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看法

2019-12-20 08:47谭媛媛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重大意义措施建议管理现状

摘 要:文物管理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了促进和长足发展,我们要力求通过实现文物的信息化管理,达到文物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网络化,让资源共享。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进行科学研究和艺术鉴赏的重要依据,保护文物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要不断推进文物的信息化管理,从而推进基层文物管理水平。

关键词:重大意义;信息化建设;管理现状;措施建议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上至石器时代,下至唐、宋、元、明、清,历朝历代都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很丰厚的文物积淀,文物是我们研究历史,开展科学考查,进行艺术鉴赏的重要资料,所以文物保护任重道远。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正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目前方方面面的工作和管理方式,它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传统的文物如何调整管理模式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成了我们文物管理者和研究者一项重要的课题,结合我近几年文物管理工作中的经验,现对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谈谈自己的几点意见。

1 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的重大意义

我们推进文物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使文物得到有效保护和管理,并通过信息化建设,使我们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得到促进和发展,这是最基本的宗旨。基于这样的工作理念,所谓信息化建设就是要变过去那种静态的文物保护为动态保护;变手写档案为电子档案;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2001年,国家文物局制定了《全国文物博物馆事业信息化建设“十五”规划》,提出:“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已成为 提高综合国力,推动各行业在世界范围内竞争、发展的契机”,“文物信息化建设是文博工作实现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必由之路”。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博物馆,通过馆藏文物数字化的方法,成功开设了网上博物馆,有些甚至可以在网上博物馆中对文物进行了三维成像,使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轻松了 解文物的形状、纹饰、年代等相关信息。去年我本人参与了陕西省第   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在工作中我发现,我们传统的文物档案管理,完全依靠人工进行,要反复抄写多份档案、卡片和登记表,需要花费业务人员大量精力。许多文物的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是分开管理的,给查找和研究带来不变,且反复的调用文物,对文物本身也会带来损害和潜在的危险。所以推进文物的信息化管理,就显得更加重要。

2 我省、我县文物信息化管理的现状

近年来,陕西省文物信息化管理建设已经从起步到了初步发展时期。信息化概念、知识已经得到了初步了解和认识。信息化技术逐步得到认可和使用;信息化工程项目初步建成;信息化机构不断增设和完善,目前,“陕西省文物调查及数据管理系统”初步建成,已录入全省三级以上馆藏文物10余万件(组),为实现文化遗产保护的宏观管理和有效应用打下了基础;陕西省文物信息咨询中心和各文博单位的“信息中心”等机构不断增设、完善,已成为文博事业必要组成部分。近年来,随着民办博物馆的数量的不断增长,省文物局已经着手建立民办博物馆信息管理体统,这将大大促进和扩展了本省文物的信息化管理工作。然而,我县的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处于认识和起步阶段,还需要我们的主管部门,我们的全体文物管理工作者共同关注,共同重视此项工作,从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的重大意义、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条件,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的软硬件建设,资金投入等各方面全面认识,统筹安排,逐步推进,力争在未来几年里,让我县的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和省上接轨,并稳步推进。

3 实施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

当然,全面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工作还存在很多的困难和坎坷。

第一,截至目前,政府部门尚未出台有关促进或者规范文物信息库建设的规定、办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藏品信息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复杂性。藏品信息的多样性与数据信息检索条件的唯一性矛盾是关键之一。藏品的多样化决定着藏品信息的多样性。另一方面,就单件藏品而言其所携带的信息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电子数据检索需要唯一的条件。通过唯一标准条件检索海量的藏品信息,效果不能令人满意。这时就需要模糊检索即制定多重的条件。这也就是藏品信息多样性和检索条件唯一性矛盾的关键问题即检索条件或者说指标项的设定问题。这就要求文物藏品管理要有统一的标准。

第二,各类文物档案中包含的内容比较多,在进行文物档案管理的时候,必须将每种文物档案的各类相关资料分类清楚,并且做到有序排列,同时还要保证方便后期人们的查阅。这一要求对人工操作的档案管理提出了一定的需求。例如在建立文物总登记簿时,要求经手人员字迹工整、清晰,比如有订正时,用墨水笔划双线,由经办人员在订正处盖章等程序。这种类似的细节处理在文物档案的管理中非常多,因而对管理人员的工作要求比较严格。但是文物档案的管理涉及到多个不同的环节,因而可能会有不同的人员进行负责,在每个不同人员之间的交接,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某个环节的档案内容出现疏漏,影响到了档案的完整性。而且文物档案经多人填写,其不同的字迹、书写习惯和填写详略不一,也会对文物的研究带来很多不便。

第三,文物数量与种类庞大。文物经常会出现提取出库的情况。按照正常的流程,有些文物档案需要提取出来给某个单位研究时,该档案空出来的位置不应以其他文物填补,而应保留其空位,待文物回库时归回原位,否则就难以保证文物的秩序,造成排架错乱,以至丢失时也不容易及时发现。人们会定期对文物的排放进行检查,如果按照某种文物对应一个管理空位,一旦出现空位,管理人员应该第一时间去了解该文物档案的去向。随着对文物研究的不断深入,探究出来的文物种类也会越来越多,需要管理的档案内容太也会逐步增加。必须制定合理的管理方法,才能进一步提高文物档案的管理效率。减少管理中出现文物档案丢失的情况。

4 如何推进我县文物信息化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第一,我县文物众多,馆藏文物、田野文物共计数千余件(套),很多文物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和艺术鉴赏价值,然而目前,我们文物管理部门库房陈旧,通风、消防、防尘等设施不够齐全,管理人员欠缺,资金紧张,文物档案、资料管理难度大,要全面实施文物的信息化管理,还需要上级部门高度重视,加大投入,统筹安排,逐步实施。

第二,信息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让文物管理更加制度化、精细化、科学化、安全化,最终达到资源的共享,它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需要和网络接轨,和上级文物管理部门接轨,这就需要我们的主管局、主管領导积极协调,积极接洽,从上到下系统安排,相互沟通,力求把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完成。

第三,实施文物信息化管理,除了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和硬件建设,更需要懂的信息化管理和操作的工作人员,在软件建设方面,要加强人员培训,从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实施过程、信息录入、管理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学习,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为全面实施文物信息化管理,提供人力支持。

以上是我对推进文物信息化管理的几点看法,我相信,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不断推进,管理手段的不断更新,我县的文物信息化管理一定会得以实现,让信息化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文物管理工作。

作者简介

谭媛媛(1981-),汉族,陕西省平利县,本科,初级,文物与博物馆方向。

猜你喜欢
重大意义措施建议管理现状
浅议科技赋能教育的重大意义
浅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意义
深刻认识党的十九大的重大意义
浅谈企业内部审计质量控制
中等职业学校实施“长短课”的必要性与实施建议
浅淡如何发挥交通基础作用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