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探索

2019-12-20 08:47田锦秀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渗透语文教学中职

田锦秀

摘 要:中职院校的建校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具备技能,为提升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能力及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但是目前,虽然社会在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责任意识却严重不足,中职院校应该极度重视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并结合当前的社会责任感的状况进行详细分析,找出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方法,培养具备较强职业素养的人才。本文针对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进行探索并提出相应解决措施。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和进步,对劳动者的能力及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劳动者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由于社会责任感对企业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其能够营造和谐社会氛围,促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由此可见,培养中职院校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对企业及社会的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 对中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意识进行分析

由于中职学校的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过于重视学生文化知识的讲解以及技能的操作流程、操作方法等教学,而忽视培养学生确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道德观等,导致对学生教育出现不足,造成学生责任感比较低,另外,中职教育的德育教育缺失,使中职院校不具备责任感意识的学生越来越多。

2 中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原因

由于学生自身的基础素质比较低,因为中职院校招生的对象是一些学习成绩比较差、能力水平较低、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等特点的学生,分数比普通高校的学生相差很多。中职院校的学生一般是由于达不到高考普通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又不想提前步入社会,被迫无奈选择中职院校进行学习知识和技能,缺少自信心,因此与普通高校的学生相比,其学习能力比较差、缺少学习动力、不能够正视自身定位、没有明确的目标、不具备社会责任意识。

2.2 家庭原因

父母作为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庭作为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由此可见,家庭环境及父母的行为习惯都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包括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以及知识获取、形成优秀品质、具备社会责任感等各个方面。目前在中国国家存在两种情况,一种是父母具备较强的教育子女思想意识,并能够投入一定的时间、精力、金钱等进行教育子女的工作,而另一种,父母的责任心过强,使子女责任心失重。而在家庭生活中,作为子女应该对自己负责、承担责任,比如进行自主学习、生活自理等,但是由于父母过于溺爱和关心,使子女缺失适应社会的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缺少服务意识、缺少生活的磨练等,造成子女自私心理,只考虑自己的感受不懂得为被人着想,长时间下,学生缺失社会的责任意识逐渐严重。另外也有一部分家长不具备社会责任意识,不能为子女树立良好的榜样[1]。

2.3 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缺少社会责任意识教育

中职院校的学生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是需要通过良好的语文教学培养的,传统的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针对学生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忽视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塑造人的教学内容等,导致学生不能做到对自己学习负责任。另外,中职院校的教师社会责任意识比较薄弱,教师的日常行为习惯会影响学生,导致学生品质和社会责任感比较低。如果教师缺少表率的作用,进行教育的同时自身行为不真确或不负责任,容易引起学生产生矛盾心理、缺少责任心。由此可见,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中渗入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至关重要,并且应该提高其重视程度。

3 中职语文教学渗透学生的职业社会责任意识的方法

3.1 更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活动

中职教师应该仔细深入分析语文课本知识,并且结合中职学生的入学成绩,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心理想法、学习习惯等,适当的将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渗入到语文教学中,另外,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成绩比较差,大部分学生会有自卑心理,教师要进行心理开导,给予学生关心、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所以,中职院校语文教师应该不断优化语文教学课堂,应该将社会责任理论知识与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首先,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其次,运用科学合理、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程度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深刻明白具备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引起学生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社会责任

感[2]。

3.2 结合语文教材联系相关社会责任素材

社会责任意识的形成与教材内容是密切相关的,中职教师应该对教材高度重视,由于教育改革不断推进,语文教材具有更加丰富、系统、全面的内容,包括文学、信息技术、历史等,还包括社会责任感非常强的名人案例。而语文教材的内容便是社会责任教育的最好素材,其中内容包括:人应该承担对自己、家庭、社会、国家等各个方面的责任。由此可见,语文教材是作为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依据,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语文教材引导学生仔细对其进行分析、梳理,对语文课文进行赏析等,进一步培养学生具备社会责任感。

3.3 教师应提高自身社会责任意识、以身作则

中职教师不仅应该具备较强的专业能力,还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意识,规范自身的语言、行为等,才能为学生做好榜样,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关于社会责任感相关的语文阅读演讲或辩论,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充分表达想法、提出疑惑,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社会责任感的认识。

3.4 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

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年纪比较小,心理和身体均处于成长阶段,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性格容易冲动、情绪也容易不稳定等,所以,中职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加强渗透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充分了解中职院校学生的身体、心理的情况,经常与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而达到社会责任教育的理想效果。

4 结束语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社会责任意识的教育应该提高重视,将其有效的渗透到中职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提升自身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课堂内容等,培养学生的道德思想品质、社会责任意识,从而使學生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梁祥明.中职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职业社会责任意识教育[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4):132-133.

[2]罗雪松.江油市艺莲越秀职业培训学校:树立品牌意识  强化社会责任[J].中国社会组织,2016(11):54-55.

猜你喜欢
渗透语文教学中职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
关于中职与高职衔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