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我的看法,我有我的理由

2019-12-19 02:10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9年41期
关键词:论据篇文章诸葛亮

编者按

当一个看法得到了社会上很多人的认可,你却要驳斥它时,可以说是困难重重。首先,你得有勇气。其次,你得有充分的理由。

和所谓的定论唱反调,我们名之为翻案。其实,很多所谓的定论,在内容上是有漏洞的,在逻辑上不一定很严谨。我们可以抓住它们的破绽大作文章,这样的文章名之为翻案文。因为我们的看法和大多数人不同,所以阅读者一看到我们的观点,眼前必然为之一亮。作为议论文主宰的论点既已新颖,那么,閱读者就还想看一看我们的论据和论证有哪些新颖独到之处。

议论文分为立论文和驳论文,而翻案文属于驳论文。比较而言,立论文容易写一些,驳论文写作难度大一些。别人有了一个看法,你得敏锐地抓住他们的破绽并指出来,如果能在破的基础上立起自己的看法,那就更好了。

文题呈现

西方有句名言:凡规则都有例外。你有没有怀疑过一句似乎得到大家公认的话?如果有,你的理由有哪些?请将这些写成一篇文章。

要求:写成议论文,不少于800字。

妙文品评

锦囊妙计其实是馊主意

王子文

以前看《三国演义》,我佩服两种人。一种是在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一般容易的战将,比如关羽、张飞、赵子龙。另一种人就更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而且最不可思议的是能准确地预知未来。这类人的典型我不说大家也知道,那就是诸葛亮。尽管我当时就认为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做得不是太高明,他明知道关羽不可靠,却还要派他去华容道等失败的曹操,结果让关羽放走了这个最强大的敌人。诸葛亮干得最漂亮的大概要数刘备去东吴招亲的时候,他把三个锦囊妙计交给赵云,后者依计行事,于是小说里轰轰烈烈上演了一出“周郎妙计安天下,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好戏。【以自己的阅读实践,自然而然地引出要驳斥的对象:锦囊妙计。】

现在,我当然不会认为诸葛亮真那么神机妙算,真能用什么锦囊妙计安排未来的事情。如果真能那样的话,常山赵子龙是不是也太无能了?未来的事情,谁都可以预测,但像诸葛亮那样算得那么准确,与现实完全一样根本是不可能的。【对锦囊妙计涉及的两个重要人物诸葛亮和赵子龙进行分析】每届足球世界杯的时候,总有很多人去预测结果,比如贝利,但他常常闹笑话。【以贝利预测世界杯的笑话来证明预测之难,实际上是向锦囊妙计开火。】

未来的事情虽然与历史与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对它的预测仍然是相当困难的。如果谁说能够用自己的理论指引你我搞定未来的一切,那么我就会不寒而栗——因为这样的悲剧实在是太多了,这样的教训实在是太深刻了!【分析锦囊妙计的实质,以历史的经验来预知未来。在论证锦囊妙计荒诞的时候,作者着重指出其危害。虽然作者没有举出某一具体事例,但仍然是举例论证。】

喜欢用锦囊妙计的诸葛亮和他的蜀国最终没能完成统一中国的大业,在铁的事实面前,我们必须承认,锦囊妙计是靠不住的。据说宋朝人打仗最讲究事前的布置,布置的主人公当然是皇帝。我们的天子总是认为自己既然是上天之子,自然是最高明的,自然能够“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搞定敌人和未来那还不是小菜一碟?但中国人打仗,败仗打得最多的恰恰是宋朝!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子龙在外,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最多只能作为他的参考了,至于要怎样行动,他得自己做主,成功了,是他的功劳,失败了,他自然要承担相应的责任。【对比论证中夹杂着举例论证,说服力极强。】

有人总结“亚洲四小龙”成功的经验,其中有一条是“新儒家主义”。于是有相当一部分人就幻想着把我们的儒家从祖坟里挖出来,即刻就让中华民族复兴。我们中国是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是如果我们把它们都看作祖传秘方、锦囊妙计、灵丹妙药,以为我们只要依计行事、照方抓药便可大功告成,那就大错特错!【从批判锦囊妙计过渡到批判那种肤浅的“新儒家主义”,很有现实意义】真这样做的话,我们的思维只会越来越僵化,创造力只会越来越衰退!【这一句是假设论证,再次强调锦囊妙计之类的危害。】

《三国演义》是小说,而小说是虚构的艺术,所以它玩一玩锦囊妙计的游戏是完全可以的。但如果你把它的游戏当真,那就糟糕了。在现实生活中,我坚决拒绝锦囊妙计。快从锦囊妙计的迷雾中走出来吧!我们必须承认,我们面对的是新问题,我们没有灵丹妙药,只能摸着石头过河。我们肯定会失败,但我们不怕失败。我们以史为鉴,但我们更直面现实,不断实践,不断摸索,不断前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我们定会找到真理,我们必然走向成功。【作者在驳斥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颇为中肯的看法,这就是所谓的有破有立。】

【作者系湖南省浏阳四中217班学生】

学生点评

点评一:

诸葛亮是我最佩服的古人,看到这篇文章,我很不是滋味,好像它亵渎了我心目中的神一样。不过,这篇文章讲得很有道理。只是我担心,阅卷老师会不会接受这样的文章。

点评二:

文章最精彩的地方在于抓住了锦囊妙计的软肋,狠狠地揭示了它的危害。由此我联想到一件事。我跟爷爷奶奶去过庙里,看见有人给生病的人抽签。签上的药方是古人开的,古人不可能给现在的病人望闻问切,更不可能用先进的仪器进行检查,照这样的方子抓药给病人吃能治病吗?我很怀疑。即使真有治好了病的例子,也只怕是瞎猫碰上了死耗子。

点评三:

作者驳斥锦囊妙计,说它没什么用,但他也肯定了以史为鉴,认为过去的经验教训也有一定的作用,这就避免了走极端。“摸着石头过河”是邓小平的名言,但作者信手拈来,这样的引用论证很有说服力。

教师点评

同学们的点评有肯定,也有担心。有同学担心做翻案文,力排众议,会有风险。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不过,只要我们在翻案的时候,理由非常充分,能够说服别人,那就不用担心了,这甚至还能让阅卷者赏识。这篇文章抓住锦囊妙计的危害大作文章,从锦囊妙计的授予者和接受者两个角度反复论证,深入开掘,极具说服力。难能可贵的是,他思虑周全,看问题全面,有破有立,这些确实值得我们学习和效仿。

教师提纯

王子文同学的《锦囊妙计其实是馊主意》这篇文章确实是一次相当漂亮的翻案。

做翻案事,写翻案文,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

1.驳斥别人的论点。别人认为是A,你认为A是错的,这是一种针锋相对的驳斥。双方旗帜鲜明,容不得和稀泥。

2.驳斥别人的论据。有时候,对方的论点不是那么好驳斥的,但如果他的论据造假,那我们就可以打他论据的假。我们读了一篇文章,如果它的论据有假,那谁都会怀疑它的论点——论据都是假的,而论据就是为了证明论点的,你的论点又怎么会是真的呢?至少,它是令人怀疑的!

3.驳斥别人的论证。如果对方不能自圆其说,那么,我们先不纠结对方的论点,也不纠结对方的论据,我们直指对方的要害——论证。如果论据与论点之间不能建立起有效的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那对方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

最后,需要强调一下,不管是驳斥对方的论点、论据还是论证,我们同样要摆事实,讲道理,同样要求我们的观点鲜明、正确,同样要求我们的论据真实有效。

猜你喜欢
论据篇文章诸葛亮
诸葛亮喂鸡求学
恰当使用论据
恰当使用论据
诸葛亮没看过的书
诸葛亮隆中决策
用好论据“四字诀”:准、新、精、美
空间的维度(从一维多十维)
我父母的第一次相见
团圆篇
论据选择“四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