起,全球鳗鱼年产量为22×104~30×104t,其中绝大部分来自于养殖业。目前,中国主要养殖鳗鱼的品种有日本鳗鲡、欧洲鳗鲡(A.anguilla)和美洲鳗鲡(A.rostrata),并已经形成了一个年产值超百亿元的重要产业。然而,由于鳗鱼生活史复杂,迄今为止,人工繁育技术仍是世界性难题,养殖种源全部依赖天然的野生苗种。中国大陆、中国台湾省和日本每年都要捕捞大量的野生日本鳗鲡苗种以供应鳗鱼养殖业使用。由于需求巨大,鳗鱼养殖产业每年都会有大量的苗种缺口,20世纪90年代,为弥补日本鳗鲡苗种的不足,中国引入欧洲鳗鲡苗种开展养殖。

20世纪中后期以来,全世界范围内鳗鱼的自然种群受到了严重影响,野生资源急剧衰退。近些年国际上对鳗鱼资源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面对当前国内外形势,积极保护和合理利用鳗鱼资源,既是当务之急,又是维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收集整理国内外相关文献及最新数据,对中国鳗鱼产业(鳗业)发展及自然苗种资源现状进行分析,剖析产业发展和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中国鳗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自然资源的有效保护提供基础资料。

1 中国鳗业的发展

鳗鱼是一种高档水产品,营养丰富,素有“水中人参”的美誉,连续多年来在中国出口创汇单一水产品中排名第一,在中国的水产养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的鳗鱼养殖种类繁多,包括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花鳗鲡(A.marmorata)以及产于东南亚国家、大洋洲的一些种类。其中,前三个种类的养殖规模较大,养殖技术和经验也较为完善。近年来,由于欧洲鳗鲡的苗种进口限制和美洲鳗鲡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福建、江西等省开始选择养殖美洲鳗鲡,广东省仍以日本鳗鲡养殖为主[2]。

1.1 产业发展历程

中国是世界上鳗鱼养殖第一大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即已开始养殖,到目前为止已有40多年的历史,可以分为4个阶段(图1)[3-4]。

(1)起步阶段(1972—1984年)。1972年前后,广东、福建、江苏、浙江、上海等省份开始了中国的鳗鱼养殖生产。在这一阶段,鳗鱼养殖产业发展速度缓慢。(2)调整发展阶段(1985—1990年)。自1985年开始,水产品实行市场调节,中国的鳗鱼养殖业进入调整发展阶段,实现了从鳗苗出口向鳗鱼出口的转变。(3)快速曲折发展阶段(1991—2005年)。自1991年起,中国鳗鱼养殖总产量从8×104t上升到2005年的17×104t。然而,自1995年后,由于养殖产量和需求的矛盾以及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要求的提高,导致中国养鳗业处于曲折、艰难的发展阶段。(4)稳定增长阶段(2006年至今)。自2006—2017年,中国鳗鱼养殖总产量稳定在20×104~21×104t,全球占比增至80%左右。2016年由于鳗苗大丰收,“苗荒”现象有所缓解[5],中国鳗鱼养殖量增至最高达24×104t。

1.2 产业发展现状

据不完全统计,2014年中国有鳗鱼养殖场3 000多家,养殖面积1×104hm2[5]。2008—2017年年均养殖产量为21×104t,十余年来长期居世界第一,占世界养殖总产量的80%左右(图2)。从事鳗苗捕捞、养殖、饲料、加工及相关产业的从业人员约20×104人,年产值300×108元以上。中国鳗鱼养殖业已发展成集鳗苗捕捞、幼苗培育、成鳗养殖、饲料生产、鳗鱼加工、出口贸易和配套服务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6]。鳗鱼养殖主要集中在福建省和广东省,上述两省鳗鱼养殖产量占全国鳗鱼养殖总产量的85%,江西、江苏、浙江和安徽等省份也有少量苗种培育和养殖企业。

图1 1972—2017年中国鳗鱼养殖产量变化趋势Fig.1 Development of eel aquaculture in China during 1972—2017注:数据来源于FAONote:Data resources are from FAO

1996年后,中国鳗鱼出口量达到5×104t左右,2001年达到14.7×104t,从2008年后一直保持在5×104~7×104t。中国鳗鱼出口量占世界出口量的60%~70%,占中国水产品出口总额的9.63%,年出口额为7×108~11×108美元(折合人民币约50×108~80×108元)(图3)。

除鳗鱼苗外,鳗鱼出口产品包括:活鳗(Live eel)、鲜冷鳗(Fresh or chilled eels)、冻鳗(Frozen eel)和烤鳗(Prepared or preserved eels)。2017年中国鳗鱼出口量达4.73×104t,其中烤鳗3.55×104t,占比为75%。广东和福建是鳗鱼的主要出口省份,但细分市场上各有优势,避免了市场过度重叠[7]。广东主要出口活鳗,其2017年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88%左右;福建主要出口烤鳗,其2017年出口量占全国总出口量的一半以上(57%)。

图2 2000—2017年主要国家和地区鳗鲡养殖产量Fig.2 Eel aquaculture production in major countries and regions during 2000—2017注:数据来源于FAONote:Data resources are from FAO

图3 中国鳗鱼出口量及出口额(2000—2016年)Fig. 3 China’s eel export volume and export value during 2000—2016注:数据来源于FAONote:Data resources are from FAO

2 中国鳗鱼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

中国大陆海岸线漫长,为暖流能达到的边缘海区,水文状况适宜,又有众多的江河流入,形成了中国鳗鱼溯河期长、分布广的有利条件,其种类和数量多于近邻国家。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省已报告定名的鳗鱼有6种:日本鳗鲡、花鳗鲡、双色鳗鲡(A.bicolor)、云纹鳗鲡(A.nebulosa)、西里伯斯鳗鲡(A.celebesensis)和吕宋鳗鲡(A.luzonensis),其中以日本鳗鲡为主,花鳗鲡和双色鳗鲡的数量次之,其他鳗鲡数量较少[2]。日本鳗鲡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江河湖泊中,花鳗鲡主要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其以南,以及台湾、广东、广西和海南等省份的各大江河流域。

2.1 人工繁育技术不断推进

中国主要对日本鳗鲡、花鳗鲡和双色鳗鲡进行了野生苗种人工养殖和开发利用。其中日本鳗鲡野生苗种的人工养殖技术最为成熟,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对日本鳗鲡人工繁殖技术进行研究,在亲鳗催熟、催产、孵化等方面都取得进展。目前,日本鳗鲡人工繁殖主要通过诱导蓄养条件的野生或池塘养殖亲鳗性腺发育成熟实现,在采卵技术以及孵化后20 d龄前这个关键阶段的培育技术水平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并产生能发育的受精卵和成活的幼鱼。据报道,人工繁育的鳗年产量已超过100尾[8]。但是,养殖企业每年所需鳗苗数量从数十万尾至千万尾,可见当前的育苗技术还无法满足产业的需求[8]。由于开展新品种养殖技术研究是解决鳗鱼苗种瓶颈问题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对其他鳗鱼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在积极展开。例如,自2002年起,广东汕尾、福建龙岩等地进行了花鳗鲡引种、养殖习性观察、养殖技术等研究,成功实现了花鳗鲡野生苗种的人工养殖,中后期养殖成活率达94.48%。目前花鳗鲡市场售价高达12×104~14×104元·t-1,具有适度的市场开发价值[9]。2010年起,福建省引进太平洋双色鳗鲡的玻璃鳗和野生黑仔鳗开展养殖试验,通过与花鳗鲡玻璃鳗混杂养殖,取得了良好的养殖效果,并有一定数量的商品鳗上市,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10-11]。

尽管中国积极开展对不同品种鳗鲡资源的开发利用,但是鳗鱼人工育苗技术的突破尚待时日,鳗鱼养殖市场对鳗苗需求的缺口主要依赖对野生鳗苗的捕捞和对日本鳗苗、欧洲鳗苗、美洲鳗苗的进口。2007年,欧洲鳗鲡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CITES)附录II,尤其从2010年1月起,欧盟对欧洲鳗鲡苗种的出口实行配额管理,中国的进口量从此前的每年40~50 t骤降至不足10 t,导致中国鳗鱼养殖业遭受严重打击。2014年,日本鳗鲡和美国鳗鲡也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 IUCN)列为濒危(EN)[12]。虽然IUCN红皮书本身不具有法律约束力,不会直接导致鳗鱼养殖与贸易的禁止,但是每3年集会一次的CITES会议中关于日本鳗鲡是否应列入CITES附录II物种的提议都会引发热烈争论。虽然2019年CITES年会暂时不会将日本鳗鲡列入附录II物种,但随着日本鳗鲡资源持续恶化,其被列入附录II物种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

由于欧洲鳗鲡实行了配额管理,通过进口已无法满足鳗鱼养殖产业的大量苗种需求,而花鳗鲡、美洲鳗鲡和其他一些热带鳗鱼的开发利用还尚未成熟,导致日本鳗鲡列入CITES附录II物种的呼声日益高涨,因此,加强日本鳗鲡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工作成为中国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

2.2 资源利用状况

自20世纪70年代起,全球范围内的鳗鱼渔业资源呈显著衰退趋势,欧洲鳗鲡全球捕捞量从1.8×104t下降至3 000 t左右,日本鳗鲡全球捕捞量从3 000 t下降至130 t左右(FAO,http://www.fao.org/fishery/statistics/en),下降趋势十分明显(图4)。

图4 全世界日本鳗鲡捕捞量变化Fig. 4 Global changes of eel catch volume注:数据来源于FAONote:Data resources are from FAO

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日本鳗鲡资源十分丰富,几乎在所有的河口水域都能捕捞到大量鳗苗。长江口是日本鳗鲡苗种最重要的洄游通道,鳗苗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一半以上。中国的日本鳗鲡苗年捕捞量从20世纪80年代年均50 t下降至当前的年均15 t左右(2016年),下降趋势也十分明显(图5)。近年来,仅在福建沿海和长江口邻近水域还能维持较高的鳗苗产量。长期来看,日本鳗鲡苗资源仍处于衰退态势,若再不采取有效对策,未来将面临无鱼可捕的境地。

日本鳗鲡种群衰退涉及的因素包括[13]:过度捕捞、河口栖息地丧失或环境恶化、上游大坝和堰的建设、水质污染、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

图5 中国日本鳗鲡鳗苗捕捞量变化Fig. 5 Changes in eel fry catch volume in China注:数据来源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Note:Data resources are from China Fisheries Statistical Yearbook

2.3 资源保护管理

中国高度重视鳗鱼资源的保护管理工作,先后制定实施了相关法律法规,组织开展了资源调查与生物学研究,广泛开展了国际合作与交流等工作,在鳗鱼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法律法规。198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1991年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上海市鳗苗资源管理办法》、1997年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浙江省渔业管理条例》、1998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实施了《福建省重要水生动物苗种和亲体管理条例》,上述法律法规均对鳗鱼捕捞、进出口管理、养殖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例如,规定逐渐减少鳗苗捕捞许可证发放数量的同时,及时地调整鳗苗禁捕时间,推迟鳗苗开捕期。为了遏制日本鳗苗走私,在中国边防、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支持配合下,重点打击鳗苗走私通道,防止鳗苗从非法贸易转为合法贸易。对现有鳗鱼养殖场进行注册管理;对养殖场数量及每家养殖场规模、年度投苗量、产量、成鳗出口量等进行定量管理;对养殖场实施资格认证等。

2018年3月,生态环境部、农业农村部、水利部联合印发的《重点流域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案》中规定:鳗鲡为重点流域的重点保护物种。这明确了鳗鱼作为中国重要水生动物苗种亲体,对其保护是中国生物物种资源保护和利用的重点领域和优先行动。

(2)调查研究。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鳗鱼资源,自“六五”时期以来,从国家和地方层面上都设立了不同的科研专项,对日本鳗鲡资源特征、生活史习性、人工繁殖等方面进行攻关研究。通过研究,比较清楚地掌握了日本鳗鲡的部分洄游特性和生活史过程,在繁殖群体时空动态及自然繁殖活动监测、洄游环境需求、人工繁殖和苗种培育、营养饲料与病害防治等方面均具有比较深入的研究。这些调查研究为日本鳗鲡资源保护及其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和技术支撑。

(3)国际合作。中国是CITES的缔约国,在CITES框架下与邻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就日本鳗鲡资源保护等内容不定期开展不同层级的对话与交流;中国国内的高校、科研机构、协会组织等在日本鳗鲡资源保护与鳗业方面与其他国家和地区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与交流。例如,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2015年召开了东亚鳗鱼资源保护学术研讨会;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于2018年召开“鳗鲡保护国家行动计划启动会”。这些工作有利于了解和掌握国际上对鳗鱼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方面的最新进展,有利于加强区域合作与交流,是落实“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的重要行动,是树立负责任大国国际形象的重要体现,是实现中国鳗鱼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资源衰退的形势十分严峻

目前,全球成鳗捕捞产量仅为最高记录年份的5%左右,中国的鳗苗捕捞产量在最近30年内下降了2/3。随着消费量的增长和鳗业的发展,中国各地鳗苗捕捞出现了“掠夺”式的发展模式,过度捕捞是日本鳗鲡资源长期下降的主要因素[14]。以长江口水域为例,据调查表明,2012—2017年,尽管上海市鳗苗专项捕捞证发放数量从2 000张降至1 000张(图6),但长江口临近水域的捕捞强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实际捕捞网口面积在70×104m2以上(图7),鳗苗开发率(鳗苗捕捞量占鳗苗初始资源量的比率)高达77%以上。

图6 上海市鳗苗捕捞证发放数量Fig.6 The number changes of eel fry fishing licenses issued in Shanghai

3.2 产业发展对鳗苗的需求巨大

中国鳗鱼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成熟的产业链。但是,由于鳗鱼人工繁殖技术难以突破,产业发展对鳗苗的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加,从而对鳗鱼野生资源造成巨大的压力。另一方面,全球对鳗鱼的保护政策导致进口鳗苗越来越严峻。在高利润的诱惑下,鳗苗被大量走私出口,更加剧了中国国内鳗苗供应不足的矛盾,进一步加剧了对野生鳗苗的捕捞[15]。

图7 长江口鳗苗捕捞力变化Fig.7 The changes of eel fry fishing capacity of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3.3 产业经营风险高且出口贸易限制大

部分地方政府片面地认为鳗鱼产业的税收丰厚,从局部、短期利益出发,鼓励发展养鳗业,使生产规模盲目扩大。近20多年来,中国鳗鱼产量增加了1.5倍,而国际市场贸易量却大幅回落了50%,导致市场供需关系失衡、产品利润摊薄、无序竞争加剧,严重影响了鳗业经济效益[12]。同时,鳗苗、饲料、租金、人工等综合成本持续上升等原因进一步加大了鳗业的经营风险[6,16]。目前,鳗鱼行业的高风险和高成本,将给生产主体带来不可预知的损失,势必造成产业资源和苗种资源的巨大浪费。

另一方面,中国鳗业对日本市场极度依赖,出口市场单一导致定价话语权缺失及贸易处处设限,引起鳗鱼养殖产业经常面临供求失衡、价格暴涨暴跌、产品无法通过出口质检等问题,严格的出口贸易限制进一步加剧鳗鱼的过度捕捞与资源浪费[17-18]。

3.4 鳗鱼资源的保护管理有待加强

中国对鳗鱼资源的保护力度还有待加强。中国对鳗鱼基础生物学及其栖息生境相关信息尚未完全掌握,缺乏清晰、系统和科学的保护管理目标,各级政府对鳗鱼保护的重视程度不一、投入不足,在跨国间区域协同管理方面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公众参与和认识程度不高,还需进一步提升[19]。

4 建议

4.1 摸清鳗鱼资源现状

面对当前中国鳗鱼资源家底不清、生活史资料不全等现状,应全面实施鳗鱼资源调查评估工作。尤其对日本鳗鲡,应该尽快建立完善的调查监测体系,通过全面开展天然资源的专项调查,结合近海与内陆水域渔业资源环境监测,掌握资源变动趋势与生活史规律,为中国鳗鱼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4.2 科学规划鳗鱼资源保护利用政策

过度捕捞是目前鳗鱼资源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加强鳗苗资源捕捞的管控,是保护资源的重要措施。通过加强鳗苗捕捞执法力度,严格执行鳗苗捕捞许可证制度;尤其是开展日本鳗鲡禁(限)渔区和禁(限)渔期科学研究,调整和优化鳗苗捕捞时间、区域与捕捞总量,制定科学的鳗鱼资源利用政策;建立全流域、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实现全流域综合管理,保障鳗鱼资源洄游通道畅通,以期达到为鳗鱼资源保障充足补充群体数量的目标。

4.3 大力加强鳗鱼资源增殖与保护

鳗鱼资源成体数量的急剧下降,导致繁殖群体规模减少也是鳗鱼资源衰退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性地开展日本鳗鲡亲体增殖放流,在重点流域开展保种增殖站建设,直接增加繁殖群体数量;设立日本鳗鲡种质资源保护区,加强鳗鱼资源及其关键栖息地保护,将有助于鳗鱼资源的增加和恢复。

4.4 科学规划鳗鱼养殖业发展

无序养殖和巨大利润诱惑加剧了对野生鳗苗资源的需求,造成了对鳗苗“掠夺式”的过度捕捞,调整和优化养殖管理将有助于减轻捕捞压力,减缓野生资源衰退的趋势。通过实施鳗苗入池总量控制措施,出台鳗鱼养殖配额许可制度;加强鳗鱼养殖许可管理,对鳗鱼养殖场选址和设计实行规划和管理,淘汰管理不善、技术设施落后,不遵守相关管理规定的家庭作坊式养殖场;制订切实可行的鳗鱼养殖操作规程及相关技术标准,鼓励养鳗场进行技术规范认证和建立可追溯体系,提升养鳗业的规范标准,从而加强鳗鱼行业的抗风险能力及避免资源的巨大浪费。

4.5 加强人工繁育技术攻关

全人工繁育技术的突破,尤其是日本鳗鲡,将会彻底摆脱对野生苗种资源的依赖,可有效遏制鳗鱼资源持续急剧衰退的趋势,实现鳗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通过研发先进的标志跟踪与生境模拟研究技术,研究并查清日本鳗鲡生活史特征与关键栖息生境需求,为人工繁育奠定基础。通过创新研究思路和方法,深入开展日本鳗鲡亲体培育、性腺发育调控、人工繁殖、受精孵化、苗种培育等繁育基础生物学和关键技术研究,力争实现人工繁育技术突破。通过加强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和保存工作,建立日本鳗鲡种质资源库,为鳗鱼资源种质保存及遗传多样性保护提供技术保障。

4.6 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

当前,鳗鱼资源的急剧衰退及其资源保护工作成为国际上广泛关注的重点。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的同时,要加强国际合作,积极探索新的合作途径和方式,全面宣传介绍中国的鳗鱼资源保护工作与管理措施,通过双边、多边、政府、民间等合作形式,全方位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与资金,以期开展鳗鱼资源保护合作。

猜你喜欢
鳗鱼苗种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生产情况的公示
杂交翘嘴鲂苗种培育及成鱼养殖关键技术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苗种放养与管理“五六七”
关于溧阳市青虾“太湖2号”苗种扩繁体系的公示
水中鳗鱼机器人
善待“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