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中国芯”

2019-12-20 17:46武志军
中国品牌 2019年7期
关键词:晶圆中国芯核心技术

合力政府、企业和人才的“中国心”,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中国芯”,我国才能在这场芯片领域的战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在中国,“芯片”这个词似乎还从来没有像过去一年当中如此引发各方关注。“芯片之痛”触碰到了中国通信产业核心技术缺乏的短板;让我们认识到:核心技术受制于人是最大的隐患。中兴事件的现实警示我们,无论一家企业规模有多大,如果核心元器件严重依赖外国,供应链的“命门”就会掌握在别人手里。一个国家的核心技术靠化缘是要不来的,必须靠自力更生,芯片更是如此。

芯片,被称作“现代工业的粮食”,是信息技术产品最重要的基础性部件。从手机、计算机,到高铁、电网,再到物联网、大数据……这些领域产品的生产和更新换代都离不开芯片。从设计、加工到设备配套,芯片产业链很漫长,涉及领域很广,尤其需要经验的积累。中国“缺芯”现象非短期所能改变,必须“要有耐心”。

芯片产业的核心流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设计——制造——封装,其中包括三个关键步骤:一是提炼出高纯度的二氧化硅,做成比纸还薄的晶圆,二是在晶圆上用激光刻出数十亿条线路,铺满几亿个二极管和三极管,三是把每片晶圆切割封装好——目前指甲盖大小的芯片里面可以集成150亿个晶体管。每一个步骤都需要积累经验、精工细作。

一位芯片从业者坦言,做芯片“投入几十亿也就是听个响”,特别是制造芯片,需要大量时间,但实践和试错成本太大,往往一颗芯片就能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如果投入和产出不能对等,耗资巨大的试错和实践就不能持久,而没有持续的实践,技术积累也就无从谈起。

回顾芯片的自主研究和发展,中国科技界其实从来没有放弃。

最近几年迅速崛起的AI芯片就是中国产业界追赶世界领先水平的机遇期。在AI芯片领域,中国已经涌现地平线、寒武纪、杭州中天微、深鉴科技等一批明星初创企业。作为我国较早发展且产业链最完整的集成电路城市之一,2019年,中国芯与最强光、创新药、智能造等被列为上海浦东聚焦的七大产业。随着建设上海集成电路产业园区,推进华力二期、中芯国际新生产线等重大项目,浦东集成电路产业正迎来二次腾飞。

芯片兴,科技兴,国家强,民族兴;民族兴,需要各行业企业强有力的支撑。很多芯片企业为了更快取得眼前利益,逐渐缩减甚至放弃研发投入,直接复制别人的技术和芯片。如此这般,“皮之不存,毛将焉附”?芯片企业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找准发展方向,有更高的社会责任感,行业使命感和危机感,才能真正做大做强“中国芯”。

做强“中国芯”,留住高科技领域人才是重心。在芯片领域,很多身怀技术的专业人士,由于研发工资低,转行做了其他工作。只有国家在重视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有导向性的留住人才,出台长效管理机制,合理的激励机制,持续的工作平台支持和继续教育培养机制,则中国的芯片产业才能茁壮发展,科技强国的目标才能指日可待。

缺“芯”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从中找到自己的短板,多一点沉下去的决心和创新科研的耐心;合力政府、企业和人才的“中国心”,实现真正的“中国创造”、“中国芯”,才能在这场芯片领域的战争中,取得主动地位。

猜你喜欢
晶圆中国芯核心技术
强化核心技术攻关 赋能种植业转型升级——聚焦《“十四五”全国种植业发展规划》
邓中翰和“中国芯”
让中国蔬菜种业装上“中国芯”
报告:中国大陆晶圆产能今年或超日本
掌握核心技术 赢在精益制造
核心技术,造船强国第一要素
上海洋山港四期:智能码头的“中国芯”
半导体刻蚀工艺的晶圆背面颗粒研究
晶圆边缘检测技术研究
颠覆式创新: 集汽车级十项核心技术的ROBYF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