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上海市民观展行为看城市文化建设的重点

2019-12-20 08:47蒋胜玲
卷宗 2019年33期
关键词:调研

蒋胜玲

摘 要:近年来上海越来越注重城市文化建设,并且上海各区在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宣传手段、主题传播等各方面问题依旧存在,本文从上海市民的观展行为出发,描述了上海市民在观展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探索了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进一步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建设水平提出了相关意见。

关键词:城市文化建设;观展行为;调研

基金项目:2019年上海市市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上海艺术展馆信息服务现状研究及平臺建设”(项目编号:CS1907006)。

1 城市文化的内涵与意义

近年来,世界一线城市上海,除经济金融方面的发展外,城市文化作为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其发展也逐渐受到重视。文化是共同塑造人们生活方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物质产品。它不仅影响着市民的行为,并且也影响着市民的思想与感受。而城市文化就是对整个城市而言所产生的人文气息,是一个城市的内在魅力,有助于城市社会人才的内在培养和艺术熏陶。

同时城市文化建设也是一个宣传标志,日本的东京、美国的纽约,法国的巴黎作为世界一线城市,其文化建设依旧是城市的中心。传统布料的花纹为现代服饰起到了点睛之笔,古色古香与现代化的结合创造了日本这座城市的生命力。纽约融合世界文化,政治、经济、建筑方面的文化烙印,使纽约成为多元化城市。巴黎塞纳河两岸的罗浮宫、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无数文化的遗迹牢牢扎根,发扬历史遗迹特点,打造独特城市文化魅力。以文化为中心,围绕城市文化特点,吸引世界眼球,让城市文化在城市市民心中牢牢扎根,形成城市固定标签。

其次,城市文化建设也能促进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东京作为日本的首都与文化中心,凭借其古色古香的日本文化吸引着无数游客慕名前往。据资料显示,2019上半年访问游客数量创新高,访日游客数量达到288万人次,创造了巨大的旅游经济价值。其次就是纽约,纽约是世界第一大经济中心,因为其特殊的多元化文化特点,经济、金融、传媒环环相扣,不断奋进的努力与梦想,造就了这座城市的文明。时代广场的繁荣、华尔街的传奇,城市文化特征缔造了不夜之城的辉煌。

一个城市文化的繁荣,不仅仅是一个城市的宣传名片,其背后也推动着经济的发展。一个城市的文化应该如何发展,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城市文化建设目标,确定城市整体方向,融合地方特点与文化特征,才能建成更加包容、更具时代魅力的国际文化大都市。

2 城市文化建设的常见方法

近半年来,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以各区为中心打造各区特色文化底蕴,努力为上海这座城市的城市文化特色添砖加瓦。而各区文化建设虽然从形式和活动上可以说是多姿多彩,各有特色,从出发点上可以总汇为以下三个常见方法:历史文化的发掘、国际文化交流、本土文化项目的打造。

提到历史文化发掘,就不得不提虹口区的建设。作为海派发祥地的虹口区一如既往坚持历史文化传承,鲁迅纪念馆、白马咖啡厅、左联纪念馆,李白烈士故居,无数的历史文化在此诞生,历史旧址在此处留存,虹口区运用新型媒体技术,致力将虹口建成“没有围墙的红色博物馆”,宣传革命事迹,让学生们走进历史、感受历史,发扬他们的红色正能量。

黄浦区作为国家文化交流的典型代表,被誉为上海城市心脏。它竭力与国外城市进行互动、交流、合作,通过中外媒体向世界展现上海的魅力。讲述上海故事,向世界各地人群讲述上海的繁盛;宣扬老凤祥等传统品牌,向海外展现中国品牌文化的魅力;注重演艺文化的发展,与国外交响乐团进行交流合作,宣传城市文化魅力。黄浦区用这种方式成功塑造文化建设核心重点,致力向海外展现自身文化魅力。

第三种方法就是本土文化项目建设,2017年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徐汇区努力打造以文惠民的文化惠民工程。以文为核心,建立图书馆的特色文化服务,鼓励全民阅读,推出文化菜单:名家讲坛、名曲演绎、名师基地、名迹漫游、名剧分析这五大板块,与中小学进行对接,培养全区文化特色与文化感知度。

其实,每个区的文化建设都各有特色,这里选取三区举例也只选取其最突出的建设方法进行分析,其实各区在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使用到了这三种方法,再结合各区特点进行融合运用和改造,为其文化建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3 建设过程中的空白及相应建议

虽然如今的上海各区文化正向多元化、国际化、大众化的方向稳步发展,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旧有很大的不足与空白之处,其中尤以宣传推广环境存在的问题最为突出。

本次论文以上海艺术展馆建设为研究对象,以小见大,明确了城市文化建设项目宣传推广中的常见问题。据调查显示,宣传力度不足、互动平台开发不足、全民动员不够,成为了上海城市文化建设的需要改进的空白之处。

选择正确的宣传方式能够带来巨大的收益,宣传单、口头传播、微博转发、明星代言等媒介宣传方式,在产生巨大效益的同时,也能建立很好的品牌知名度。然而在上海城市文化建设上,上海市民获取观展信息的渠道可谓寥寥无几。据问卷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除去艺术爱好者,64.34%的上海市民通过亲朋好友的推荐从而进行参展活动,42.66%的市民则是通过朋友圈,除微信公众号外,官网、官方微博这些宣传平台起到的宣传力度相较而言更低,可见大部分的参展者都不能及时接受到宣传信息,只能通过他人的体验和分享才能了解到近期举办的展览,宣传力度大大降低,传播渠道的狭窄导致受众吸引力也随之降低。其次,宣传方式过于单一,广播、广告宣传资源的涉及相对而言较少,只是在线上进行传播,没有传播热度,关注人数的局限使得宣传力度十分堪忧。因此,建议在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增加媒介的多元化宣传,通过广播、电视、广告等现代流行元素提升文化活动的曝光度,让上海市民先注意到活动,从而引发他们的兴趣,产生参与动机。其次与政府进行合作,从官方层面入手,政府进行项目扶持,提升城市文化曝光度。

其次,据不完全统计,在100多家的上海艺术展馆中,开设微信公众号的只有40多家,不到50%,公众号每周内容更新或有辅助功能的更是寥寥无几,除了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大型展馆坚持使用和更新,其他展馆并不过于注重此类建设,官网信息亦是如此。而这使得大批的游览者无法快捷的了解到展览的内容与活动的开展时间,信息渠道被封锁,互动平台开发严重不足,除了忠实的艺术爱好者参与外,其他的普通市民无法第一时间了解并参与到活动中来,导致市民参与度大大缩减。因此,城市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宣传部门应该健全微信与官网信息系统,及时更新与增加平台内容,可以发布互动小内容,与市民进行互动问答,并且增加相关服务信息,如服务预订,在线买票,餐食预定等这些信息服务,形成O2O的营销模式,提升互动平台的开发。

宣传平台与宣传方式等外在因素的改变是远远不够的,个人因素的改变才是内在动力,市民个人对于文化的认知与参与度才是最大的话题。在上海市民观展过程中依旧有20%以上的市民从未参加任何参展活动,仅有32%的市民三个月内参与文化活动,文化参与度不高。因此在城市文化建设活动的设计过程中应该以吸引市民的注意力与参与度为前提,贴近市民的生活,转变文化建设风格,开展公共文化空间,让更多的上海市民近距离免费体验,主动融入到文化建设中去,培养他们的文化底蕴才是应该做的第一步。

上海的城市文化建设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本文无意否定如今已经形成的文化建设成果,只是提出相应的看法与建议,从而希望上海在城市文化建设过程中能进一步得到更全面的发展,增添自身特点,弥补建设过程中的空白,致力把上海城市文化传播于海外,让世界各国感受中国独特的魅力色彩。

猜你喜欢
调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评《怎么做调研 如何写报告》
联合调研备足询问“粮草”
“三注重”扎实做好调研工作
人大到基层调研应做到“三不”
调研“四贴近” 履职增实效
脚踏实地扶贫调研
最新调研 揭示真实的三明医改
因地制宜地稳妥推进留地安置——基于对10余省份留地安置的调研
齐续春率队赴攀枝花调研
深入调研推动工作创新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