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发展图书馆事业

2019-12-20 01:42赵家治
爱尚书香 2019年6期
关键词:藏书全民图书馆

赵家治

(作者为吉林省图书馆名誉馆长)

在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图8位老专家回信,赞扬了图书馆人“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初心坚守,阐述了图书馆的基本社会功能,肯定了其重大文化价值,并对图书馆事业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殷切希望,提供了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学习领会习近平回信精神,对于新时代发展图书馆事业,发展文化事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图书馆根脉

中国的图书馆事业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借鉴了世界的图书馆经验,培育了社会主义图书馆事业的先进文化。增强文化自信,走自己的路,才能更好地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中华藏书文化,是图书馆的文化基因。我国古代尚无图书馆概念,但藏书楼可以上溯久远。中国西周的盟府、秦代阿房宫的藏书可视为古代国家图书馆的雏形。据《史记》记载,老子曾任“周守藏之史”,相当于现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的职务。孔子曾赴周都洛邑,向老子求教礼仪方面的知识。孔子“好古敏以求之”查阅经典也是顺礼成章的事。孔子评点古人,推崇尧、舜、禹就是很好的例证。

藏书楼是中国古代建于宫廷中,用于收藏和阅览图书的建筑。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生产提供了条件。汉代有著名的天禄阁、石渠阁。隋代建有观文殿,书库列于殿前两庑。隋唐写本书盛行,推动藏书事业发展。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至宋代普遍得到推广。宋代宫廷中建有崇文院,藏书楼有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明代的浙江天一阁是中国至今保存最古老的藏书楼。北京故宫文渊阁则是清代最为著名的藏书楼,专为收藏四库全书而设。

宗教寺院藏书,是古代藏书的另一种形式。甘肃省敦煌石窟的莫高窟有洞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1900年在复窟偶然发现的珍贵文献残卷近4万余件,使六朝、隋、唐以至宋代的写本和木刻本及各类文物重见天日,内容涉及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历史、哲学、宗教、民族、语言、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涉及自汉代以来,古丝绸之路东西文化交流的许多方面。敦煌遗书成为国图的四大馆藏之一。

书院藏书讲学,是古代藏书面向社会的一种探索。书院之名始于盛唐,为官方修书、藏书、校书之地。晚唐出现私立书院,唐末五代时期,连年战争,官学废驰,私人书院得以进一步发展,形成影响极大的教育组织。书院盛于宋初,著名的有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睢阳书院、嵩阳书院。一些书院从私人隐居读书发展到置田建屋,聚书藏书,收徒讲学。南宋在朱熹的影响下,书院成为研究和传播理学的重要基地。明朝书院在王守仁、湛若水及弟子的影响下,把学术研究和讲学活动结合起来,形成独具特色的书院讲会制度,往往超出书院讲坛范围,成为地区性的学术活动。清雍正十一年下令赐银各地广建书院。乾隆元年,清高宗弘历颁诏,称赞“书院之制,所以导引人才,广学校所不及”。书院在中国古代延续千年之久,传播儒家文化,重视学术精神,对古代教育、学术发展和人才培养产生过重要影响。它开启了藏书、讲书的大门,使阅读由官府走向民间,面向社会,服务社会。

中国古代宫廷藏书、宗教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不仅是收藏图书,保护典籍,而且形成了藏书文化融入了图书馆事业,也为人类积有累世不断的浩如烟海的文献。“知学、好学、乐学”“耕读传家久,诗书济世长”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世界图书馆文化,是可借鉴的文化经验。公元前七世纪,亚述巴尼拔国王在首都尼尼微大兴土木营造宫殿和神庙时期,建造了巨大的图书馆,用以收藏有关文学、医学、天文、地理、历史、数学、巫术等大量书籍,藏有约2.5万块泥板文献的皇家图书馆,使西亚历史极珍贵的史料得以流传。驰誉地中海的古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古城,始建于公元前332年,被誉为“黄金之城”,是当时地中海地区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上颇负盛名的亚历山大图书馆和亚历山大博物馆即位于皇家宫苑区。图书馆馆藏抄本多达40万卷,欧几里得、阿基米德、埃拉托色尼、依巴谷等著名科学家和学者都曾在这里工作过。因此,亚历山大里亚古城,被学术界视为当时的世界文化中心之一。

西方的国家图书馆源于中世纪的皇室图书馆。欧洲较早建立的法国国家图书馆,其前身为14世纪的皇家图书馆,1972年更名为国家图书馆。1795年,法国国民议会宣布将国王图书馆划归国家所有,并赋予国家图书馆担负收集和保存全国所有出版物呈缴本的任务。近代最早的公共图书馆发端于19世纪的英国。1850年,在当时的下议院议员尤尔特和图书馆学家E·爱德华兹等人的大力推动下,英国议会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全国性的《公共图书馆法》。1852年,依据这一法案,曼彻斯特公共图书馆建成,爱德华兹亲任馆长。这种由地方税收支出支持,向纳税人免费开放的公共图书馆,使社会能够摆脱知识被少数人特有和少数人垄断的局面,为社会普通民众提供阅读求知的场所,适应了产业革命的需要。这种没有贫富、贵贱的免费、平等、开放和平民化的价值观,孕育了公共图书馆的基本精神。到19世纪,世界上有20多个国家先后建立了国家图书馆。德国、英国、荷兰、瑞典、丹麦、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美国、俄罗斯等国相继建立国家图书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经济高速发展,社会民主化的呼声不断高涨,公共性的福利政策在许多国家推行,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事业在20世纪中期进入了黄金期。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西方传教士为了更快传教,创办了“徐家汇天主教堂藏书楼”“工部局公众图书馆”“亚洲文会中国支会图书馆”,这些新式图书馆创办目的是传教,主要向教会人士和西方侨民开放,但也起到了推广介绍西方新式图书馆的作用。19世纪末,维新变法中,梁启超等维新派将兴办新式公共藏书楼,视为开发民智的救国救民之道,热情介绍西方图书馆,鼓吹兴办新式图书馆,为中国近代公共图书馆的产生做了舆论推广和思想的准备。20世纪初,清政府推行新政,西方图书馆的观念得以广泛传播,社会舆论迫切要求开放藏书和公开阅览,从而保存国粹,推行新政,启迪民智,培养人才,由此形成一场自上而下的公共图书馆运动。这既是藏书文化的历史复归,又是图书馆文化的崛起。一些地方士绅积极宣传和创办第一批公共藏书楼,“皖省藏书楼”“古越藏书楼”“浙江藏书楼”,一批官办图书馆,如“湖南图书馆”“皖省官办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应运而生。1909年,学部制定“颁布图书馆章程”“京师开办图书馆”和“行省一律开办图书馆”计划后,设立公共图书馆成为清政府自上而下统一倡导的行为。从公共图书馆观念的传播,到公共图书馆的创办,从图书馆体制的变革,到图书馆制度的建立,奠定了我国近代公共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藏书文化的传承与图书馆文化的创新。古代图书馆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

从1909年京师图书馆到如今的中国国家图书馆,经历了110年的嬗变,70年铸就辉煌。如今的国图总建筑面积28万平方米,居世界图书馆第三位。国图担负着国家总书库、国家书目中心、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和国家典籍博物馆的职能。截至2018年底,国图馆藏实体文献3901万册件,其中古籍特藏294万册件,甲骨文、宋元善本、金石拓片、古代舆图、名人手稿及“敦煌遗书”“赵城金藏”“永乐大典”“文津阁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今日国图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图书馆之路,在传承文明、服务社会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传承文明服务社会 建设现代化图书馆

习近平强调:“图书馆是国家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是滋养民族心灵、培育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希望国图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再立新功。”深刻领会新时代图书馆事业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重要使命,增强做好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振奋改革创新的信心、决心、进取心,努力开创图书馆事业的新局面。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以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宗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图书馆建设成为滋养民族心灵,培养文化自信的重要场所。

新中国建立以来,地方图书馆发展较快。省市馆舍多已成为地标建筑,不仅建筑宏伟设施先进,而且馆藏丰富,形成了规模宏富、撷英集萃的馆藏资源。图书馆经典密集、科技密集、知识密集,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是我们的文化滋养和精神支柱,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觉,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信息中心,使馆员读者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得到熏陶和提升,实现以文化育人,立德树人。以“两个一百年”为奋斗目标,凝聚人心和价值追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读者追求梦想、探索科技、文艺创新、提高技能、道德建设、精神文明建设诸方面的指导作用。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在新时代展现无穷的生命力。

(二)坚持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面向全社会,强化公共服务职能,培育全心全意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图书馆精神。

公共图书馆投资主体是公共财政国家所有,服务公民属于全社会的。图书馆是公益的文化事业,是公共文化服务场所。公开、公平、公正,共有、共用、共享是其最基本特征,免费、开放、平等、包容是公共图书馆的核心价值。历代皇家藏书、官府藏书、寺院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都是为特权阶层或少数人服务的,而现代公共图书馆是为全社会公众服务的。坚持以为人本,保障公民阅读自由、信息自由,是公共图书馆的使命和责任。图书馆要强化公共服务职能,把图书馆建成公民终身的学校。全面落实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政策,提高服务质量,在文献收藏、图书借阅、信息交流、知识传播、公共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提供多样化和个性化服务。备群书供众贤,搞活动增活力,畅通图书馆与阅读群体,馆员与读者交流渠道。引导读者走进图书馆、融入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共享图书馆,充分发挥图书馆的基本功能和人文精神。

(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坚持保护修复与合理利用并重,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在传承中创新发展。

图书馆在保存国家和民族文明成果,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肩负重要的使命。馆藏文献金匮石室,册府千华,是国家之宝,民族之魂,中国人的精神命脉。古籍保护,爱书护书,全民参与,共护国宝,是图书馆的责任,也是公民的义务,让馆员与志愿者携手做好古籍普查、典籍的修复工作。让图书馆的古籍文字活起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再放异彩。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方法,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持古为今用、合理扬弃的态度,深入挖掘和阐发其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公民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断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观念,培养崇德尚群,向上向善的力量。

(四)紧跟新时代,推进以信息化为方向的图书馆建设,加快以公共服务为目标的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更好地服务社会。

在信息时代,图书馆已成为省市县或社区、学校的信息中心,加快软硬件建设,才能够有力提供阅读保障。随着技术的创新和发展,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等多元文化发展,迫切要求图书馆加快现代化建设。充分运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技术,发展数字图书馆,满足读者需求。

随着图书出版产业的多元化改革和发展,阅读终端日新月异的变化,极大促进了图书馆的改革创新。文化创意、数字艺术、多媒体融合,迫切要求图书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管理理念和组织结构的创新,服务方式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建构一个阅读空间更优雅,资源更丰富,利用更便捷,服务更到位,形态更多样,体验更美好,心情更愉悦的公众阅读之家。

三、发挥图书馆主体作用 推动全民阅读

图书馆事业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产物,图书馆活动是一种社会现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的活动方式,读者的阅读需求,馆员的服务质量,都受社会环境制约。研究图书馆建设及管理,就要将它置于整个社会之中考察。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阅读不断深入发展。从1978至1990年为知识补偿型阅读时期,人们为补偿“文革”十年失学的欠账,如饥似渴地读书,参加各类考试弥补文凭。从1990至2000年为主动型阅读时期,随着改革开放快速发展,许多人为适应市场经济,学习知识,提高本领。许多人追寻“国学热”,通过文化寻根,弘扬爱国主义,激发了爱国主义热情。进入21世纪以来,阅读呈多元化特征,阅读人员、阅读内容、阅读形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以读者和市场为双向选择的现代阅读特征越来越明显。

2001年5月,江泽民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上指出,21世纪的中国要致力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学习型社会是提高国民素质,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重大举措,是实现中国梦的百年大计。

党的十八大号召“开展全民阅读活动”。2013年3月,习近平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我们的干部要上进,我们的党要上进,我们的国家要上进,我们的民族要上进,就必须大兴学习之风,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坚持实践、实践、再实践。”2015年,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推动全民阅读已列入“十三五”规划纲要,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民共享阅读文化的新机制。全民阅读的核心是“全民二字”,阅读的主体具有全民性、广泛性,只要有阅读能力的公民,不分民族,不分职业,不分男女,不分年龄,不分文化,人人都可阅读。全民阅读的关键是“阅读”二字,阅读的客体具有多样性、时代性,纸质阅读、电子阅读、网络阅读各具特色。推广全民阅读的功夫是“活动”二字,推广的载体具有多元性、融合性。有活动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正能量。全民阅读是一种社会状态,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全民阅读活动,影响着地域文化形态、文化气质和文化品位。

全民阅读推广为图书馆事业带来发展机遇,推动现代化管理和现代化服务升级。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全民阅读战略地位的提升,省市县三级图书馆迎来新一轮扩建、改造、提升和完善。各级公共图书馆革新了管理理念和服务方式,以人为本的变革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吉林省图书馆新馆53713平方米,藏书规模500万册,阅览座位3000个,网络终端4000个,日均接待6000人次,成为吉林省民众的学习中心,信息和文化交流中心。吉林省图书馆秉承“学术立馆、服务兴馆、人才强馆、合作活馆”的理念,创新服务模式,开通无线网络和数字图书馆,发展吉林省图书馆联盟,创建吉林省数字阅读联盟平台,构建吉林移动阅读联盟平台,让数字资源真正走进千家万户。

“推动全民阅读”是习近平对全国图书馆的要求和殷切希望,为图书馆工作提供了广阔舞台。

(一)挖掘图书馆资源优势,发挥推动全民阅读主阵地作用。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搞好顶层设计,制定阅读推广计划和实施方案。搞好全员培训,创新服务方式,让馆员成为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引领者。图书馆要尽心、尽力、尽责地推广全民阅读,成为书香社会的先行单位。

(二)创新活动和服务方式,发挥推动全民阅读的主体作用。图书馆要坚持传承文明、服务社会的宗旨,面向读者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充分利用4.23世界读书日,5月图书馆宣传周,9月28日孔子诞辰日,以及读书月、阅读节适时开展宣传推广活动。坚持“全民阅读”“终身阅读”“书香致远”的理念开展讲座、论坛、展览、诗歌朗诵、书画笔会、图书交流等经常性活动。要关注残障群体、阅读障碍群体、老年群体、农民工群体以及医院病人和监狱犯人群体的阅读,提供个性服务,创造良好环境,共促全民阅读。

(三)建立健全有效协作工作机制,发挥推动全民阅读的主导作用。充分发挥省市县图书馆学会、联盟等上下联动、协商合作的工作机制,打造行业的阅读推广平台,交流工作经验,推广好书目、好的阅读经验。广泛联系教育、出版、新闻、文联、作协,以及致力于阅读推广的社会团体和人士,为全民阅读推广献计出力。书香在图书馆凝聚,也在图书馆发散,让书香充满家庭、社区、学校、机关、企业、乡村、军营,打造线上线下阅读平台,营造书香与梦想同行的氛围,形成接地气、聚灵气、有生气的全民阅读推广状态,为建设书香吉林服务。

(四)加强全民阅读理论研究,发挥推动全民阅读的引领作用。领导班子带头,培育图书馆学习、讨论和研究的风气。围绕坚守初心,广采博收,传承文明,服务社会;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培育文化自信;备群书供众览,满足人们精神需求;推广经典阅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广全民阅读;发展数字图书馆,为网络阅读服务;新时代新作为,图书馆再立新功等问题进行广泛讨论,促进图书馆理论的提高和文化的升华。充分发挥省图阅读推广研究中心的作用,办好馆刊,搞活省图“阅读会客厅”专题活动。加强图书馆与省内外的合作与交流,广泛凝聚阅读推广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藏书全民图书馆
全民·爱·阅读
全民阅读 让师生遇见更好的自己
小毛驴藏书
一场全民答题狂欢
图书馆
全民健身 参与快乐
珍惜每一本藏书
“贲园书库”藏书楼及其藏书掠影
去图书馆
我国人均藏书知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