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表达中的“意合性”和隐喻转喻探析

2019-12-20 08:47龙亚超
卷宗 2019年33期

摘 要:汉语是一门以意合为主的语言,所谓“意合”是指不依赖明显的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句之间的连接,而是借助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去进行逻辑联系。从修辞的角度来看,“意合性”的前提是适应主旨意境,原则是要遵守语言经济性原则。而隐喻和转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方式,基于隐喻和转喻去分析汉语表达中所体现的意合性变得十分有意义。

关键词:汉语表达;意合性;隐喻和转喻

汉语与英语起源于不同的语系。汉语作为汉藏语系的分支,是一门非常重语义的语言。在中华上下几千年的重意、重神韵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影响下,汉语形成了一种聚焦内在意义关联的特质。意合和形合其实就是一种表现语言的方法。所谓“意合”是指不依赖明显的语言形式手段来实现词句之间的连接,而是借助它们所蕴含的意义去进行逻辑联系。“形合”就恰恰相反,比如用连接词直接连接词句。汉语是意合的,注重句义上的连贯,语境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而英语是形合的,注重语言形式上的呼应。简单地来说就是英语重形式,而汉语重意义。文中所探讨的汉语语料中太多数是意合的。汉语表达中会使用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隐喻和转喻是最常见的修辞方式,修辞方式的使用使得汉语的表达更生动、更形象。隐喻是根据人们熟知的源域特征去理解崭新的目标域的一种概念关系,而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中通过部分代整体或整体代部分的一种概念关系。当收集汉语中所出现的表达时,我们可以发现,除了表达上所要传达的字面意义之外,还需根据上下文语境去推断其引申含义。而这些引申含义的表达一般可以通过使用修辞方式去实现,掌握这些修辞的使用方式便于自己整理划分语料再进行研究讨论。但修辞手段的种类繁多,本文篇幅有限,便只选取从隐喻和转喻的两种修辞方式去分类探讨汉语语料中有趣的表达中的意合性。

1 综述

1944年王力先生第一次将“意合”这一概念引入学术界。一瞬间很多学者开始关注并开始研究汉语的意合现象,只不过由于当时对新概念的出现还存在保守的态度,当时对汉语意合性的研究还仅仅局限于对复合句的研究中。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慢慢开始发现汉语是一门以意合为主的语言,应该与英语这门语言区分开来研究。“意合性”在各级语言单位都应该存在,并非只仅仅局限于之前所提到的复合句。也就是说,意合是一种语言表达法或话语组织法,而绝对不仅仅是一种造句法[1]。这一观点的提出也无形的扩展了“意合性”的适用范围,从只是单一的一种造句方法向复杂的话语组织法延伸。如郭富强认为“意合是指不需要借用任何语言形式或形态,而是通过语义、逻辑或语序使得各层次内和层次间语言成分的意义自然连贯,是汉语的重要组织手段”[2]。意合性的体现不依赖于明显的语言手段,而通过语义逻辑和语境形成自然连贯的意义。自此之后大家开始关注从最小的语素单位到最大的语篇单位都会有涉及到“意合性”。意合性可以更好地彰显汉语的修辞内涵。而隐喻和转喻作为比较常用的修辞方式,它们一直都在被学者所研究。

2 理论工具阐述

2.1 汉语的意合性

所谓“意合”字面上也就是说要符合句子意义,此处的“合”其实是指一种关系。一个句子可能由很多的小句组成,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是隐性的,也可以是显性的。如果小句关系是隐性的,也就是说似乎有一根无形的丝线将两小句串起来,配合的天衣无缝。此为“意合”。Fowler把汉语描述成流水型环性的语言:“犹如海浪向前推进,浪峰浪谷似分似和,彼此相象,又各不相同;隐含着某些规律,但却过于复杂,难以分析或表述;这些规律规范着波浪与波浪、波浪与大海、词组与词组、词组与语段之间的各种关系”[3]。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很多汉语表达中,省略现象很常见。虽然一些句子成分被省略,但是也不会影响其漢语表达的内涵的传递。“意合性”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使得人们在理解过程中不会出现偏差,这一迥然不同的特质将汉语和西方的形态语言区分开。

就汉语的句法结构的简约性,张黎曾经提出意合语法的“经济原则”,“经济原则是意合法在言语交际中最根本的总体原则之一。所谓经济原则就是在准确完善的前提下,用尽可能简洁的语言形式表达尽可能多的语言信息。”[4]在会话双方所涉及到的旧信息上应当选择省略,而在交谈中所涉及到新信息就应当保留,用最简单的语言形式去表达尽可能多的信息,因为人们在交谈表达时都会偏向最省力原则,用最少的努力换取最大化的效果。而如果使用了最简略的语言形式,但又能表达尽可能多的语境所需要的信息,那其实也就是通过使用修辞手段达到一种意义延伸和扩展。而隐喻和转喻作为修辞手段中最常见的两种,在汉语表达中的意义拓展和延伸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2.2 隐喻

英语中的“metaphor”(隐喻)一词源自希腊语“metaphora”, 意为“carrying across”, 即“由此即彼”之意。[5],隐喻是描述一个概念域和另一个概念域之间的常规关系,换言之也就是由源域向目标域的投射关系。隐喻是有经验作为基础的,人们基于对源域的认识与了解,重新对目标域进行定义。比如“Time is money.” 在这句话中源域就是句子中的主语—时间,而目标域是句子中的宾语—金钱。从常识上看,我们常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也就说不好好珍惜时间,白白浪费了时间会很可惜。人们对金钱这一概念域都是持珍惜态度的,运用到对时间这一概念域也是一样成立的,在从源域映射到目的域的过程中就产生了隐喻义。所以该例句把时间比作金钱是成立的,告诫人们珍惜时间,时间一去不复返,如同金钱一样宝贵。再例如在中文表达中有“独生子是小皇帝”。在小皇帝这一概念域中人们本能反应出在古代的皇帝都是万人之上,手上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自然便带着任性蛮横、为所欲为的特征。而作为家里的独生子,同样也是万千宠爱于一身,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小皇帝这个源域的特征映射到了独生子这个目标域中,阐释了现在家中的独生子恃宠而骄,非常霸道任性,像小皇帝一样被伺候着。由此隐喻义就产生了。

2.3 转喻

转喻是在同一认知域进行的,是发生在单一域中的映射过程,在本质上其实是同一功能域中的一种指称关系。例如由易辨认、易凸显的部分代替整体、或部分代替部分、整体代替部分等等。我们可以用一事物去代替另一事物,因为这两事物在同一认知域中有密切联系,且要去代替的那个事物比被代替的事物凸显度要高。比如。我们会说“壶开了”,就是指正放在火上烧的壶里面盛的水开了,用盛水的容器“壶”去指代壶中的水。因为壶和水之间的关系是容器和容器所容纳的物品的关系,壶的凸显度比壶中的水的凸显度要高。同理我们要表示壶被烧坏了,会说“壶坏了”,而不会说成“水坏了”。再例如我们可以通过人们的身体部位来传达意思,“She had to feed four mouths in her family.“ 这句话可理解为“她不得不养活家里的四口人。”“feed the mouth”这里的”mouth”(嘴巴)这个身体器官就代替整个人。人需要通过嘴巴进食来获取能量以保证生命的延续。在汉语中可以理解成“养家糊口”。这里的“口”用来吃东西,是人身体本能的需要。吃这个行为所用到的器官”mouth”也就得到了凸显强化。很显然,英语和汉语都做出了同样的选择,用部分去代替整体,由此转喻义就产生了。

3 结合语料实践分析

3.1 连词和主语的省略体现的“意合性”

连词顾名思义就是用于连接小句和小句的词语。小句之间的关系有并列、递进、转折、因果等关系。为了使表达更加流畅,人们根据不同的小分句关系去挑选不同的连接词去连接小分句。但在汉语中的连词常常会被省略,因为汉语是具有意合性的,小句与小句之间的关系往往可以依靠上下文语境来进行推理出来。例如:“老婆长得丑,活到九十九”。这两句话没用到连词,前后两个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只能靠推测甚至猜测。就单单就这句表达来说,我们可以理解成“如果老婆长得丑,那么老婆/老公就能活到九十九。”或者理解成“老婆长得丑,因此老婆/老公活到了九十九。”也可以理解成“即使老婆丑,他/她还是活到了九十九。”还可以理解成“虽然老婆长得丑,她/他也活到了九十九。前后两个分句可以是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或因果关系。因此如果没有放在具体的上下文语境中,只要语句通顺、表意清晰,可选择的连接词的范围就没有局限。

在汉语表达中,主语是可以省略的。继续回到上文所提到的这个例子。我们可以注意到在第二个分句中,“活到九十九”小分句中的主语是省略的,在这句话中是存在歧义的,因为这个分句的主语可以是前一分句的主语“老婆”,也可以是前一分句主语老婆的伴侣“她老公”,这也需要有具体语境的制约才能正确的选择所省略的那个主语。

非主谓句也就是说句中只有谓语动词,没有主语。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很常见。例如:“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首先和前面的例子一样,使用不同的连词串联两个句子会有不同的意思。但大概意思可以理解为“农历正月初一出生的女孩, 这样出生的人是富贵,在古代是可以成为娘娘的人选。而正月十五出生的男孩鸿图大展,在古代是可以成为官员的人选。”在这个表达中省略了“成为/作为”这两个谓语动词,意思为当娘娘和当高官。同时也省略了句中的主语,娘娘所对应的是女儿,官员所对应的是男孩。而且在主语前还省略了定语中的谓语动词“出生”。女的初一生的和男的十五生的命一般比较好,命也比较硬。短短九个字所包含的意义之多,由此可见汉语的博大精深。

而英语在相同复句的情况下则必须要用连词,否则会出现语法错误。这也符合英语语言是形合的。例如:”When you hold my hand, you hold my heart.” 这里的动作先后顺序十分清楚,用连词When引导时间状语从句来凸显动作的先后。如果去掉When的话,前后句的句子关系也变得比较模糊。

3.2 表语的省略体现的“意合性”

例如:“这身段简直了!”这句话就省略了表语,去描述“身段”这个主语的特点。我们可以延伸为“这身段简直(漂亮)了!”、“这身段简直(绝)了!”、“这身段简直(太好)了!”。表示说话人所看到的这个生物体的身材非常的好,身材凹凸有致,风韵俱佳,让人赞不绝口。也可以表示描述生命体的某项身体技能或者身体素质很出色。比如说武侠小说中常常指某人的武艺高强或者法力无边。句子中省略的表语主要用来描述句中主语的特点,当陈述的时候是省略了表语成分的句子,但我们在理解时也能毫不费力地对其进行信息的补充和说明。

3.3 谓语动词的省略体现的“意合性”和转喻修辞应用

汉语不像英语,一个句子必须要有谓语动词,汉语操作起来就比较灵活。像上文所说的“初一的娘娘,十五的官”,也是省略了谓语动词“成为/作为”和“出生”。表示在初一或十五出生的宝宝是富贵命。再例如“牛不姜,狗不蒜”。这句语料就是省略了谓语动词“放”。意思是“在翻炒牛肉时不放入生姜,在烹制狗肉时不放大蒜”。因为不同的食材会产生不同的化学效果。如果处理不当,配菜的味道就会影响主菜的风味,从而影响这道菜肴的品质。并且这两分句还运用了转喻的修辞手法,用整体代替部分,用一整头牛代替用来炒菜的牛肉。用一整只狗代替用来炒菜的狗肉,句子省略了谓语动词而使得表达精炼而富有表现力。

3.4 状语的省略体现的“意合性”和转喻修辞应用

例如:“男人看鞋子,女人看走姿”,其实这里省略了伴随状语,表示男人现在正在穿的鞋子和女人现在正在走路的姿态。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虽说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从穿着打扮、气质风范等细节方面可以推敲出一个人的性格特点和品质。看一个男人是否有品位,就要看他穿什么样的鞋子。看一个女人是否有修养,就要看她的走姿怎么样。这里也运用了转喻的修辞手法。用一个人的鞋品代指一个人的品味,用一个人的走姿代指一个人的修養,用需要凸显强调的部分去代替整体。

3.5 隐喻与转喻在短语上的应用

比如“花季少女”,将少女比作是像花一样,突出少女的年纪如花开般美好。再如“拒绝做海带,海龟,海参”,巧妙的使用谐音,海带发音为海待,简单解释就是从国外回来在等待找工作的人。海龟发音像海归,它指的是从国外留学深造回国的人。海参发音为海剩,指从国外回来找工作失败被剩下的那一部分人。用海里的生物来形象地比喻这一类群体。还有“她也是Q姐”,大概意思是她是一个频繁使用QQ的人,用Q组成Q哥或者Q姐来转指这类频繁使用QQ聊天软件的人。

形合和意合是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一书中提出的两个概念,是语言的基本组织手段。[6]汉语民族综合性思维优势能通过汉语的“意合性”明显地被凸显出来。“意合性”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复句成分,各个层面的语言单位中,从最小的语素单位到最大的语篇单位都存在。我们可以充分去调动修辞手法进行“意合”,从而丰富“意合性”的表达方式。而修辞手法众多,隐喻和转喻的使用更为广泛。修辞手法的使用增加了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和创造性。文中所提到连词和主语的省略、表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状语的省略再加上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表达更加精炼而富有趣味性。适当地省略一些句子成分,人们在表达时都会讲究语言的经济性,用最小的努力来达到最大的效果力。根据汉语的意合性,对省略的信息进行补充和说明,并不影响人们的信息传递。文中只是收集了部分有趣的汉语表达进行了分析,修辞手法多如牛毛,通过最典型的两种修辞方式-隐喻和转喻去研究汉语表达中的“意合性”是有意义的。

参考文献

[1]王菊泉.关于形合与意合问题的几点思考[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7,(6).

[2]郭富强.意合形合的汉英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3]连淑能.英汉对比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1993:46.

[4]张黎.文化的深层选择:汉语意合语法论[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84.

[5]王文斌.隐喻的认知构建与解读[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99-115.

[6]王力.中国语法理论[M].王力.王力文集.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

作者简介

龙亚超(1995-),女,汉族,湖南郴州,硕士研究生,湖南师范大學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