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大力气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2019-12-20 13:01周宏春
中国商界 2019年9期
关键词:利用资源经济

文/周宏春

循环经济,一头连着资源循环利用,一头连着生态环境保护,是“十一五”以来我国发展迅疾的产业形态,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垃圾分类后的可用物增多、服装等闲置品的大量出现等,呼唤政府持续不懈地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资源有限性要求将循环经济放在重要位置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求我们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人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自然,而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必须要得到循环利用。如果资源开发过度或利用不合理不科学,不仅会加快资源耗竭的速度,而且还将破坏人类的生态环境。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是环境保护的根本措施,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必要途径。

循环经济,融合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废物利用的精巧做法。《荀子·天论》中说:“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李商隐《咏史》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千年前的唐代珠江三角洲即出现了“桑基鱼塘”的雏形:塘里养鱼,基上种桑;塘泥为桑树生长提供肥料,桑叶养蚕,蚕的粪便用于喂鱼,从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物质循环链。

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得到了国际社会的高度赞扬。欧盟采用中国循环经济的标准,将垃圾处理、固废管理、资源回收利用等相关内容合并为循环经济,出台循环经济行动计划,提出了废纸、钢铁等物质的循环利用指标,并取得明显成效。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已有雄厚基础,也到了加大力度推进的时候。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式样过时但从未用过、虽有破损但修复后仍能产生效用的闲置品越来越多,急需利用商品的剩余价值以对自然资源的无序开发;建筑废弃物的大量出现,迫切要求加以循环利用以减少砂石开采,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经过十多年探索,我国循环经济已经从理念变成行动,在法规标准、政策激励、技术支撑、产业体系、试点示范等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2005 年7 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出台,并被列入“十一五”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2009 年《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2013 年1 月《国务院关于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近期行动计划》出台。自上而下推进成为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之一。

示范试点取得初步成效,各类试点总结凝练出了60 个国家级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如农业-工业耦合模式、大棚养殖-废物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用于照明炊事-沼液沼渣用于肥田的“四位一体”模式、煤炭发电-余热用于海水淡化-粉煤灰用于生产建材等产业共生模式。

法规标准体系初步建立,政策措施逐渐完善。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循环经济项目补贴,资源综合利用减免税优惠政策,资源综合利用发电上网优惠,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处理基金,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投融资政策,环境保护税费政策逐步完善,设立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等,激励了循环经济的快速发展。

技术支撑力不断增强,将循环经济技术列入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支持了一批关键共性技术的研发;实施了一批循环经济技术产业化示范项目,推广应用一大批先进适用的循环经济技术。废旧家电和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废电池资源化利用、共伴生矿和尾矿资源回收利用等一大批技术和装备水平升级,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产业体系日趋完善,互联网+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出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扭转了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资源消耗强度大幅上升势头,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扩大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为改变“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径。

尽管如此,也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循环经济的公益性特点,造成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业对循环经济发展途径不明晰,循环经济促进法的配套法规规章不健全,统计基础比较薄弱,循环经济能力建设、服务体系、宣传教育等也有待加强等。

“十四五”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思路和战略重点

应当坚持循环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战略定位,以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经济体系为目标,以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产出效率为重点,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推进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构建体系完整、法规完善、政策激励的资源循环利用产业体系,以尽可能小的资源环境代价完成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任务,走一条资源利用效率高、环境质量逐步改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加强生态设计和绿色供应链管理,推动生产流程优化再造,减轻单位产品的原材料消耗强度,减少有毒有害物质在产品中的利用,降低产品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和再生利用中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鼓励利用再生资源,增强产品的可修复性、耐用性和可回收性,加强技术集成和园区布局,促进原料共用、信息共享、产业链接,实现多赢。

推行企业循环式生产、产业循环式组合、园区循环式改造,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实现能量的梯级利用、资源的循环利用,推动产业链延伸耦合、生产系统生活系统循环链接,提高再生产品质量以满足高质量发展的市场需求。倡导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加大生态产品生产供给,倡导健康文明、有利于节约效率型和环境质量型的生活方式与消费方式,弘扬生态文化,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的社会氛围。

完善制度,保障循环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完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实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调动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加强规划指导、财税金融等政策支持,推出循环经济技术、产品名录等,建立再生产品标识认证制度,完善循环经济统计评价制度。开发应用源头减量、再制造、零排放和产业链接技术,推进资源效率倍增计划,建立循环经济信息平台,推广循环经济典型模式,实现“无废城市”建设目标。

猜你喜欢
利用资源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