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碰撞

2019-12-21 01:18
中国商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文创文化产业商业

“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

金元浦

一是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在过去我们的文化产业体系里,包括演出、出版、广电等传统文化产业,这些领域和高科技、制造业都有巨大差距,这个差距使它们没有成为现代产业制度的实行者。

二是进一步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的市场化发展,构建文化产业的市场体系。以企业上市为例,这类企业上市企业的总数量占比非常小,这既是提出问题也是提出方向。

三是推动各类文化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特别是民营企业和混合所有制企业主体。民营企业未来的发展应该更快、更高,进入到更好的市场主体发展阶段,尤其是包括中小微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如何发展壮大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是在整体发展中如何培育跨界新型文化业态。就是“互联网+”、“移动网+”、大数据、云服务、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或者是“黑科技”如何与现实结合、跨界的问题。

五是加强调查和引导,关注90后、00后消费群体的新变化,培育新型文化消费模式。坚持创意为王,内容为王,新文创要走上原创道路。

文化创意产业如何升级换代的问题依然存在,传统文化产业发展依然存在于低水平徘徊的问题。未来文化创意企业高质量发展会有如下特点:一是高速成长性;二是互联网移动网企业;三是依靠先进生产力;四是风险融资方式,要依靠金融;五是高科技与文化高度融合,国际化跨国发展全球运行全球购销全球传播;六是现代企业运行的方式。

金元浦 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会会长

(根据“新时代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内容整理)

“新文创”时代,文创产业的未来在何方

范•周

“新文创”作为新商业的一个组成部分或者说是市场要素,为新商业提供了改变消费关系的要素资源,即IP。与此同时,新商业又为“新文创”提供了IP商业价值放大和循环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新文创”最大的价值不是自身产生的价值,而是参与到新商业的循环之中所产生的价值。

一方面,“新文创”是文创产业在新商业时代重构消费关系的关键一环。新商业时代中,不仅仅是产品品质和运营效率的提升,其核心是消费关系的重构。传统商业中企业连接消费者的渠道和方式以及消费者的地位已经无法适应新商业时代,未来企业和消费者将更像是一个又一个社区的共同创建者。而“新文创”恰恰给予了企业和消费者建立新型消费关系的要素IP。IP成为连接企业和消费者的纽带,从某种程度上说,IP是由企业和消费者以及众多利益相关方共同创造出来的社区标签。由IP为核心要素组成一个又一个独特的、富有个性的、体验十足和充满活力的社区。

另一方面,“新文创”只有参与到新商业之中,才能打造出闭环生态体系。文化创意企业在之前更多是在狭窄的自留地里面打拼,而新商业时代则给予了文创产业巨大的市场机会。以IP为核心竞争工具参与到新商业变革之中,成为“新文创”创造更高商业价值的方向。基于文创产业本身,市场再大也是大商业环境中的一个小点。而融入新商业之中,文创产业则会迎来更多的发展可能。

目前,“新文创”只是一个初步的构思,还需要更多的思考、探索和论证。我们的文创产业会如何发展,不仅是文化行业的责任,也是每一个文创工作者都应该思考的。

范周 中国传媒大学文化产业管理学院院长,文化和旅游部文化产业专家委员会主任,雄安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

(整理自人民论坛)

文物数字化标准有待突破

张晓明

创新是最好的保护与传承。腾讯换着花样让年轻人参与进来,比如成为数字时代下敦煌文化的供养人。用户只要支付0.9元,就能成为敦煌的“数字供养人”,这些钱被用于修护敦煌第55窟的塑像和壁画。一些明星也参与进来,带动更多年轻人关注了解敦煌传统文化。

数字化时代,传统文化正通过科技和创意手段逐步走进广大民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日常生活。即便有腾讯这样的互联网平台积极参与其中,不容忽视的是,目前博物馆文物的数字化过程仍然十分艰辛。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张晓明透露,据普查统计,我国现有不可移动文物76.7万处、国有可移动文物1.08亿件/套,以及数量众多的民间文物,全国博物馆有5000余家,但是展出率只有2.8%。文物丰富和体量巨大如故宫,展出率甚至低于2.8%。一方面是数千万非专业的“创意者”急需得到丰富传统文化的滋养,另一方面是数以亿计的文物被关在博物馆仓库之中不见天日,专业人文学者们依然在“前数字化”的技术环境中工作与生存。“从根本上说,这是文化传承的巨大风险。”张晓明如是表示。

张晓明表示,藏品实现数字化,用什么技术标准和系统还有待突破与探讨。“需要建设新一代文化基础设施,真正做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用起来。”

毫无疑问,新文创时代需要全新的文化文物保护战略。张晓明透露,中国政府已经在近年来陆续出台有关文件,这一战略已经基本上成型。可以预见,一个接入每一个人移动终端的中华文化智能化服务系统不久就会出现。

张晓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双引擎驱动新文创进阶之路

廖明香

据廖明香透露,目前蓝港互动旗下有三块业务,一是蓝港游戏,这十年里我们一直坚持研发和发行并进,陆续推出了《捉妖记》《苍穹之剑2》《莽荒纪》等脍炙人口的游戏产品。二是2016年3月正式成立的蓝港影业,这是我们在内容引擎上的深化。我们认为,影视也是一个巨大的内容平台。三是蓝港科技,其业务方向是做好用户入口的布局,包括硬件终端和移动互联网。

对于影视、游戏圈言必谈的“IP”,廖明香表示,一直以来,蓝港在做游戏的时候对IP的选择非常重视,很多知名的IP都在蓝港手上。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发现并没有沉淀下真正属于自己的IP。基于这样一个考虑,我们提出把游戏与影视作为IP的双引擎,蓝港影业的成立,就是希望在打造一个IP的时候能带来影视、游戏、漫画、文学等更多类型的产品。

廖明香进一步指出,蓝港不想做IP贩子,我们不想做简单的中间商和交易商,对自己的定位是生产IP、推广IP,希望做中国领先的IPMaker。这个过程的第一二年一定会很艰难。今年是蓝港的第十年,我们希望到第二个蓝港十年的时候,再反过来看这十年,能发现蓝港积累了非常多对公司、对行业、对玩家都有一定影响力的产品。

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当前,以IP为核心的文创产业正从内容融合向产业生态融合迈进,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行业发展焕发新活力,呈现出新技术引领、生态化运营、产业化发展的新动向。业内人士分析,未来数字文化产业将朝着生态化竞争继续深入、“IP+产业”全面融合、新技术广泛应用等方向推进,预计到2035年我国数字经济将达16万亿美元,数字文化产业有望开启万亿级市场空间。

廖明香 蓝港互动创始人

(摘自《双引擎驱动泛娱乐蓝港互动的IPMaker进阶之路》的演讲)

猜你喜欢
文创文化产业商业
小型商业建筑设计
陶溪川文创街区
《商业经济》征稿通知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传承晋绣技艺 做大文化产业
《岁寒三友文创海报》
“不落灰”的文创
铧芯文创
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的几点探讨
商业遥感已到瓜熟蒂落时?